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00:36:10

記者朱婷 文、圖、視頻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病不由己,恥從何來?”

“狼吞虎咽,惡果實現!”

“減肥了很好,要防反彈!”

“認真去做,你定能行!”

……

周記下方,紅筆批注,一月4次,20餘年,從未倦怠,永不遲到。筆力從穩健到顫抖,身體從健步如飛到踉踉跄跄,89歲的張石渠沒有停下來,訓練自閉症外孫的他一直在路上。

“全世界沒有一個家長,能在康複訓練的路上堅持4年以上。”有人這樣說。張石渠是反例,他訓練自閉症外孫鄒博(應當事人要求化名)31年,如今,外孫多才多藝,還是舞台“發光體”。

31年,訓練方式數不勝數,外孫寫滿的近百個本子是見證,外公批注的上千條人生忠告是初心。

張石渠把這些經曆寫成4萬多字的電子文檔,想給其他自閉症家庭一些參考。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1

一櫃子周記本,外公收拾得整整潔潔

1“不怕癡迷追星,就怕不追星”

“這是張含韻的簽名照,那是我登台獻唱的,等等,還有我與金銘的合照……”11月27日,周六,沙坪壩區都市花園西路陽光康居,31歲小夥鄒博向記者展示他的收藏,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交流互動有條不紊,身上不太看得出自閉症患者的特點。

鄒博的表現,張石渠滿意又習以為常:“小時候被人罵傻子,現在,簡單交流沒問題,生活能基本自理,基本達到我的預期。”還補充道:“他最喜歡拿這兩個明星的簽名合影向大家展示。”

鄒博的媽媽張女士表示,“我和他外公都認為,他最崇拜的人,一定對他會有更好的影響,所以,有類似的明星見面會,我們都要努力争取帶他去,我們不怕他癡迷追星,我就怕他不願走出去追星。”

“喜歡就大膽去追,我還帶你一起去。”是這位老外公對外孫不變的承諾。

爺孫倆一起去明星見面會不說,張石渠還發現,鄒博喜歡給一些明星寫信。比如,寫給馬來西亞華語組合“四千金”(君兒姜慧君、敏兒黃麗敏、凱兒餘凱慈、紅兒李廉紅)的文字,不僅包含信件,還有對聯:君敏凱紅,昔日歌星齊放異彩;姜黃餘李,如今能人各顯神通。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2

舞台上的鄒博(化名)

2“減肥了很好,要防反彈”

說到這裡,張石渠又滿臉成就感:“追星,社交能力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也得到訓練,一舉多得。”又不忘再誇:對聯工整,内容準确。

表達精準的文字,還來自于長期的訓練,鄒博從8歲開始寫周記,到現在也沒有停止,一月四篇,就是張石渠給鄒博布置的長期作業。

記者注意到,每篇周記的下方,張石渠都會留下評語,評語有針對周記本身,也有人生忠告:“減肥了很好,要防反彈”“先想好再說、要慢、要斷句、要有頭有尾”“急躁必須改,不改就和親人處不好,誰來管你”“管好自己,才能長久”“還要繼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鑰匙雖小但必須保管好”“自己有主張很好,但錯了就要正視,總結經驗教訓就有進步”……

張石渠統計了一下,鄒博寫下的周記已有近百個本子。按照一月4篇的量,這些年來,周記的篇數早已超過千篇,而寫下的評語也深深烙刻在外孫的生活裡。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3

評語:堅持鍛煉,你減肥了,很好,要防反彈

3“病不由己,恥從何來?

鄒博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碌,為減輕女兒女婿負擔,張石渠和老伴承擔了更多照顧鄒博的責任,除了日常起居,他對外孫更多的是教育訓練。雖然不是醫生,但張石渠有教育管理工作經驗,對外孫的教育系統又目标長遠。

外孫是自閉症患者,張石渠從未想過隐瞞别人。他覺得,家有自閉症患者雖然不幸,但也不恥,他常給外孫和别人提到這樣一句話:“病不由己恥從何來?要正視,若怕人笑話、怕帶出去,關在家裡,那休想走出自閉王國。

别人都避諱讓孩子參加葬禮,但張石渠卻會主動帶鄒博去參加。

“讓他學會關心人、體諒人。”張石渠解釋,參加喪事活動,要讓外孫知道這個場合不能高興,而是要悲痛,還要安慰逝者親人等等。除了喪禮,他還會帶鄒博探親訪友,參加一些婚禮、壽宴等活動,“讓他懂得這幾方面的社會習俗,也鍛煉他的交往能力,比如到别人家裡做客,讓他知道,内外有别,做客人就要學會做客的規矩;去參加别人的婚禮,要他知道這是喜事,要為别人祝福,他也因此學會了舉杯祝酒。”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4

鄒博在洗菜

3一老一小,風景在路上

徒步、遠行旅遊等,也是鄒博融入社會的方式之一。

每一年,爺孫倆都會去登山,從烈士墓到歌樂山,黃桷垭到南山。“不好意思,我補充一下,在登南山的時候,我們還開發了3條不同的線路,當然,我們還徒步過較遠的九龍坡區海蘭雲天的雲台山、北碚的缙雲山。”看外公說起,鄒博也加入聊天。他說,外公不僅帶他走遍了中心城區大大小小的景點,徒步過大多數大橋,“我喜歡大橋,特别雄偉壯闊,在橋上看風景,視野一覽無遺。”

鄒博的父母空了,也會帶他外出旅遊。

“每次外出都很興奮,說明他是渴望外出的,外出是有收獲的。無論誰帶他出去,出去前,我也要向他提出要求,回來後也要他和我一起對話總結。”張石渠說,外出能訓練外孫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又能鍛煉表達、歸納能力。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5

張石渠介紹外孫獲得的獎牌

4多才多藝的舞台“發光體”

現在的鄒博,會的技能很多:彈鋼琴、下象棋、騎自行車、遊泳、玩電子遊戲、上網,還能熟練地識譜、唱歌,更能獨立出行,逛街看展。采訪時,鄒博還發來了多個他演唱歌曲的視頻,舞台上的他神采飛揚、熠熠發光。鄒博介紹,他們樂團最近還在排練歌曲,準備下一次演出。

對此,重慶某康複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通過系統正規而又長期的訓練,自閉症患者是可以達到上述成效的,張石渠訓練方式雖然值得探讨,但從成效來看,還是非常不錯的。

鄰居們眼中,鄒博很多時候都和張石渠待在一起。“有外孫在,這個外公唠叨個不停”“停不下來,都在外孫身上”“外公有一顆持久的愛心”……大家都這樣說。

當然,張石渠也不避諱和鄒博讨論婚戀觀。“這個問題看似與自閉症無關,但也是自閉症患者一生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比正常人更要好好認識的一個問題。”張石渠說,不管是青春期還是現在,他和鄒博都要進行探讨,讨論時,更多是引導外孫結合自己的情況,對戀愛、結婚能正确認識,持正确态度。

自閉症的天才外科大夫(89歲外公訓練90後自閉症外孫)6

外孫接受采訪時的表現,張石渠很滿意

5記者手記:“隔代愛”不是義務

記者采訪時,看到張石渠家裡的保姆,才反應過來,原來,一直為外孫付出的張石渠,已經89歲高齡,也需要被關愛照顧。但張石渠全程沒有向記者抱怨一句,更沒有提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多聊幾句,絕不提其他,都在說關于外孫的種種。

家裡的保姆阿姨覺得,這個外公看上去比實際年紀小,“他這個年紀的老年人,不少都病痛纏身、自顧不暇,他對外孫的訓練也不是義務,堅持幾十年,不求回報,全憑親情,很不容易。”

是啊,“隔代愛”不是義務,偉大這詞,張石渠擔得起。

來源: 上遊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