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北宋 蘇轼】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大文豪蘇轼是個有名的吃貨,發明過很多美味名菜,最有名的就是東坡肉了。有一天,他的朋友僧人惠崇請他去品評自己的新畫,蘇轼很高興,心想又可以蹭飯了。
惠崇一見到蘇轼,趕緊把一幅《春江晚景》拿了出來讓蘇轼看。可蘇轼來之前特意沒吃飯,肚子正餓着,又不好意思說吃完再看,隻好心不在焉地看起來。
隻見畫上有綠竹,還有三兩枝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紅綠相間,顔色不錯。下面是江水,水上幾隻鴨子,“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春天江水轉暖的事應該是鴨子最先知道了。
眼裡看着畫,腦子裡卻隻有竹筒飯、桃花餅和烤鴨。蘇轼咽了口水,繼續看到,畫中滿地的蒌蒿和鮮嫩的蘆芽。他眼睛一亮,忽然想到畫中情形,正好是河豚洄遊的時節呀,“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可是美味呀!他的老師歐陽修就說過,河豚配上蘆芽,味道更美。想到這,蘇轼口水已經流出來了,惠崇一看,哈哈大笑道,“别饞了,咱們馬上吃飯。”
蘇轼最愛的河豚,肉很美味,但内髒卻有劇毒,處理不好就可能中毒。據說,蘇轼曾被人請去品嘗河豚,結果他吃的時候一言不發,直到吃完才說了句“死了也值了!”你看看他為了吃,簡直連命都不要了。吃再好的美味也不能沒有節制,适量适度才是最好的呀。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
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髒有劇毒。産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産卵。
上:指逆江而上。
元豐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哲宗即位,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變法新勢力被打壓,反對變法的蘇轼也因此被召回京城汴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就是蘇轼在元豐八年,在汴京為僧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
河豚是一種魚類,學名叫做“鲀”,又叫做“生氣魚”,一旦受到威脅,身體就會膨脹成圓球,好像生氣了一樣。河豚魚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髒有劇毒,不能食用,然而在我國,食用河豚魚的曆史非常悠久,根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遊沿岸的人們就品嘗過河豚,知道它有毒了;春秋時期,吳越一帶盛産河豚,河豚被推崇為極品美食;宋代著名詩人梅堯臣也曾寫詩稱贊河豚味美。可見河豚魚雖然有毒,但還是有很多人熱愛它。
聯想的手法是指由于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或是因為看到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在這首詩中,蘇轼就運用了聯想的手法,通過看到滿地的蒌蒿和鮮嫩的蘆芽,從而聯想到肉味鮮美的河豚魚。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和蘇轼學生張耒的《明道雜志》中都記載過長江一帶食用河豚時,要配蒌蒿、蘆芽和菘菜三種蔬菜。由此可見,蘇轼的聯想是有依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于氣候變化感覺最敏銳莫過于大自然裡的小動物了。
【往期精彩推薦】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飛花令合集(1-4場)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飛花令合集(5-10場)
詩文典講詩詞-盧綸《塞下曲其二》
《論語》獲益終生的精華50句,與君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