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

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5 15:25:37

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作者:朱宏波我國的傳統樂器,從上古的骨哨、骨笛、埙、鞉、鼓、椌、楬、箎,陶、鼓等,到中古的鐘、罄、琴、瑟、笙、竽、箫、筝、箜篌、二胡、阮等,從各民族的特色樂器,到各地的民間樂器,林林總總,數以千計按樂器特點,可分為擊打、吹管、拉索、彈撥四大類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的功能特色譬如彈撥樂器琵琶,既能表現《十面埋伏》武之激烈,又能表現《平沙落雁》文之靜雅;既能表現《春江花月夜》曠之宏闊,又能表現《霓裳羽衣曲》微之精緻,被譽稱“彈撥樂之王”,贊之不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秦漢琵琶唐盛行)1

周秦漢唐藝術展覽時間

作者:朱宏波

我國的傳統樂器,從上古的骨哨、骨笛、埙、鞉、鼓、椌、楬、箎,陶、鼓等,到中古的鐘、罄、琴、瑟、笙、竽、箫、筝、箜篌、二胡、阮等,從各民族的特色樂器,到各地的民間樂器,林林總總,數以千計。按樂器特點,可分為擊打、吹管、拉索、彈撥四大類。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的功能特色。譬如彈撥樂器琵琶,既能表現《十面埋伏》武之激烈,又能表現《平沙落雁》文之靜雅;既能表現《春江花月夜》曠之宏闊,又能表現《霓裳羽衣曲》微之精緻,被譽稱“彈撥樂之王”,贊之不妄。

提到琵琶演奏,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人白樂天的《琵琶行》“急雨私語”“珠落玉盤”的生動描寫。琵琶演奏者彈奏技藝的成熟與高超,也從側面反映了琵琶在唐朝的盛行。查《全唐詩》,吟詠琵琶的詩作多達百首;據各種文獻綜合,當時琵琶樂曲數以百計,琵琶演奏家燦若群星。我國第一部琵琶專著《琵琶錄》(段安節撰)就誕生在唐朝。于是有人認為,中國琵琶是唐人的一大創造。此論謬矣。

琵琶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曆來衆說紛纭。主要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琵琶出于弦鼗。”“弦鼗”是秦漢時期的中原樂器,類似直頸琵琶。《舊唐書·音樂志》中也說:“琵琶、四弦,漢樂也。”更有人從稱謂上識别,東漢《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琵琶”:“琵琶”兩字都采用“珡”(qín,古同“琴”)作邊旁,從六書來說,這是一個形聲字,“珡”表明其形是一種樂器,其聲為“比”“巴”。而“比”“巴”之聲,又是從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中的一段話而來的,劉熙說,“批把”,這是在馬上彈撥的樂器,其技法,往前一彈叫“批”,回手一撥叫“把”,所以這件樂器名“批把”,這是從演奏特點給樂器取名的。“批把”諧音“琵琶”,于是“琵琶”便成為這種彈撥樂的稱謂。認為琵琶是中原本土樂器,還有一種觀點。說漢武帝為了抵抗匈奴而聯盟烏孫,把侄女兒細君嫁給烏孫昆彌。為了解除侄女遠去烏孫途中寂寞,下令樂工創制了一種在馬上彈撥的樂器,即“琵琶”是也。

另一種觀點認為琵琶是外域傳來的樂器。他們說,古代的波斯國(即現在的伊朗),有一種樂器叫“巴爾巴特”琴,南北朝期間由西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後來成為我國彈撥樂器的始祖,持有此說的根據是《隋書·音樂志》有一段文字記載:“曲項琵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最直觀的證明是敦煌壁畫。敦煌壁畫反映了從魏晉北涼直到隋唐宋元長達10個朝代的藝術文化曆史,壁畫中琵琶的圖像就出現了689次,其中既有外域的曲項琵琶,也有秦漢本土的直項琵琶,更有中外兩種形制樣式結合在一起的琵琶。在北魏的壁畫第430窟東壁有兩支曲頸琵琶和兩支直頸琵琶排列在一起,還有一個是西域和本土樣式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琵琶。

其實以上“兩說”都是對的。但不是指的同一種類型的琵琶。“外來說”所指的一種樂器叫“巴爾巴特”,形似曲頸琵琶,國人稱它為“烏德琴”,它确實是外來的;“本土說”所指的是秦漢時期就有的叫“弦鼗”的樂器,形似直頸琵琶,後來它吸收了外來琵琶的形制,直頸變成了曲頸,即我國唐宋琵琶的樣式。以上“兩說”,使我們看到了人類樂器的嬗變與衍化。

綜觀世界各地的樂器,各有其特色,但類型不外乎吹奏、絲弦、彈撥、擊打等。就以笛子而言,中國是竹制的,即民樂“竹笛”,有兩千多年的曆史;西方是用金屬制成的,即管弦樂中的“長笛”,據稱古埃及就有這種長笛,也有兩三千年曆史了。先秦時代我們與西方遙隔萬裡,沒有交通往來,但兩地不謀而合各自誕生了本土笛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的樂器,往往是模仿大自然聲音形成的,不約而同是常有現象。笛子如此,琵琶亦如此。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琵琶”的樂器,這是不足奇怪的。隋唐以後,中外兩種琵琶融而為一,廣為流行,這是順理成章的。

如果把秦漢的“弦鼗”作為最早的琵琶,到唐朝也有四五百年的曆史了,為什麼直到唐朝,琵琶藝術才大放異彩呢?從藝術規律來看,先秦時代的敲擊樂和吹管樂,從節奏與旋律兩個方面,奠定了古樂的基礎。進入隋唐,由于革新琵琶的出現和使用,彈撥樂器的威力猛增,魅力大顯,音樂色彩多了華美的鋪飾和富麗的映襯,完全改變了沉穩持重、從容不迫的禮樂文化的格局,使器樂藝術翻出一個新境界,于是琵琶雄踞器樂合奏的霸主地位。盛唐時國力強盛、歌舞升平,促成了唐代器樂文化的空前繁榮,域外琵琶随着文化交流、佛教東漸而來。而唐王朝對胡樂又采取了主動接受、積極涵納的态度,“雅、胡、俗”三樂并立,極盛一時。唐玄宗喜愛胡樂,楊玉環就是一個出色的琵琶演奏家。當時因擅彈琵琶而升官晉爵者大有人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唐代刮起了一股琵琶旋風。從社會文化來看,随着物質富裕,生活安定,胡氣氤氲,多元文化彙聚,整個社會奢侈享樂之風滋長蔓延,且不說宮廷樂工藝伎隊伍的龐大,民間也以“家有伎樂”為榮,社會歌舞器樂之發展可謂空前。這時,社會審美取向也悄悄發生變化。除了有盛世之音,還流行悲情藝術。人們常用琵琶演繹“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的隐衷。琵琶藝術幾成唐代官民樂思表達與情感表現的雙重文化需要,于是琵琶文化從達官貴人之家走向芸芸衆生的民間。

秦漢琵琶唐盛行的音樂曆史,展現中華民族的自信與海納百川的精神。當年西域與中原文化交流,繁榮了唐代的音樂歌舞,出現了唐宋琵琶;而今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中國藝術必将對人類有更大的貢獻。民族音樂是輝煌的,如果把傳統的民族音樂放到更為開放的環境中,吸收外來音樂的精華化為己有,國樂就會更加大放異彩。

(作者單位: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2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