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
也是世界頭号緻殘性疾病
其中
風濕性關節炎
更是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其實
關節炎并非老年人“專屬”
近年來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3.55億人患關節炎,亞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關節炎,我國有1.22億關節炎患者,發病率約為13%。關節炎常在25~50歲間發病,以女性居多。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關節在“求救”如何判斷自己有無關節炎?
首先可以根據關節有無紅、腫、熱、痛以及功能障礙來進行判斷。
紅: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腫:這是關節炎常見的症狀,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熱:正常情況下關節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略低。如果關節變熱,甚至發燙,那就說明關節出現了炎症,應該就醫。
痛: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關節炎的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确,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
功能障礙: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緻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于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緻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關節炎種類繁多,一般人難以準确辨别,如果出現關節疼痛和病變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種類繁多
病因複雜
關節痛可以是單純的關節病變
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
哪些原因可以導緻關節疼痛1.關節退行性病變
關節退行性病變又稱骨質增生,即骨的退行性病變,是關節炎的一種表現。退行性病變屬于不可逆性病變,是機體老化的正常表現,會引起關節面的老化而加劇關節磨損,進而引發關節疼痛表現,多伴有關節腫脹等炎性表現。
2.絕經
女性到了一定年齡會步入更年期,出現絕經。該階段的女性卵巢分泌功能大大減退,雌激素分泌水平進而驟減,機體雌激素水平降低,導緻身體鈣質吸收能力衰弱,單位骨組織量下降,極易出現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會引發相應關節部位的疼痛表現。所以中老年女性出現關節疼痛,需要警惕骨質疏松。
3.肌腱炎
肌腱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症狀包括疼痛、腫脹以及僵硬等。這些症狀與關節炎的症狀很像,所以,它們容易被混淆。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肌腱炎與關節炎出現疼痛的位置并不相同。如果疼痛出現在關節周圍,而不是關節處,這種情況大多數是肌腱炎。當然,不排除肌腱炎也會導緻關節處疼痛。如果無法判斷病情,建議去醫院就診。
4.萊姆病
很多人對萊姆病并不了解,這是一種由蜱蟲傳播的旋體感染性疾病。萊姆病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皮疹、肢體麻木等症狀,這些症狀一開始會被認為是關節炎。但是萊姆病會破壞中樞神經,導緻腦膜炎、腦炎等疾病。
有一種冷
叫你媽覺得你冷
這主要源于一句老人言
“冬天穿得少,老了關節擾”
關節炎都是凍出來的嗎?
其實,關節炎真的不是“凍”出來的。陰冷天氣本身并不會引起或者加重骨關節炎,隻是會使關節炎的症狀更明顯。關節炎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運動保護不當導緻,年老、肥胖、活動量較少的人,也會出現慢性膝關節疼痛。
而天氣變冷後之所以會感覺更疼,很可能是因為在低溫情況下,導緻疼痛的前列腺素在膝關節内積累了起來,讓疼痛更明顯。
得了關節炎怎麼辦?首先,需要減少每日運動總量,避免劇烈運動。但同時,關節炎患者又需要做一些運動。看起來很矛盾,但其實并不沖突。
從長遠來看,運動對于關節炎患者是必要的。規律鍛煉有助于減輕關節炎所緻的疼痛,而得不到鍛煉的關節會逐漸僵硬、活動越來越受限。
已經得了關節炎,鍛煉時更要注意采取安全的運動方式。先進行10~15分鐘的熱身運動,可以選擇慢走、原地踏步或拉伸肌肉。鍛煉要緩慢開始,運動強度一點一點增加。注意運動時要穿着能提供緩沖的鞋子,必要時使用矯形鞋墊能更好地支撐足部。
避免高沖擊性的運動如跑步、足球等,建議多選擇走路、遊泳等相對舒緩的鍛煉方式。
對于有髋、膝、踝關節問題的患者,盡量選擇在平坦的路面上行走,避免坡度。需要注意的是,鍛煉前不要額外服用鎮痛藥,避免因藥物掩蓋疼痛從而在不經意間運動過度增加受傷風險。
一定程度上,鍛煉初期關節疼痛是難免的,在運動過程中要留意疼痛的程度和變化,不要忽視它,如果疼痛很嚴重或在鍛煉後持續超過兩小時,那麼運動項目和方式可能就要有所調整了。另外,若是急性關節炎或關節炎非常嚴重,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則不适合進行鍛煉,須接受治療。
作者/張盼盼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微信公衆号“健康中國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