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淺談“假設策略”在數學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淺談“假設策略”在數學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要用到假設策略來解決問題。假設策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啟發式思維策略,在某些應用題中,要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時可以先假設要求的兩個或幾個未知數相等,或者先假設兩種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種量,然後按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并對照已知條件,把數量上出現的矛盾加以适當的調整,最後找到答案。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應用。假設策略的運用,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我們如何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假設策略呢?
一、運用假設策略解決辨别真僞、對錯的題型
在數學解決問題中,有一些題目不要計算或者計算很少,解答時隻要根據題目條件進行分析、推理就可以得出結論。在這樣的分析推理中,我們就可以運用假設策略對已知條件進行删選并推算,便可以得出題中的矛盾,從而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小學生活數學創新空間六年級教材中有這樣的題: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運動衫上印了不同的号碼。趙說:甲是2号,乙是3号;錢說:丙是4号,乙是2号;孫說:丁是2号,丙是3号;李說:丁是1号,乙是3号。又知道趙、錢、孫、李每人都隻說對了一半,那麼,丙的号碼是多少?像這樣的題,我們就可以假設趙說的前半句是對的,然後按照這個假設去判斷,如果推出與題設條件矛盾的情況,說明該假設就是不成立的,那麼趙說的後半句就是對的,從而依次推出甲乙丙丁的号碼。解決這類問題不用計算,但一定要利用假設策略來解決,就能最快解決此類問題。
二、運用假設策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五年級課本數學廣角中的雞兔同籠問題是運用假設策略解題的一個例題。其實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一道“雞兔同籠”的數學趣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分析,我們把題目化繁為簡:籠子裡有若幹隻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隻腳,問雞和兔各有幾隻?像這樣的題,雖然可以利用列表法,方程法解決,但運用假設法更容易懂,操作方便。我們的思路是:假設籠子裡8隻全是雞,那麼就有8×2=16隻腳,這樣就多出26—16=10(隻)腳。而一隻兔比一隻雞多出2隻腳,也就是有10÷2=5(隻)兔,所以籠子裡就有3隻雞和5隻兔。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假設8隻全是兔來進行解答。用假設策略來解決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可以根據題意假設幾個量相同,然後進行推算,得出與題目條件不相符合,再運用别的量進行調整,從而得出正确答案。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那《孫子算經》的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對于數字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使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更加簡單,我們也不能盲目使用。
三、運用假設策略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型
解決問題時,我們通常是從問題出發,根據已知條件得出結論,但有的題有一定難度,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解決都有困難,那麼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假設策略來解決。例如: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個數是白子個數的2倍。如果從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個,白子3個,那麼取了多少次後,白子餘1個,而黑子餘18個?我們可以這樣來思考:黑子和白子個數是兩個不知道的量,但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就假設每次取出3個白子,黑子應取出6個,那麼白子剩下1個時,黑子應剩下2個。而實際剩下了18個,是因為每次少取了2個黑子,所以取了18÷(6-4)=8(次)。這樣的題運用假設方法來解決,從無從入手就到豁然開朗了。
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都常用到假設策略。假設策略是一種有意義的想象思維,掌握之後可以使要解決的問題更形象、具體,從而豐富解題思路。假設策略的學習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智力水平、創造想象力、直觀的感性形象、嘗試性的實際操作、言語表達和創造性構想等對其有重要影響。但假設策略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隻有假設一種策略。在解決一些較難的邏輯推理時,我們需要找準假設的突破口,同時也需要運用其它的策略,才能發揮把假設策略發揮其最大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