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10點多,蕭山區盈豐街道豐北社區108歲的呂志友老人又惦記起兩位“弟弟”來——105歲的韓金堂和106歲的沈元興。
雖然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但同是百歲老人,使得他們彼此之間非常記挂,這種溫情成了豐北社區的一道獨特風景。
108歲老大爺探望105歲老弟
女兒和外孫女都沒他走得快
這幾天“老弟”們身體好不好,胃口開不開?和往常一樣,呂志友老人決定走一趟,看看兩位“老弟”。穿上鞋子、拿起拐杖,老人熟練地按下電梯下行鍵。走進電梯,利索地按下1樓和關門鍵,動作一氣呵成。走到小區門口,老人熟練地擡起頭“刷臉”開門,讓人忍俊不禁。
兩位老弟住在豐北二苑,與呂志友老人住的一苑小區隔了一條馬路。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天老人走的線路比平時多出一大圈,好在天氣不錯,路邊的梅花都開了,但老人無暇顧及,徑直朝前走,竟将他77歲的女兒和54歲的外孫女,甩得遠遠的。
呂志友(中)與女兒、外孫女
呂志友生于1915年,他十幾歲做過長工,成家立業以後,他在搬運隊幹活,撐船拉車挑沙包,什麼力氣活都幹。那時候稻谷、棉花都是一船船運進來,靠人工卸貨裝貨的,背的貨物有麻包、棉花包、糠包等等,非常辛苦!“100多斤的棉花你們可以想象得到嗎,因為棉花輕,100多斤的棉花背着,像一座大山一樣壓着他,都看不到他的人!”女兒呂雪珍說。
困難時期,呂志友用一雙肩膀養活了一家人。退休以後,他也不閑着,管傳達室,鋤地種菜等等,90多歲的時候呂志友還騎着自行車到處轉悠。現在這位百歲老人依然健朗,不僅洗漱疊被子生活自理,還會使用電飯煲為家人燒飯。
老人每天都有外出散步的習慣,當天要不是等我們采訪,他早就出門去了。除了有點耳背,身體狀況就跟八十多歲的差不多。
“他經常自己去銀行取錢存錢,還到市場裡去買菜,平時隻要天氣好,他都會出門,去年還從菜場背回一條十多斤的大魚!上周,還叮囑着去買一件大衣回來,說是現在買價格便宜。”外孫女趙芹娟笑着說外公還知道買換季便宜貨。
老人的腳力好,記憶力也是非常好,很快就找到韓金堂住的單元樓,非常肯定的按了26樓。看着呂志友進來,韓金堂的女兒豎起大拇指誇贊:“你這個老大哥又來看老弟了。”韓家的護工也非常熟悉呂大爺,說是隔三岔五他就上門來看看韓老。
呂志友(108歲,左)與韓金堂(105歲,右)
105歲的韓金堂之前是一名醫生,由于痛風兩手指關節畸形,身體也還不錯,但家人不放心他下樓。看到老哥哥呂志友又來看他,非常開心。呂志友還貼心地搬來椅子,攙扶韓金堂坐下,還叫他坐點攏去。看到這一幕,大家哈哈大笑,“真的是八歲養七歲。”
另一個單元的106歲老人
每天堅持學習、練書法
“活到老學到老”是長壽秘訣
随後,呂志友老人又熟門熟路帶我們來到另一個單元15樓沈元興的家。沈元興家客廳醒目位置挂着好幾幅書法作品,居然是沈老102歲的時候寫的。
見我們對沈元興的書法作品啧啧稱奇,原本與沈老在裡屋拉家常的呂老也出來了,與我們一起看沈老留在椅子上、拐杖上的字及幾大本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還有那本怎樣活到一百歲的小冊子。
呂志友(108歲,右)與沈元興(左,106歲)
沈元興小兒子沈德榮是一名教師,他父親經常與他一同練習書法。他說,像父親這麼大年紀,依然每天堅持學習,練習書法,也是比較少見的。他認為活到老學到老是沈元興的長壽秘訣。而性格開朗,待人友善,吃虧就是便宜,知足常樂,則是呂志友的長壽秘訣。
兩家走下來,已是中午時分,呂老堅持要回家吃飯去。看着他漸漸離去的背影,一份感慨在我們心中升騰。一個社區三個百歲老人,除了自身心态,身體素質等因素外,老人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吃穿不愁,醫療有保障,是健康長壽的真正秘訣。
記者 郭燕 鄭麗華
來源: 杭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