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曆史特約作者:陶生)
馮雲山:太平天國的真正領袖,洪秀全不惜為他而屠城
1815年,馮雲山出生在廣東花縣。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統統落榜。1843年(28歲),同鄉好友洪秀全也科舉落榜,從廣州帶回了一本督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書中主張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彼此一律平等。馮雲山和洪秀全,這兩個落第秀才,對這個觀點興奮不已,一起創立了拜上帝會。
(《勸世良言》)
1844年(29歲),兩人在廣東各地發展成員,但受到鄉紳阻擾,很不順利。于是,兩人決定前往廣西桂平縣,投奔洪秀全表兄家。他們發展了一些成員,但當地生活條件太貧困,不久洪秀全受不了返回廣東,馮雲山則堅持留下,靠着放牛、挑大糞艱難度日。
桂平縣北面有座紫荊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當地人大多以燒炭為生,生活艱苦。11月,馮雲山到紫荊山一戶人家當私塾老師,開始秘密傳教。
馮雲山有文化、有毅力、吃苦能幹,極受信徒尊重。經過2年多的努力,紫荊山的燒炭工幾乎全部入教,人數達3000多人。
(馮雲山詩:穿山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溪澗焉能留得住,終須大海作波濤。)
1947年12月,由于破壞寺廟、搗毀神像,地主團練突然抓走馮雲山,到桂平縣城關了起來。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實際負責人,頓時群龍無首,組織陷于癱瘓。
這時,楊秀清天父上身、蕭朝貴天兄上身,穩定了人心。他們組織教衆省吃儉用,竟攢出了一大筆錢,向桂平知縣行賄,将馮雲山贖了回來。在回紫荊山的路上,馮雲山還将兩個解差也發展進了拜上帝會。
馮雲山獲救後,拜上帝會的發展就更加迅速了。當在廣州教會學了幾個月,被拒絕受洗的洪秀全回到廣西,發現竟有數千名教衆對自己頂禮膜拜,令他喜出望外。
1849年,廣西的天地會等組織,被清兵打散,逃到紫荊山,投奔了洪秀全。拜上帝會實力大增,打跑了500人的清軍。大家信心大增,決定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歲生日這天,上萬名教衆在桂平縣金田村聚集,史稱“金田起義”。
教衆與清軍糾纏了幾個月,宗教熱情沸騰,越戰越勇。3月複活節,洪秀全宣布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馮雲山任副軍師後軍主将,是軍隊的實際指揮者。4月,他指揮太平軍,擊敗前來圍剿的6000多清軍,越來越盛。
1851年9月25日,太平軍攻占永安州(今廣西蒙山縣)。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馮雲山被封為南王,地位僅次于天王洪秀全、天父上身的東王楊秀清、天兄上身的西王蕭朝貴。
馮雲山制定了太平天國的基本制度。如創立了“聖庫”制度,一切财産和繳獲歸“聖庫”。教衆沒有私有财産,所有日常所需,一律由“聖庫”統一平均分配。
他還創制了《太平天曆》。曆法規定一年366天,雙月為30天,單月為31天,廢除了傳統曆書上的吉兇宜忌等内容。這是中國最早實行的陽曆。
(太平天國《天曆》)
不久,清軍重新集結了一萬多人,合圍永安。1852年4月5日,馮雲山率太平軍成功突圍,向北逃竄。18日,直逼省城桂林。桂林三面臨水,北面靠山,城牆堅固。太平軍圍攻到5月中旬未果,便主動繼續向北撤退。
24日,太平軍經過全州,原本隻想繞城而過,但守城清軍遙見軍中黃轎,便開炮攻擊,竟命中,馮雲山受了重傷。洪秀全得知馮雲山受了重傷,極度氣憤,立刻命令太平軍調頭猛攻全州。6月3日,太平軍炸開城牆後,大肆屠城,守城清軍全部被殺,一個不留。
(馮雲山陣亡的蓑衣渡)
6月10日,太平軍北上湖南,在離全州北面約10裡的蓑衣渡附近,遭清軍伏擊,馮雲山重傷而死,年僅37歲。得知消息後,洪秀全大哭道:“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奪我良輔之速也”。
後來《李秀成自述》寫到:“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論其智謀器度,馮雲山實為太平天國第一人。
(萬象曆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09篇作品,營員“陶生”的第77篇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