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回家就把門關上,與街坊鄰裡互不認識。我們不關心他人的事情,不在乎,不關心,也沒有動力想法跟他人聊天。
這樣的人總會被人戴上“冷漠”的帽子,但冷漠是件不好的事情嗎?
我不這麼認為。
1、冷漠本質上是一種自我保護,铠甲裡都是柔軟
我第一次被人說冷漠,是高中放暑假,我爸搭我回家的路上。
他說我一回家就把門關上,除了吃飯上廁所,就不出門了。
也不跟爸爸媽媽聊聊天,不跟弟弟說說話,增進一下感情。
其實我以前也不是這樣的。
初中起我就開始住宿,隻有周末在家。周五晚回到家,我會坐在椅子上看着電視跟媽媽聊天,主要是我在說,将這一星期在學校發生的我覺得有趣的事告訴她,她連附和我一句敷衍我一下也不願意。
我說得興高采烈,沒聽見一點動靜,回頭一看她閉着眼像是睡着了的樣子。我心想,媽媽太累了,困了,沒聽見我說話是對的。
但我弟跑到她旁邊叽叽喳喳,她卻強撐着困意,聽他講,跟他說話。
說不難受是假的,随後我就回房間。一次兩次我忍了,但幾乎每次都這樣,我就再也不想跟她聊天了,她對我的生活不感興趣。
我又何必熱臉貼冷屁股,自讨苦吃?
我不再有奢望,不再與她聊天,我将自己包着躲起來,那樣就不會再難過。
我同學說過我玻璃心,太脆弱,同學錄裡有大半張紙上都寫着希望我能堅強。
但我長到這麼大,我依舊玻璃心,所以我建起高牆,保護着我自己。

2、冷漠是我們為過得舒服而設立的邊界
人與人的交往是需要邊界感的,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
在生活裡強迫自己與不喜歡的人交往除了讓自己不舒服得不到任何的益處。
大學時參加社團,各種聚餐活動,即便再不想去,為了表現出合群的樣子,還是強迫自己去;在社交場合,再疲憊,也要做出熱情的樣子,與他人友好交流;以前交好現在已經疏遠的朋友突然約我出去逛街,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忍着尴尬與她一塊兒逛街……
但一旦冷漠了,這些不喜歡的事情可以都不做,身心輕松。不費錢不費力更不費心神。
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卻自如,一切都是我們所喜歡的樣子。
而且也會少了很多麻煩和難受。
原來我們不拒絕,他人不知道我們不喜歡,但自己因為不喜歡卻做了,自己又委屈。
但有了幾次拒絕,他人會知道我們不喜歡,就不會再找我們做那些不喜歡的事。
逃離那些不喜歡和虛假,做着舒服真實的自己時,我們的心是柔軟的,開心和晴朗。

3、與冷漠相比,溫柔便更顯得珍貴
很多時候,冷漠是分人的。
我們的精力有限,熱情有限,不會随意将溫柔示人。
所以不同的人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高中分班,舍友對我的初印象都是這個人看起來不好相處,好冷的樣子。但熟悉以後,評價又是另外一個極端。
你覺得我冷漠,那是我不想對你熱情。
溫柔是很寶貴的東西,我想将它給我珍惜的人,而不讓它因為泛濫而廉價。
我不喜歡中央空調,因為他對人都一樣,根本無法分清他對誰是真心。
我想每個人都喜歡唯一和偏愛。

熱情對待每一個人,你的精力會因跟不上而大大減少,活得會吃力。
生活簡單一些沒什麼不好的。
三幾好友,随地而坐,暢談所有,心情或舒暢或郁悶,都是美好而溫柔的生活。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