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4:38

“同處大灣區核心和前沿區域的廣州天河和深圳南山,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新生家庭對教育高期待觸發的普遍焦慮情緒和新一代青少年成長環境及由此引發的新命題,都對教育工作者構成新的挑戰。”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海鴻的發言引起現場觀衆的共鳴。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對話)1

“山河對話”論壇入口處。

12月6日,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和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在去年成功舉辦首屆“山河對話”雙城德育論壇的基礎上再叙“山河對話”。活動聚焦育人方式與教育生态變革,通過德育經驗分享、大咖專題演講、德育公開課、德育沙龍等形式開展熱烈碰撞。本次論壇活動為配合疫情防控部署,在廣州、深圳兩地同時進行,以雲端的方式一起交流互動。

兩大經濟強區、教育強區再聚首,聚焦了什麼話題,又能再次碰撞出什麼火花?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對話)2

現場圖片。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助力學生自主成長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天河南山是如何做好德育工作的?

天河區德育工作的開展與發展,堅持德育為先,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特點;南山區則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采取多渠道豐富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力求增強德育的時代性和時效性。

雙方再次“聯彈”,把重點放在了關注學生成長需求,助力學生自主成長的話題上。

“關注學生成長需求,助力學生自主成長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王海鴻表示,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更多看重分數成績,較少關注學生本身。

在王海鴻看來,教育的對象和中心是學生,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困惑。

事實上,近年來,天河區在德育方面推動“正面教育”和“立志教育”,通過日常的、具體的實踐解決學生成長中面臨的困惑。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陳登福通過視頻連線表示,教育要從“饑餓邏輯”向“小康邏輯”轉型,南山、天河兩區作為中國經濟百強區之首,兩區孩子對教育的需求已轉變為追求兒童當下和未來生活品質的提高。隻有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求,才能精準用力,更好助力學生自主成長。

以身心健康為衡量标準

着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現場,南山區教育局和天河區教育局兩位分管德育的負責人對各自開展的德育工作進行分享。

陳登福作了題為《家校協同聯動 成就健康成長》的主題報告。在他看來,教育質量以學生身心健康為衡量标準,首先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達成這個目标必須抓好“隊伍建設”“家校協同”兩件事。

“讓天河孩子臉上洋溢着發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既是天河學子的外在畫像,更是天河教育的追求。”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建輝表示。她在現場作了題為《立高遠志向 育健全人格——廣州市天河區德育創新的實踐探索》的分享。

通過調研,王建輝發現當前學校德育最大的挑戰,在于目前學生價值取向多元,精神追求缺失,内在動力不足,較大影響了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面對這一問題,為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天河教育從對人的關注,從學生成長需求入手,圍繞“一個目标、兩大項目、三重優化”,通過家校社協同共育,培育學生高遠志向、積極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對話)3

現場觀衆在認真做筆記。

感恩教育應“潤物細無聲”

勿将父母之愛功利化

除了南山和天河之間的對話,現場遠程連線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特聘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德勝。他表示,感恩教育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将父母之愛功利化。

在高德勝看來,感恩教育應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父母、師長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會他人的關心,學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心父母師長。

現場還連線了當代教育名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他在其專題講座上,圍繞高質量、增效等關鍵詞,剖析“雙減”的本質和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下午,活動将在廣州中學和華陽小學開設分會場,廣州中學等8所學校老師帶來獨具特色的公開課,分别圍繞時間管理、情緒、自控力、溝通協作等内容開展。

課後,老師共聚一堂,圍繞授課内容進行反思,探讨如何設計和改進德育課程。

此外,天河區校長和教師代表也開展德育沙龍,不僅現場對公開課進行課例點評,也針對德育課程展開頭腦風暴、建言獻策。

【記者】陳理

【作者】 陳理

廣東教育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