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計劃單列城市經過幾十年的各自發展,經濟實力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深圳市已絕塵而去,從一個小漁村化身為一線城市;經濟基礎隻略好于深圳的甯波市,在這幾十年也開創出不小的天地,經濟總量連續趕超了大連和青島。
而也就是甯波市的經濟崛起,讓哪個城市算計單第二城的争論多了起來,主要就是青島和甯波之間。而焦點就在于經濟、科教文衛等指标的權重幾何,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就會得出結論不同。
首先就來盤點下甯波和青島兩市的經濟現狀吧,看甯波能勝出後者多少,是否具有決定性作用。
從GDP總值看差距并不是太大,甯波市以14594.2以隻領先于青島4百多億,這個差距對于如此體量而言是較小的。但GDP并不能完全代表經濟實力,不然也不至于青島在四經普期間一夜之間就被擠掉了千億元。還是需要通過其他核心指标狀況來觀察的。
就說含金量最高的稅收吧,2021年甯波市稅收收入已超3千億,青島市卻不到2千億;資金總量(金融本外币存款餘額)作為經濟成果的積累,甯波也已超過青島近5千億。從這兩項指标可以發現甯波、青島兩市的實際經濟差距是要遠大于GDP之間差值的。
這還不算甯波在企業上市活力、民生水平等方面都是遠遠高于青島的。所以從經濟實力上來說,甯波市作為計單第二城是名至實歸的。
所以争執點就出現了,那就是經濟權重多少?從深圳能和廣州共稱一線看,經濟實力在城市綜合的比重起碼是在65%以上的,科教文衛及其他基建等比重較低。
那麼甯波市和青島相比,在哪些方面還有所欠缺呢?有希望提升,最終能夠穩坐計單綜合實力第二城嗎?這就要說到甯波底子薄的問題了,在很多設施上确實很難和青島這種老牌城市相比。
因為曆史、海防需要等原因,甯波市在建國後的建設是較慢的,第一所正經高校還是包玉剛先生援建的,市區也長期停留在老三區階段,醫療、科研等設施同樣不完備。
改革開放後甯波市的經濟走上快車道,但高教、醫療設施是需要時間積澱的,短短幾十年是很難産生質變。所以雖然甯波市在基礎教育、環境衛生等方面非常突出,但中高端高校和醫療設施領域,它在副省級城市中屬于倒數的。
而青島市擁有985/211高校,在醫療方面也要略強于甯波,這就是來自城市的曆史積澱。再加上青島市的城區規模、機場、地鐵等都暫時更強,所以也就是青島市就算經濟已經被趕超,但仍不服的底氣來源。
那麼甯波有無希望在今後幾年内通過經濟持續擴大優勢,或在基礎設施上發展,得以加強并穩定計單第二城的地位呢?從趨勢和近兩年的動作來看,确實是有希望的。
甯波市在十四五期間動作不小,不僅是投資2千億的空鐵一體的西樞紐将動工,另外還有三條地鐵、2條市域線開工,另外還有多條高速、高架、高鐵等啟動。全市在十四五期間的基礎建設投資就要達到近萬億,超強的投資規模,在各大城市中屬于前列的!
再加上甯波大學醫學部的啟動、東方理工大學的籌建、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的擴容等,對甯波在科教文衛上的提高也是助力不小。
在十四五末,甯波市有望在這些領域跨上一大步的,再加上東部新城、三江口和南部商務區的建設越來越完善,以及經濟優勢的更加擴大,它對青島市的綜合實力上更具說服力了。
大家對這兩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又是怎麼看的呢?現階段如何、未來前景如何?還請在下面留言并一起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