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問題之次品特點未知的特例2——8找1“換組法”
2018年8月10日星期五
本文以《找次品問題之次品特點未知的特例1——5找1“破組法”》為基礎,有了上文的鋪墊,本文行文得以簡潔,讓我們專注于特例本身。
下面給出特例2:
8找1,即在8個産品中找出唯一的次品,并說明其特點。
首先,給8個産品編号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其次,對8個産品進行分組。
8(3,3,2)
對應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分組依然遵循盡量“均分為三”的最優策略。
第三,開始稱重。
第(一)步:
(①②③)←→(④⑤⑥)
出現兩種結果:1或0
第(二)步:
分情況進行讨論。
1:
即次品在①②③④⑤⑥中,①②③與④⑤⑥或輕或重被标記一次;⑦⑧是合格品。
(①⑤⑥)←→(④⑦⑧)
出現兩種結果:1或0
本步體現“換組”特點,請注意觀察:用合格品⑦⑧換掉右盤⑤⑥,用右盤⑤⑥換掉左盤②③。新進入的是⑦⑧,出去的是②③。這樣做的實質是:一種新的、巧妙的“均分為三”的分組方法。由于次品在①②③④⑤⑥中,正常情況我們要對這個“保留組”進行分組:6(2,2,2),但換組法巧妙之處在于:分為②③一組、⑤⑥一組、①④一組;②③在盤外,⑤⑥由右盤轉為左盤,①④仍居左右兩盤且不改變原來狀态。像①④這樣的“分居兩盤組”,在“換組法”的操作下,數量為2的倍數:2、4、6、8、……這個特點對“換組法”的通用性或更大n值(比如大于12時)的優越性将帶來限制,此處作為鋪墊。
(重要程度★★★★)
0:
次品在⑦⑧中,①②③④⑤⑥均為合格品。任選一合格品①與⑦(或⑧)對比稱重:
(①)←→(⑦)
出現兩種結果:1或0
第(三)步:
由于樹形結構“幾何級遞增”的特點,本步需讨論4種情況。
1-1:
在連續兩次出現“不平衡”狀态時,我們要進一步地區分:1s(狀态一樣)、1c(狀态改變)。故而第(三)步總讨論情況數變為:4+1=5(種)。請注意這種結構的變化,您可以邊讀邊拿起紙和筆,嘗試畫出“樹形圖”,輔助您的理解。事實上,一個“樹形結構”哪怕每次分支為2,4層後也将擴展為:2^(4-1)=8種情況,如下圖:
樹形二分圖
更别說5層、6層……更多的分支!将稱重步驟用文字描述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這也是我們選取n值不太大但比較典型的數值的原因,因為數學中許多規律總是可以通過較少的“有限歸納”得出的,即體現了以小見大、以有限推斷無限的特點。
1-1s:
即:(①②③)←→(④⑤⑥)與(①⑤⑥)←→(④⑦⑧)的不平衡狀态相同。
此時,由于⑦⑧是合格品,以下換組:⑦⑧→⑤⑥→②③未改變不平衡狀态,說明⑤⑥、②③也是合格品,次品在①④中。我們可以任選①④中的一個與其他任一合格品進行第3次稱重對比,便可判斷出次品:
(①)←→(⑦)
出現兩種結果:1或0
1-1s-1:說明①是次品,且次品特點已知;
1-1s-0:說明④是次品,且次品特點根據前兩步任一步的“标記”已知。
(1▲▲▲)
1-1c:
即:(①②③)←→(④⑤⑥)與(①⑤⑥)←→(④⑦⑧)的不平衡狀态相反。
此時,由于⑦⑧是合格品,以下換組:⑦⑧→⑤⑥→②③改變不平衡狀态,說明次品在⑤⑥中,正是由于⑤⑥中包含次品,其由右盤換至左盤的過程使得天平的不平衡狀态發生了“逆轉”。⑤⑥是“同盤組”,直接對其二者進行第3次稱重對比,即可找出次品:
(⑤)←→(⑥)
隻會出現一種結果:1
1-1c-1:次品或⑤或⑥,且次品特點根據前兩步任一步的“标記”已知,或輕或重,可以确定。
(2▲▲▲)
1-0:
即:(①②③)←→(④⑤⑥)不平衡,而(①⑤⑥)←→(④⑦⑧)平衡。
顯然,次品在換出盤外的②③中。②③是“同盤組”,直接對其二者進行第3次稱重對比,即可找出次品:
(②)←→(③)
隻會出現一種結果:1
1-0-1:次品或②或③,且次品特點根據第一步的“标記”已知,或輕或重,可以确定。
(3▲▲▲)
0-1:
即:(①②③)←→(④⑤⑥)平衡,(①)←→(⑦)不平衡。
此時:⑦是次品,對比合格品①,特點已知。本情況下稱重2次找出次品。
(4▲▲▲)
0-0:
即:(①②③)←→(④⑤⑥)平衡,(①)←→(⑦)平衡。
此時:⑧是次品,特點未知,和任一合格品對比第3次即可确定:
(①)←→(⑧)
隻有一種結果:1
0-0-1:次品是⑧,特點已知。
(5▲▲▲)
此時用(▲▲▲)标記的5種情況均已讨論完備,足見:8找1次品特點未知最少3次保證可以找出。
完整“樹形結構”圖示如下:
“8找1次品特點未知”稱重實驗示意圖
或許,您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将具體的天平稱重示意圖添加進上面的樹形圖中,更加直觀,有益于您的理解和思考。
對于“8找1次品特點未知”的情況,按我的“通用模型”(下文将給出),最少需稱重4次,但巧妙的“換組法”進一步地優化到了3次,這與上文“公式A”的結論湊巧一緻。本例如果再用上文“破組法”,則優化不出3次的結果,因為第一次稱重時,盤中各有3個,不能均分破組。
“換組法”的強大之處還在于最大可将“12找1次品特點未知”的次數優化到3次,“13找1”、 “14找1”……便辦不到了。進一步擴大到“29找1”時,“公式A”的解為:4 1=5次,我的“通用模型”解為4次,“換組法”也是4次。
“換組法”操作麻煩,易出錯,不易理解。我現階段的觀點是:n>12以後,“換組法”相較我的“通用模型”,不再具有優勢。(後文詳述)
下面給出“12找1次品特點未知”的簡要稱重實驗過程:
“12找1次品特點未知”稱重實驗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
(1)1s、1c符号隻在兩次均出現不平衡狀态,且盤内産品數保持一緻的情況下使用,也就是此時才有對比“不平衡狀态是否發生改變”的必要。
(2)上面“12找1次品特點未知”的實驗過程中,第二次對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通過“換組”實現“均分為三”的過程為:8(3,3,2),對應為:(②③④,⑥⑦⑧,①⑤),所以“節約次數”,正是由于每小組均不超過3的緣故,使得各小組在接下來隻需稱重1次即可确定次品,這一點對于理解“換組法”的特點和限制尤為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