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永安縣永安堡(今山西孝義大孝堡鄉)有一戶鄭姓貧苦人家,日子過得很清苦。這戶人家有個兒子名叫鄭興,從小便很有志向,可惜家貧無法讀書科舉。他每日早出晚歸,辛勤勞作,想讓父母過上好生活。
孝義割股奉親塑像
那一年鄭老漢不幸染病去世了,隻留下了鄭興和他體弱多病的母親。按照當時的鄉俗,父母去世,子女是要守孝的。鄭興按照古人的禮儀,守孝三年。
可惜禍不單行,他的母親也病了。鄭興在床前,侍湯奉藥,寸步不離。晚上從脫衣睡覺,母親一翻身,把便起身查看。
一天,鄭母的精神稍微有些好轉,便随口說:“兒啊!要是有一碗肉湯喝就好了。”鄭家本來就貧窮,加上母親常年卧病在床,更是負債累累,連吃飯都成問題,去哪裡找肉呢?
鄭興犯了愁:“母親難得有些好轉,也許她吃點肉,病說不好就好了。”他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
中午的時候,鄭興顫顫巍巍,端來一碗肉湯,放在母親的手上。母親覺得奇怪,問他哪裡來的肉。鄭興說是鄰居給的。鄭母又問鄭興怎麼一瘸一拐的,鄭興回說是剛才去鄰居家借肉時,不小心摔了一跤。
原來鄭興想到的辦法就是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
這件事情傳開後,鄉鄰十分感動。漸漸越傳越廣,知縣知道後,就把他上奏給了朝廷。當時在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大為感動,将永安縣的名字,改為了“孝義”。如今孝義人提起鄭興割股奉親的故事,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尉遲恭塑像
這裡便有個疑問,鄭興割股奉親,這屬于“孝”,如何改為“孝義”了呢?“義”又作何解呢?原來這裡還有一個“義”的故事。
隋末天下大亂,李世民的大将尉遲恭最初是劉武周賬下一名悍将,當時駐守在永安縣的白壁關。李世民大敗宋金剛後,派人招降尉遲恭,尉遲恭迫于形勢以及仰慕李世民的威名獻城投降。後來劉武周重振旗鼓,許多投降了李世民的劉武周部将又重新回到了劉武周賬下。
這時有人提醒李世民要防着尉遲恭,李世民卻不以為意,坦誠相對。尉遲恭也死心塌地跟着李世民。後來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派人勸說尉遲恭歸順太子,并許以高官厚祿。尉遲恭始終不為所動。
可能正是李世民看到永安縣這三個字想到了尉遲恭的“義”,加上鄭興的“孝”,便将“永安”改名為孝義了。
孝義夜景
如今的孝義民風依然淳樸,依然有古風。孝義人創造了新的輝煌,成為2019年山西唯一進入全國百強的縣級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