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繼續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第十六篇的内容,這一章也是我們經常會講到的道家思想至高的一種法則,就是“虛極靜笃”。這個詞大家可能經常會聽說,但具體是什麼意思,卻不一定非常了解。
“虛極靜笃”,其實是道家講的一種非常高明的生命狀态,佛家說的禅定也是一樣的。這裡的虛極靜笃,其實不單單指的是一種特有的生命狀态,還指的是如何實現和保持這種生命狀态的方法。
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像《易經》、《道德經》這樣的經典,之所以被後人所尊崇,就是因為它既有辯證法,又有方法論。它既告訴了我們光明的現象在哪裡,也告訴我們通向光明的道路在哪裡。
《道德經》有《道篇》和《德篇》,那麼“道”講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給大家說過很多次了,是實現利益的途徑。那麼,這裡講的虛極靜笃,同樣是要解決如何實現虛極靜笃這樣的途徑,也可以說是通路。
從這裡來看,“緻虛極,守靜笃”,這句話其實就涵蓋了方向和方法。大家來看,虛和靜,這就是道家講的比較積極的生命狀态;緻虛極,這個“極”其實不是極限,是什麼呢?是隻有這一個方向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南極、北極是不是?咱們講“極”,虛極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隻有“虛”這一個方向,如何把握這個方向實現道高明的狀态,就要使自己不斷地虛,這個方向永遠不改,這才叫“虛極”。
“緻虛極”就是實現永遠本着身體、生命緻虛的方向不發生變化,而且積極地去落實緻虛的法則。所以,這裡既有方向的确定,又有狀态的描述。方向的确定就是極,狀态的确定就是虛,這個緻就加上了具體行動的法則。
後面講的守靜笃和這個是一個問題。為什麼靜要穩定?其實就是這個法則。我們既然能夠在虛的方向上一直走下去,就能夠使自己的生命始終保持在靜的狀态。
靜定慧,這個大家都知道:靜一定會定,定了就一定會産生智慧。其實,這就是增長、沉澱的價值。
“虛”這個字不是虛弱的意思,而是增長、博大、暢通,所以說,道一定是虛的,虛就是暢通無阻。而我們不斷地修道,就是保持自己身體氣血運行、生命運動暢行無阻的狀态。
這樣暢通的狀态,不是說修煉個三五年以後就可以實現了,而是要朝着這個方向一直努力下去,這就是虛極的狀态,也是虛極給出來的方向。
所以,你一天不緻虛,身體就容易由虛變實,就會由通變堵,這是古人始終把握主動、把握動變方向的能力與智慧。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