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王維更多的時候以山水詩見長。他的山水詩詩中有畫,在後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相對而言,和王維齊名的孟浩然則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田野之中,寫出了“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樣脍炙人口的田園詩。但是如果我們細讀其中王維的那些古詩就能夠發現,在王維的詩詞當中也有很多寫到了田園風光。
不過我們之前讀王維的那些古詩,以五言詩和七言詩為主。實際上從整個唐詩發展的背景來看也是如此。五言詩和七言詩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所占到的分量是最重的,但是卻也并不排除其他字數的詩歌。
比如今天我們所帶來的這首唐詩就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個是擅長寫山水詩的王維寫的田園詩;第二個是喜歡寫五言詩和七言詩的王維,寫了一首六言詩。所以這首王維寫的六言田園詩,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裡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這首古詩的題目是《田園樂七首·其一》,是王維這一組描寫田園風光組詩之一。從題目當中也就能夠看到,在這組組詩當中,王維把目光投向了田園,對于田園的描繪和山水的描繪是一緻的,都在盡力的書寫自己遠離世俗社會,而歸于之後的生活感悟。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裡南鄰”,這兩句寫自己之前生活的經曆,王維20歲的時候就高中進士,常年在京城做官。少年的時候也曾有過遠大的志向,也渴望能夠在邊疆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是很可惜的是,在張九齡等人逐漸淡出之後,王維對于仕途也開始心灰意冷。
這兩句古詩寫詩人之前人生的經曆,作為仕途當中的一員,王維曾經出入過豪門大宅,甚至他自己也曾經住過這樣的宅子,每日頻繁出入,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厭煩了。而且還時常要到那些豪門大宅當中相互走動,溝通感情。更讓他對于“濁世”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所以他選擇了歸隐,他歸隐在山林之中,他歸隐在田園之中。他在那些豪門大宅當中見識到了太多一心向上爬的追名逐利者(“鳴珂”裝飾精美的馬,這裡暗指追名逐祿者),對他們表示非常厭煩。他認為那樣的世界實在是讓人感覺到難受的,那樣的人追名逐利,乃至世間小人。
“崆峒散發何人”,唯有那些在山間隐居的世外高人,不經修飾,卻能夠展現出生命本來的姿态。這也是王維所渴望追求的境界,在他生命的後半段也确實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這首六言田園詩是王維比較特殊的一首詩,不過所表達的情感和之前都是一脈相承的。了解了這樣的古詩,對于王維的思想境界,會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認識。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