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首要的就是要讓每一學生認識到彼此承認和人格的重要,而不隻是一味的忘我、服從,需要的是對他者的尊重和了解,尊重他者的人格尊嚴,而不隻是簡單地承認他者存在,重要的是要努力發現他者的優點,發現他者的特長,從他者身上汲取自己所缺乏的種種。
《康德論教育》在談及教育的功能時有這樣的表述,“教育的秘密便是使人性完美,這是能做的”,康德強調“改善人性完全在于良好的教育”,人“經過教育繼續改善人性,提高人的品格,使人性具有價值,是非常可喜的”。換句話說着眼與人品的提升和人性的改善的教育就是我們需要的德育。
菲利普·W.傑克森在《什麼是教育》中則說“教育是一項道德事業”,是“促進社會文化傳播的過程”。他認為作為道德事業的教育首要的是彼此承認和人格。當然,他所說的道德,并非我們固有意識中的道德,更不是我們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所宣揚的道德。我們的所謂“道德”強調的是忘我,是服從,是所謂的集體意識。身為教育者,當我們強調德育價值和功能的時候,的問題恐怕就是要重新認識道德的含義所在了。
如果作為道德事業的教育可以理解為德育,那麼,“我們的老師在正式的意義上構成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群體。那些教過我們的人對我們産生的影響是永遠不可抹殺的”。如果那些被樹為“師德楷模”的教師,要不就是不要健康,不顧家庭,六親不認的冷血動物,要不就是戾氣實足,言行粗魯的暴君,往往會成為學生鄙視兇殺的對象,恐怕就在于我們對“道德”的認知的偏差所緻。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認識到“一個人受教師的影響方式不僅僅在于老師是否是一本書的作者或者老師是否健在,也不是被老師認識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逐漸跟一些老師變得一樣了”。或許,這就是我們應該理解的“德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