氣虛質(氣力不足):以乏力為主要表現。
體質特征
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健壯,體形偏虛胖或胖瘦均可
常見表現——1、主項:平素語言低怯,氣短懶言,肢體容易乏力,精神萎靡,容易出汗,舌淡紅,舌 體胖大,邊有齒痕,脈象虛緩。
2、副項:面色偏黃或晄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華,毛發不華,頭暈,健忘,大 便正常或便秘但不結硬,或糞便不成形,便後仍覺未盡,小便正常或偏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緒不穩定,膽小,不喜歡冒險
适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尤不耐寒
氣虛質養生藥膳:
(一)參棗湯大補氣血人參10克(或黨參15克),大棗5枚。 人參切片,大棗洗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12小時,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本品大補氣血。适用于氣血虧虛、虛弱勞損者。按:本方原名獨參湯,為大補氣血的代表方。本品補益之力較強,實證、熱證者不宜食用。(葛可久.《十藥神書》)
(二)人參蓮肉湯益氣養心人參10克,蓮子15粒,冰糖适量。用蓮子去心加适量的水浸泡,與人參、冰糖一齊放入炖盅内,加開水适量,炖盅加蓋,置鍋内用文火隔水炖1小時以上,至蓮子熟爛,即可食用。食用時,喝湯,吃蓮子。人參撈出留下次再用。人參可連續使用3次,最後将人參嚼服。有益氣養心安神之作用,對氣虛質引起的心慌、失眠、頭暈乏力均有改善之功效。
(三)黃芪大棗湯益氣止汗黃芪15克,大棗3枚,沸水沖泡代茶飲,适用于氣虛乏力、自汗等症。
(四)人參粥大補元氣人參片(或粉)3克,粳米60克,冰糖少許。梗米淘淨後投入清水鍋内,加人參片(或粉),如常法煮粥。粥稠後,調入冰糖少許即成。每日早晚溫服。本方大補元氣,補五髒,抗衰老。适用于病後體虛、體弱羸瘦、失眠健忘、心悸氣短、食欲減退等症。(柴裔.《食鑒本草》)
(五)大棗粥健脾益氣大棗10~15個,粳米60克。将大棗(去核),粳米洗淨,放入鍋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粥熟,可加入适量紅糖攪勻。随量空腹食用,每日2~3次。功效為健脾益胃,益氣補血,養血安血。适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飲食量少以及血小闆減少、過敏性紫癜等症。(《聖濟總錄》)
以上兩方可同時配伍,組成人參大棗粥,補中益氣效果尤佳。(六)山藥粥脾腎雙補
山藥30克,粳米180克。将粳米洗淨,山藥洗淨刮皮切成丁,加水同煮粥。此粥可在每日晚飯時食用,具有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強身健體的作用。适用于脾腎兩虛、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時有汗出、産後乳少等症。
(七)龍眼粥養心安神龍眼肉30克,粳米100克。二味同煮成粥,随意食用。功效為益心脾,安心神。适用于虛勞羸瘦、失眠、心悸等症。
(八)參芪粥補脾益肺黃芪20克,黨參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黃芪、黨參用清水沒泡40分鐘,加水适量,煎取汁液,文火慢煎使其溶液濃縮至50毫升。再将洗淨的粳米加入黃芪、黨參液中,加水适量煮成粥,食用時加白糖。每日早、晚各1次。經常食用,可強壯身體。
(九)人參茯苓粥補氣健脾人參3~5克(或黨參15~20克),茯苓15~20克,生姜3~5克,梗米100克。先将人參、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搗碎,清水浸泡1小時。煎取藥汁2次,并将2次藥汁合并,再加入粳米、清水适量,共煮熬成粥。早晚各服1次。可做主餐,也可佐餐或點心食用,連服數周或間斷食用。本粥可健脾滲濕。适用于脾虛水濕停滞導緻的胃脹、水腫、舌體胖大有齒印等症。
(十)豬脾粥健脾開胃豬脾1具,粳米100克,黨參15克,橘紅6克,蔥白、生姜、食鹽各适量。将黨參、粳米洗淨,加水适量,煮沸後入生姜(刮去皮,洗淨,杵破)。繼續煮至米熟湯稠,下豬脾(洗淨,切薄片)、蔥白、橘紅(均事先洗淨),至粥成,去橘紅,加食鹽調味。空腹食之。功效為補氣、健脾、開胃。主治脾胃氣虛、倦怠食少、消化不良或食欲減退、脘腹脹滿等。(《太平聖惠方》)
(十一)人參烏雞湯益氣養血人參(切片)6克,烏雞1隻,山藥50克,香結3個,大棗10枚,生姜5片,鹽适量。将山藥去皮,洗淨,切塊;将大棗對半切開;将烏雞洗淨後,放入沸水中焯5~10分鐘;将烏雞、人參、山藥、香菇、大棗、生姜片放入鍋中,加滿清水,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炖2小時,調入少許鹽,再煮10分鐘即可。2天内吃完,每周食用1~2次。功效為益氣養血。适用于氣血不足諸症。
(十二)黃芪蒸母雞補氣抗感冒母雞1隻,黃芪30克,精鹽5克,料酒15克,蔥、姜各10克,味精、胡椒粉各适量。将母雞活殺後洗淨,黃芪切片,放入雞肚内。将雞放入蒸鍋内,再加入蔥段、姜片、精鹽、清水等,旺火上蒸煮2小時。出鍋後,撿出蔥、姜,從雞肚内取出黃芪片,加胡椒粉、味精調味即可。經常食用。功效為補肺益氣,健脾養胃。對氣虛反複感冒效果尤佳。
(十三)參芪歸雞湯氣血雙補黨參30克,黃芪30克,當歸20克,老母雞1隻(去毛、内髒)洗淨。将黨參、黃芪、當歸納入雞腹内,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炖,待熟時加鹽調味,食肉飲湯,每日2次。功效為補虛損,益正氣。用于久病體虛、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盜汗等症。
(十四)黃芪牛肉湯補氣抗感冒牛肉250克,黃芪10克,防風10克,白術10克,大棗10枚。将牛肉洗淨,切成小塊放入水中煮沸,撇掉上面的血沫,3分鐘後将牛肉撈起,過涼水。在鍋裡放适量的水,将洗淨的黃芪、白術、防風、大棗放進鍋裡,攪拌均勻,大火煎煮30分鐘。把備好的牛肉塊放入已經煮了30分鐘的藥湯鍋裡,改用小火再炖2小時後,将黃芪、防風、白術撿出來,加入适量鹽、蔥、姜後,繼續用大火再煮8分鐘,最後放少許味精。本方益氣補肺,養心安神,強身健體。适用于平時容易感冒、氣虛乏力、怕冷的人。(《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養食療方》)
(十五)參歸炖豬心補氣養心黨參50克,當歸10克,豬心1具,味精、食鹽各适量。将豬心去油脂,洗淨。将黨參、當歸同豬心共放入砂鍋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豬心軟爛即成。食用時可加少許味精、食鹽調味。功效為補心血,益心氣。适用于心氣不足導緻的心悸征中、失眠多夢等症。(《滋補中藥保健菜譜》)
(十六)黨參黃精豬肚健脾開胃黨參、黃精各30克,山藥60克,陳皮15克,糯米150克,豬胃1具。豬胃洗淨;黨參、黃精煎水取汁,陳皮切細粒,加鹽、姜、花椒少許,一并與糯米拌勻納入豬胃,紮緊兩端,置碗中蒸熟服食。适用于脾胃虛弱、少食便溏、消瘦乏力者。(《名貴中藥如何進補》)
參考文獻:
譚洪福,王惟恒等.九種體質養生方[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1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