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為時代的有偉大貢獻。但千年來,隻聞罵聲不見褒獎。一直到近現代才陸陸續續有人對他有褒有貶,甚至是欣賞。
霍金在臨終前說:秦始皇還活着,隻是走不出他的地宮。難道秦始皇真的做到了長生不老,并且一直悄咪咪生活在他的皇陵裡?其實主要的霍金是英國人,很多言論是翻譯過來的,翻譯之前又經過了各路人馬各自的理解和傳播,最後就變成這樣了。講真,如果秦始皇真的還活着,我想人們真該當面跟他說聲抱歉。
一、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赢姓趙氏名政,也有說他叫呂政的。嬴政生母趙姬,生父秦莊襄王。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從當時的情況看,嚴格講來,嬴政的生父還真是有點不清不楚。
嬴政名義上的生父秦莊襄王,是戰國時期秦國君王的兒子,本名異人,被送去趙國當質子。呂不韋火眼金睛,在趙國第一眼看到異人的時候就覺得異人非池中之物,并各種相助套近乎。幫助異人認母改名,幫助異人逃回秦國并且坐上帝位。異人無意中見到呂不韋的愛妾趙姬,驚為天人,一見鐘情,呂不韋也大方割愛,趙姬最終成為了他的妻子。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甚是滿意自己的豐功偉績,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号稱皇帝,兼并三皇和五帝。他也是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為稱号的人,所以自稱“始皇帝”。
也許秦始皇的政績并不像他說得那麼誇張,他也犯下了很多的過錯,但他的貢獻确實不可忽視。
二、一将功成萬骨枯
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期間,大大小小發動戰争二十多次,據曆史記載,戰争中死去的人有一百多萬。這固然是一個令人心痛和震驚的數字,但是戰争怎麼會沒有傷亡呢。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秦始皇不去統一,也肯定會有人去統一,也許統一不了,但傷亡不見得比這小。
統一中原以後,秦始皇延續商鞅變法繼續穩定國家的政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隻是國與國之間民族差異過大,秦國的習俗和法律未必能适應其他國,這就使得六國對秦國産生了誤會,認為秦始皇執政過于嚴苛,統治過于殘暴。但這并不能證明秦始皇殘暴,他隻是急于求成,想要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實現思想政治“知行合一”。
三、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小時候聽人講,看電視播放,還有歌曲加持,我們都覺得孟姜女非常的慘,秦始皇非常的殘忍,恨為什麼要修長城!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孟姜女是哪個國家的人,她哭的是哪座長城。
據資料記載,孟姜女是齊國人,她的丈夫是修建齊國的長城而死,不是秦國的長城。秦國統一以後,秦始皇才開始修建長城,修建的長城是之前就破破爛爛的長城,不是新建。額,那其實孟姜女哭的也确實是秦始皇修的這一座,但不是秦始皇的鍋。
秦滅六國以後,六國的各大貴族的勢力還是非常的強,為了保持權利中心與各地之間的聯通,所以修建了長城,把各國之間的幾段長城連接起來,建設了道路。疏通水道,修複水渠,盡快恢複戰争帶來的損壞和農業生産。
另一方面,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邊境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減少人民的負擔。防禦匈奴的入侵,減少士兵兵力的輸出。
隻是在修長城和修路的過程中,很多人死在途中。
如今的萬裡長城,世界八大奇觀之一,是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但也不可否認萬裡長城下的森森白骨。
四、焚書坑儒為哪般
焚書坑儒事件,很多人,甚至當時的人,也同樣認為,秦始皇是為了控制百姓的思想,所以燒掉除秦史以外的所有史書,鹹陽活埋四百多儒生。無論是以前的人還是現在的人,看到一件事情就急着下定論,根本不去分析背後的原因。
秦始皇焚書隻是為了統一六國思想,打壓六國貴族,保證政權穩固。據曆史資料記載,殺的那些人也根本不是什麼儒生,而是一些歪門邪道,禍害國家和百姓的術士。
五、總結
有句古話說:殺一個人是罪人,殺一群人是英雄。得到些什麼,必然要失去些什麼。或許秦始皇不是一個好人,但作為一代君王,他是合格的。自古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敵人有多不堪自己就有多高大,總是難免會有個人主觀意識。如果想要判定一個人,應該多觀察多了解,再結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