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是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是一門事前預防的定性分析技術,自項目設計階段就進行分析,通過設計預測,研究失效的原因及其後果,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從而提高産品和過程的可靠性。那麼FMEA的分析要經過哪些過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FMEA
确定過程确定過程,然後繪制過程流程圖或工藝過程卡,确定每個工序的内容、工藝要求(5M1E)包括産品/過程特性參數、工序生産應達到的質量要求等。
确定過程的潛在失效模式确定每一過程的潛在失效模式。①所謂潛在失效模式是指過程有可能不能滿足過程功能/要求。它是對該特定工序上的不符合的描述,它可能是下遊。工序的某個潛在失效模式的一個相關起因,或者是前上遊工序的某個潛在失效模式的一個相關後果。②不合格品産生的原因是應該考慮的潛在失效模式。③需注意的是,在進行PFMEA時,應假定所接收的零件/材料是正确的。④每個過程都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可能的失效模式,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而不隻是已經發生過的失效模式。
确定過程
确定潛在失效後果為每個列出的失效模式确定潛在的失效後果。潛在的失效後果是是指失效後顧客(含下一個工序),可能注意到或者經曆到的後果,它可以通過問“如果失效模式發生,客戶客戶将受到什麼影響”來确定。根據失效後果的嚴重程度定嚴重度(S)。
确定潛在失效模式的起因為列出的每個失效後果或失效模式确定潛在原因,它描述了每個失效是怎麼發生的。描述原因要詳細,後面提出過程改進措施建議時要依賴這些原因。每個後果可能有好幾個潛在的原因,盡可能多地列出潛在原因,确保沒有遺漏。根據失效原因發生的可能性,确定發生頻度(0)。
失效
列出現行過程控制措施盡可能詳細地列出當前的預防或探測失效模式或原因的控制措施預防:消除(預防)失效的機理/要因或失效模式的發生,或降低發生頻度。探測出失效的起因/機理或失效模式的存在,以便引導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根據失效模式/失效原因被識别出的可能性,确定探測度(D)。
進行風險分析按失效影響的嚴重程度(嚴重度S)、發生的頻繁程度(頻度O)、發現的難易程度(探測度D)估計風險順序數。嚴重度S、頻度O、探測度D均利用數字1到10來判斷其程度高低。各項數字的連乘積稱為風險順序數RPN(RPN=Sx0xD)。風險順序數N越高,表示風險越大。根據各失效模式的風險順序數,即可突出那些必須改進的關鍵方面。
提出改進措施對那些風險順序數較高的項目,應提出改進措施并實施。對于無法消除的故障,應增加報警、監測、防護等措施。
跟蹤改進措施的落實對PFMEA分析中提出的改進措施進行跟蹤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審,采取改進措施後,重新計算風險順序數RPN。負責過程的工程師應負責保證所有建議措施已被實施或已妥善落實。
改進
以上總結了分析FMEA的各個步驟,對于FEMEA的分析,重點還是在預防,預防每個工序,每個工步;預防對客戶可能造成的影響。作為企業的工程師,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甚至最高管理者,對于理解FMEA都是很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