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能容易打通任督二脈?當我們日複一日地走過同一個街口,穿梭在不變的車水馬龍中,一個個悄然改變時代走向,引領社會變革的方案正不斷出現在這個時代極具智慧的頭腦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什麼人能容易打通任督二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當我們日複一日地走過同一個街口,穿梭在不變的車水馬龍中,一個個悄然改變時代走向,引領社會變革的方案正不斷出現在這個時代極具智慧的頭腦中。
在科學技術、商業模式更新叠代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不禁會問,是什麼促使他們看到了我們看不清的未來,做出一個個在當時看來匪夷所思後來卻被驗證無比正确的決斷?
無論是哪個領域,哪種商業模式或管理組織,在抛卻繁雜外衣之後,是否有一種通用的底層邏輯在支撐着他們的思維大廈?讓他們得以在繁榮的景象中看到危機,在危機中看到機會。
查理芒格說“要想更好地投資,必須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其實不止是投資,人生的很多決策,都需要洞察世間道理。那如何深入地理解世界呢?
李善友老師給出了答案:就是哲科思維。
顯而易見,哲學和科學是兩個獨立學科,但世間萬物的運行邏輯,卻從來不是單一學科可以解釋與支撐的。當人的思想認識進階到更高一層級,學科的融會貫通是必然。
混沌大學首部創新必修教科書《第二創新曲線》,這部通常被作為商科領域研讀的著作,以哲科思維為根本原理,從“創新、戰略、競争、組織”四大模塊提煉出了12個思維模型,用以解讀企業在生命周期的衰落時刻如何走進另一個新的生命周期,從而“基業長青”。
但如果你僅僅隻是把它當作一部商業、管理學書籍來看,未免錯失太多它所蘊含的智慧。
今天,我們就來挖掘下《第二曲線創新》這本書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意義。
穿過人生的瓶頸,進入廣闊新空間
你有沒有遇到過下面的情形:
如果運用企業的生命周期去理解,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生命曲線”。與企業生命曲線不同的是,曲線的形态。
但相同的是,也許這一生,你會碰到不同方面的“極限點”,上面這些情形就是當我們處在某方面的第一曲線時,碰到的“極限點”。
當處于極限點時,無論多麼努力,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資源,也可能隻是保持在這個水平甚至下降。
在商業上,李善友老師有個判斷,技術不可以解決極限點,解決極限點的方法是從連續性的第一曲線跳躍到非連續的第二曲線。
為什麼是非連續性,因為第二曲線打破了第一曲線的界限,它不是第一曲線的延伸,而是完全的轉折和突破。
魯迅,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取得了“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的成就。
但他一開始的職業理想是當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但在當時的中國,這一理想被現實擊地粉碎。
他意識到,無論自己的醫學技術精湛到何種地步,都無法實現他喚醒中國人覺悟的這個理想。
顯而易見,魯迅在醫學這條第一曲線上已經到了極限點,穿過人生的瓶頸,他要尋找的是自己的”第二曲線“。而他,也在第二曲線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
但我們同時要注意的是,曲線有顯隐之分。有些極限點并不好判斷,因為它時常被另一些還在增長、變好的因素掩蓋。
比如,當你跳槽到另一家企業,雖然薪資增長不少,看似職業曲線在上升,但職業水平卻無法再提升到新的高度。
比如,在你日常的高壓之下,孩子不再磨蹭、作業也完成地非常快,看似孩子越來越自覺,但親子關系卻在日漸疏遠。
也許你要做的,是找到職業的第二曲線、關系模式的第二曲線、生活狀态的第二曲線。隻有找到第二曲線,才會進入到另一個新天地。
尋找破局點,實現從0到1
對于第一曲線,認識到自己處于極限點,意義非凡;在第二曲線中,如何突破才是至關重要。
李善友老師有個很好的比喻,就像養花伺草,從種子到萌芽,需要積蓄很多力量,沖破土壤的桎梏;而一旦破土而出後,給與充分的陽光、雨露和肥料,就能茁壯成長,勿需投入過多的精力。
企業的破局點通常與風口或周期性變化息息相關,那麼個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尋找破局點呢?
其實我們一樣可以從企業的供給、需求和連接三方面來尋求突破。
經濟學中有個術語叫作“阈值”,意為在兩個相關的經濟要素中,一個經濟要素如要對另一經濟要素産生影響或者變化,必須具備的最小變化量或者變化幅度。
阈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宇宙飛船要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必須以最低11.2千米/秒的速度運動。
阈值就是性質發生變化的臨界點,人生也是如此。有時候明明很努力,卻沒有成功,也許是因為你并沒有擊穿那一個“阈值”,所謂量變産生質變。
因此必須要全力以赴的去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調動一切資源,去擊穿你的“阈值”。
社群運營專家“彪悍一隻貓”就如何集中突破訓練,給出過一些訓練方法,比如在一段時間内,密集見某個領域的高手、隻讀某個領域的書、把某個内容反複研究、每天做同一件事來訓練某個方面的能力。
組合策略,持續發力
尋找到個人破局點,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在新的第二曲線上獲得長遠發展。李善友老師在書中給了我們一些組合策略:
(1)單一要素最大化
芒格有一個著名的“最大化、最小化”模型,即專注的領域越小越好。這要求我們學會取舍,當面臨衆多目标、路徑的時候,應該選擇出我們的核心要素,投入我們絕大部分的資源。
文中列舉的馬斯克創立的PayPal,起初的系統全面複雜,一點關注度都沒有,而當他聚焦于電子郵件付款的小功能時,成功地引起了絕大部分人的興趣
取舍就是克制、簡潔,将單一要素極緻化。
(2)丢棄“保護性思維”
當我們還處在第一曲線時,往往還有着自己的主業,比如”一份還可以的工作”、“一份還算平靜的生活“、”一段還比較穩定的關系”。
而尚在“弱小”階段的“副業”,雖然已顯露出星星之火之勢,但我們往往為了保護“大”而去犧牲“小”,保護“強”而去扼殺“弱”,殊不知,這些“弱小”的苗頭後面,也許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熊彼特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驿站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你也絕不能得到一條鐵路。”
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和思考,決定着我們以何種邏輯來指揮行動。
《第二曲線創新》以哲科思維幫助我們進行頭腦升級,書中涉及12個思維模型及衆多知識點,以上幾點啟發隻是冰山一角。
這本集合了衆多大家智慧的創新書籍,實在有太多需要我們去反複研讀、思考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