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國際機場二号航站樓嶺南特色屋面花園設計。
白雲機場利用自然天窗采光通風。
從地球最近這些年的情況來看,南北極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天氣。阻止全球變暖迫在眉睫,而“碳中和”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必然手段。4月22日,我們将迎來第53個世界地球日。“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守護地球作出的莊嚴承諾。
“雙碳”目标之下,《“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廣東省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四五”規劃》分别于3月、4月印發。國家層面的強制性規範,《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範》也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建築行業全生命周期的排碳量占全國排碳總量的51%,可以看到,建築領域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
什麼是綠色建築?
綠化帶面積大且節能的建築,就是綠色建築嗎?我身邊有綠色建築嗎?
近年來,廣東積極推動建築變“綠”。“十三五”期間,廣東省新增綠色建築面積已超5億平方米,建築節能累計達858萬噸标準煤節能量,城市綠色建築已占新建建築的62%。然而,與綠色建築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公衆對它們的感知,并不強烈。
向公衆普及綠建,成為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綠建中心主任王世曉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問過親朋好友,他們會說,就是綠化多一些,種樹多一些,跟傳統建築沒有本質區别。”王世曉介紹說,其實,綠色建築的“綠”,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綠色建築在全壽命周期内,從初始的規劃、設計,到中期的施工和材料,再到後期的運維和綠色金融,為人們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間,以最大限度實現節能減排。
目前全球有多個綠色建築評估體系,如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LEED認證、WELL認證和BREEAM認證等。中國内地于2019年實施的《綠色建築評價标準》新國标與國際主要綠色建築評價标準接軌,分為四個等級: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在香港,香港建築環境評估法BEAM Plus是領先的綠建環評認證機制,分為四個等級:鉑金級、金級、銀級和銅級;在澳門,現行的綠色建築标準是由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澳門)協會制定,分一星、二星和三星三個等級。
綠建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幾年,廣州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在寫字樓比較集中的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天河北等闆塊,基于2022年3月初更新的LEED官方項目清單數據,獲得LEED認證的項目(包含新建和運營)接近30個。
在國家三星級綠色生态城區,位于中新知識城南起步區的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被稱為“會呼吸的建築”。通過多種節能方式,該中心建築的運行能耗比傳統建築寫字樓節省40%-50%。
誠如地球日主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根據《廣州市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廣州率先建成“無廢城市”,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例達100%,星級綠色建築比例超50%,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争達到50%,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建成全球超大城市綠色發展标杆城市。
戴德梁行高級董事黃衍維評價認為,“廣州在逐步邁向綠色建築高品質發展,日漸強調高質量推動綠色建築全面發展,着力提升既有建築能效水平,完善綠色建築全流程管理機制,大力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及建築技術規模化發展,以快速填補廣州在綠色建築發展方面的上升空間”。
不僅廣州,綠色建築對于大灣區發展低碳、氣候适應型綠色經濟都至關重要。如在香港,高密度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綠色建築發展體系;發達的金融服務業,也為其綠色建築市場增添了動力。《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 》定下2025年将能源強度減少四成的目标。
在深圳,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現已成為全國綠色建築建設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即将于7月1日起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築條例》,明确綠色建築能耗超标最高可罰投資額4%。
當前,大灣區正朝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着堅實的步伐,2021年經濟總量實現約12.6萬億元。《廣東省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推動珠三角地區成為綠色建築發展新高地,廣東省城鎮新增綠色建築中星級綠色建築占比超過3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超過45%。
突出問題與專家建議
取得進步的同時,綠色建築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
“近幾年的綠色建築實踐,大多存在重設計輕運營的現象”,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綠建中心主任王世曉一針見血地指出。根據相關年度綠色建築評價标識統計報告,綠色建築運行标識項目僅占标識項目總量的約6%,綠色建築設計與建設、運行脫節,用戶實際體驗感不強。
事實上,重視建築運行階段的能耗管理,有很大的節能潛力,物聯網結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為建築節能運維帶來了新思路。比如位于越秀區的新都會大廈翻新改造,通過一系列節能運行優化策略,成功減少在建築運營中采購、使用和處理材料所引起的環境危害,解決建築的日常消耗品、電池、耐用産品、含汞燈等,以及設施改建和擴建産生的廢棄物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成為廣州首個LEED V4.1 運營鉑金級認證項目。
其次,激勵政策不健全,容積率獎勵、綠色金融、綠色保險支持方式仍在探索,尚未形成開發建設主體和使用者意願的市場驅動。
“大多數開發商還是隻将綠色建築作為營銷概念,很少在開發過程中真正實施綠色建築标準全過程落地,在投資建設綠色建築時會優先考慮是否有政府補貼和獎勵政策作為支持”,第一太平戴維斯廣州物業及資産管理部高級助理董事呂豔媚指出。
“從長期角度來看,雖然增量成本投入較高,但長期效益是可觀的。對于新建建築,項目按照國家綠色建築标準進行設計,在建築規劃設計的初期階段盡早有綠建顧問參與,該建築達到認證幾乎沒有額外的硬件成本投入,另外通過節能技術帶來的運營費用減少能消化掉這些成本”。
再次,綠色建築的市場需求側尚未形成。綠色建築概念在用戶中普及的廣度和深度還不足夠,在無明顯差别的體驗下很難優先選擇“綠色建築”,這就導緻用戶沒有購買動力,在推廣綠色建築時仍然會有一定阻力。
針對以上問題,除了加大産學研合作力度、推廣新材料應用、健全供給側的激勵機制、評估标準的完善等方面,業内專家重點提出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的支持方式。“綠色金融愈發成為傳統經濟模式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催化劑。從發展商及消費者角度提供綠色金融支持,雙管齊下,可全面促進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的協同發展。”戴德梁行高級董事黃衍維表示。
很多人發現,“按規定因采取綠色建築、裝配式技術措施增加的建築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核算”,“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星級綠色建築自住房的,貸款額度可以按照不超過20%的比例上浮”等激勵政策,都已寫入《廣東省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四五”規劃》。
新标準對行業提出新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國内第一次國家層面的強制規定,《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範》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通用規範的要求,SGS也在提升綠色建築檢測技術能力。SGS工業服務建設工程部經理陳平告訴記者,“規範最大的亮點是全文強制性規範,以工程建設活動結果為導向的技術規定,突出了建設工程的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涉及新建建築、既有建築、可再生能源系統、施工調試驗收與運行管理等内容”。
相比舊規,新規下的公共建築節能要求整體提升20%以上,以達公共建築平均節能率72%的水平;各類居住建築要求提升30%以上,可以讓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的平均節能率達75%,其他氣候區居住建築的平均節能率可達65%的水平。新規其他重點亦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細緻化,暖通空調系統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等。
守護地球,綠色建築的推行,離不開企業與全社會的努力。加快推進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良的公共服務、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間、更加完善的建築使用功能,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也将不斷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注
你知道這些綠色建築的奧秘嗎?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雙碳之下的綠色之路,将是一個城市發展、國家時代發展的戰略,它将極大地改變每個人的生活。那麼,我們身邊有哪些優秀的綠色建築呢?在強調綠色、生态、低碳、環保的今天,這些典型作品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白雲國際機場二号航站樓
探索綠色建築的本土化
針對廣州夏熱冬暖、濕熱多雨的氣候特征,廣州提出,将推廣嶺南特色綠色建築技術應用。那麼,如何在現代建築設計中傳承嶺南文化基因,同時提升綠色建築設計水平?白雲國際機場二号航站樓堪稱經典之作。
白雲國際機場二号航站樓是目前國内最大的單體航站樓,既保留了與一号航站樓風格一緻的弧線形主樓、人字形柱及張拉膜等現代造型,又新增嶺南特色屋面花園設計,充分發掘嶺南地域特征及傳統文化特色,利用現代手法重新诠釋了嶺南傳統文化特色。它既是廣州的一個文化新地标,又是内地濕熱地區首個綠色三星大型公共交通樞紐建築。
“該建築完全由本土設計師設計完成,繼承了嶺南傳統的氣候處理辦法,在遮陽、采光、通風三個方面進行了技術實踐”。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綠建中心主任王世曉介紹,采用“大屋檐 張拉膜綜合遮陽”和“大屋檐 可調百葉綜合遮陽”設計,解決濕熱地區夏季太陽光輻射強、輻射時間久的問題;采用“長大帶形天窗 漸變旋轉式吊頂”采光設計,解決濕熱地區長、大、高空間采光和防炫光問題。每年可節省照明用電280萬度,占整個照明用電量的20%;率先引進海濱城市的設計理念,航站樓所有節水器具均滿足一級節水要求,同時配套雨水回收系統,用于綠植景觀灌溉,有效提升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水平等。
“二号航站樓早在設計建造之初就确立了綠色、節能的目标”,王世曉說,白雲機場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理念,形成了能源、環境及碳排放“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能源管理水平與國際接軌。自2018年啟用以來,二号航站樓通過全生命周期綠色運營管控,先後榮獲設計運行“雙标識”三星級認證、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一等獎。2020年成為全球唯一獲得全球能源領導獎——洞察力獎的機場,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傑出表現獲得國内外認可。
深圳未來大廈
典型的“光儲直柔”建築
國家大力推進建築光伏的建設,深圳也出台了5年新增500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的方案,“光儲直柔”是實現建築光伏高效靈活消納的重要技術方案。深圳建科院将“光儲直柔”研究成果應用于深圳未來大廈。
該建築坐落于“中歐可持續城鎮化旗艦項目”之一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整體采用鋼結構模塊化的建造方式,總建築面積6.29萬平方米,包括辦公、會展會議、實驗室、專家公寓等多種業态。
未來大廈整體定位為綠色三星級建築和夏熱冬暖地區淨零能耗建築。通過系統的被動技術 系統的高效設備能源技術 需求側的主動能源綠度提升技術,實現了近零碳排的目标。其最重要的一項技術——直流電在建築中的全運用,對于提升建築用電智能化和安全性的水平,降低電網峰值負荷、實現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具有顯著的作用。未來大廈采用低壓直流配電技術,±375V/48V的系統拓撲構架,實現覆蓋照明、空調、辦公等全部用電設備裝置的直流化。與傳統交流系統相比,裝機容量降低了80%,系統能效提高了10%-20%。
專家觀點
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仕超
我們有很多好的綠建案例,但大衆層面推廣不夠
我們還有很多好的綠建案例,超高層建築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普通辦公建築如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隻是大衆層面推廣不夠。我們提出“現代嶺南建築”,使傳統嶺南建築以遮陽、隔熱、通風和理水為主要特征的氣候适應性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首先建築要實現輕量化,其次要注重通透和親近自然,此外還要做好智能化控制,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廣州物業及資産管理部高級助理董事呂豔媚
優質企業和公衆綠色意識日益提升
一二線城市正處于商業地産的供應高峰期,主要城市的優質寫字樓和購物中心每年新增量多,導緻競争激化,除了智能化、現代物業管理水平提升外,優質企業和公衆綠色意識日益提升,促使越來越多的商辦項目發展商将綠色建築認證作為差異化和提升租賃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
SGS工業服務建設工程部經理陳平
标準提升帶來節能相關行業新增長
節能标準提升帶來節能相關行業新增長。《規範》發布影響到20部原有标準及規範,相比之前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标準,各節能指标都有所提高。《規範》實施後,可以預見,建築節能相關企業,都将投入到研發、生産更節能的保溫材料,更節能的暖通、照明設備。這對于建築行業來說,又是一波增長點。
04-05版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王豔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