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輕車簡從将要去慰問邊關,我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像随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翺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雲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兵,得知主帥尚在前線未歸。
【注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
使:出使。
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裡形容輕車簡從。
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号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曆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裡是指大雁北飛。
胡天:胡人的領空。這裡是指唐軍占領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
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袅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确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
長河: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内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甯夏固原東南。
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裡指前線統帥。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窦憲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記功。這裡代指前線。“單車”兩句:一作“銜命辭天阙,單車欲問邊”。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賞析】
向西,再向西……一駕馬車驅馳在莽莽大漠上。空曠悠遠的天地之間,馬車就像一蓬随風飄蕩的枯草,是如此微小。從馬車中四望,荒無人煙的大漠上,看不到城鎮村落,也看不到行旅商客。但馬車中的人,心境平和,面容安詳。
馬車中坐着的,是王維。這一年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正處在唐王朝國力最鼎盛的時期,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旨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前往宣慰。自從開國以來,唐王朝在開疆拓土的戰争中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國土的疆界不斷地向北、向西推移,到唐玄宗時,唐王朝已經成為一個空前遼闊的帝國,大大超越了中原政權控制的傳統的勢力範圍。馬車驅馳而過的這片土地,在人們的觀念中仍被認為是“塞上”——邊塞之外,現在已納入唐王朝的領土。所以王維并不感到陌生與擔心,也不覺得荒涼與凄寒。相反,他被這塞上的景象所吸引:遠處一道報平安的狼煙直直地升入天空,地面上一條長河蜿蜒流淌,渾圓的落日橫亘在地平線上。這壯麗的景象讓王維感到溫暖安定。當然,安定感首先來自國力的強盛和前方将士取得的一次次勝利:“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作為宣慰使者,王維代表了朝廷;作為詩人,王維發出了盛唐之音。盡管王維在後世被視為山水田園詩的聖手,但這首《使至塞上》,毋庸置疑可以跻身于最傑出的邊塞詩之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