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為什麼被稱為千古奇文?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辛棄疾為什麼被稱為千古奇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主戰、抗金、豪放、殺人……”隻要提起辛棄疾,總會把他和這些詞語放到一起。同時也為我們勾勒出一副無所畏懼、率性而為的英雄形象,現代人也将其稱為“南宋第一古惑仔”。名義上為調侃,實則也是對他過去經曆的認可。
辛棄疾于1140年出生,因為南宋割地求和,自己也長期生活在金人的壓榨之下。在自己祖父的感召下,年幼的他也心懷收複山河之志。在21歲的時候,他糾結了2000多名弟兄加入到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中,擔任掌書記。
作為當時規模最大的起義軍,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扶持南宋。在金朝鐵騎們的進攻下,耿京派辛棄疾南下去聯絡朝廷。就在這個時候,隊伍中一個名叫張國安的人叛變。先是殺害了耿京,随後又投降于金朝,并被賞了一個官做。
辛棄疾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快馬加鞭趕到軍營。先是對整個隊伍做了安定,随即帶領50個弟兄突襲金兵5萬人的軍營。在把張國安帶回的同時,所有人也毫發無損,這不是隻有在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情節嗎……
在南歸之後,辛棄疾也一直主張抗金,并向皇帝寫了無數封書信,沒想到最後都以“石沉大海”告終。空懷抱負的他也隻能寄情于詩歌,抒發北伐抗金之志。“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等等,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詩詞。
但令人好奇的是他和嶽飛同為宋朝,并且兩個人有着共同理想抱負,都主張抗金。人們常說“英雄本該惺惺相惜”,為何這600多首詞裡,對嶽飛一個字不提?同為詩人的陸遊在自己的詩詞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嶽飛,難道辛棄疾沒有聽說過嶽飛?還是和嶽飛有什麼“過節”?
史書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辛棄疾和嶽珂(嶽飛之孫)同參加一場宴會,在酒興之時,辛棄疾開始吟誦自己的《賀新郎》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時也表示,請在場的高人指點一下不妥的地方。
嶽珂指出“第一首前後有重複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辛棄疾也是欣然接受,前後修改了幾十次成了現在的版本。如果說辛棄疾沒有聽說過嶽飛抗金,這樣的說法過于荒謬,說他們兩個有“過節”,又怎麼可能和他的後代坐在一起喝酒?
但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點就是辛棄疾的身份,他自己是南宋的江陰簽判,祖父辛贊之前也是地方的當權者。這都不重要,關鍵他們所成長的地方是被南宋割地給金朝管理的,那就是在為金朝效力。雖然身在曹營心在漢,但難免會受到他人的歧視,這在當時也被稱為“歸正人”。
本來就是這樣的身份,如果想要順利的做官,自然不能碰一些敏感的話題,否則就會受到政治打壓。何況嶽飛是在宋孝宗時期才被平反,在之前關于嶽飛是沒有準确定義的。冒然對其評論,這不是為自己惹來禍端嗎?
其實辛棄疾對這個問題自己也做過回答,他在《論盜賊劄子》中寫道:“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衆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即便視功名富貴如糞土,但也想實實在在施展自己抗金的抱負,如果禍從口出,那還怎麼繼續呢?
關于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