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商朝遷都遷了哪些地方

商朝遷都遷了哪些地方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3:13:22

遷都之謎?

随着夏王朝逐漸衰落,居住在黃河下遊一帶的商族部落漸漸崛起,在成湯的帶領下,商族一舉消滅了夏王朝,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商王朝建立前後數次遷都給後世留下了難解的謎團。據《史記·殷本紀》記載:“自契至湯八遷”。漢代張衡《西京賦》中則記載:“殷人之屢遷,前八而後五”。所謂前八後五,是指商朝建立之前遷都八次,建立之後遷都五次。直到公元前1300年,當時商朝的統治者盤庚把都城遷到一個叫殷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才穩定下來。直到商朝滅亡,殷就一直是商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所以商朝也被稱為殷商。

那麼,商人在其五百多年的曆史上一共遷都十三次,這樣頻繁遷都是否有必要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遷都實況

遷都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遷都不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其操作過程必然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格局的穩定,且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商朝十三次遷都詳見下表。

商朝遷都遷了哪些地方(記錄着商朝遷都之謎)1

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又傳承了約270年,一直到商朝覆滅再也沒有遷過都。

遷都原因

曆代王朝陪都很多,但遷都并不常見,如東漢獻帝遷都長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等。遷都的原因各不相同,大緻會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政治、經濟、軍事戰亂、外族入侵、内亂、人口分布、自然災害等等。商都遷徙雖然都在黃河中下遊兩岸方圓幾百裡的範圍内,但如此頻繁背後必定有其深層原因,下面試着從多角度解開其中奧秘。

商朝遷都遷了哪些地方(記錄着商朝遷都之謎)2

商都遷徙分布于黃河兩岸

解密一:水患說

夏末商初,黃河流域迎來了大量的降雨,黃河中下遊出現了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水患災害不斷淹沒農田和屋舍,甚至沖毀都城,及大地破壞了當時的農業生産和建立在農業基礎之上的王朝統治秩序。在自然災害面前别無選擇,商朝的統治者隻有不斷的選擇那些距離水患稍遠,适合農業生産的地方重新建立都城,從而使農業生産受到水患的侵害的程度降到最低,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商朝頻繁遷移都城的其中一種可能的原因。

解密二:内亂威脅說

商朝初期的王位繼承并沒有形成像後世一樣的定規,或者兄終弟及,或者父死子繼,混亂的王位繼承制度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有王位繼承權的人選必然依靠背後的貴族勢力互相争鬥不休。沒有絕對優勢的王室隻好選擇臨時遷都,避開實力強大且危險的貴族勢力。直到盤庚把首都定在殷地之後,嫡長子的繼承制度漸漸形成并被大家所認可,王權終于找到了一種能夠平穩交接的方式,之後才有了殷商政權的内部穩定和後來的向外擴張。

解密三:外族入侵說

商朝所處的中原是以農耕文明為核心的區域,其農業文明一直領先于周邊少數民族。北方遊牧民族長期對商朝的農業文明形成軍事壓力,他們定期不定期會南下進行侵擾、掠奪、甚至殺戮。整個商朝統治階級承受着巨大的外部軍事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并不僅僅來自于北方。因而統治者不能有效抵禦外敵時,不得已的辦法就是遷都避害。

解密四:平亂擴張說

商朝能夠滅夏建國,說明商當時是勢力最強的部族。建國之後,周邊各國和少數民族不服管束、作亂反叛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對商王朝威信的直接挑戰;此外為了改善生存環境和開拓發展空間,曆代商王懷着争雄天下的理想,四下征戰并将其權力中心不斷遷徙,以控制四方加強統治也是很有可能的。

商朝遷都遷了哪些地方(記錄着商朝遷都之謎)3

盤庚遷都圖

寫在最後

先商和早商(公元前1300年以前)頻繁的遷都,其真實原因可能不是單純的某一種,或許與水災、農業生産方式、内部王權的争奪、外族軍事威脅都有一定關系,遷都主要目的還是鞏固王權和維持統治,所以商王室遷都的選擇在當時是正确的、積極的、有利的。

商文明真正的興起是在殷商時代。盤庚遷殷後,先期商王奔波衰敗的局面得以扭轉;到武丁中興時期,商朝的國勢達到鼎盛時期。

更多曆史文章,請持續關注“雲竹文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