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8:02:31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暴龍科恐龍可能是群居動物)1

一群被淹死的暴龍橫屍岸邊,一隻饑腸辘辘的鳄魚正在屍體中覓食。繪圖: VICTOR LESHYK

撰文:MICHAEL GRESHKO  2014年7月,研究人員在猶他州南部的公共土地上尋找海龜化石時,發現了“巨型謀殺者”的線索:一隻怪獵龍(Teratophoneus)的踝骨,怪獵龍屬于暴龍科。幾個小時内,他們就在松柏之間的沙地上找到了多具雜亂的怪獵龍遺體——它們似乎都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死亡的。

  上周二,科學家們在發表于科學雜志《PeerJ》上的一項研究中向世界公布了該遺址,并推測暴龍是一種群居恐龍。“恐龍行為和恐龍生态,可能在任何時候都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一些,”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lan Titus說道,他是美國土地管理局的古生物學家,在該遺址所在的大階梯-埃斯卡蘭特國家紀念區工作。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暴龍科恐龍可能是群居動物)2

大階梯-埃斯卡蘭特國家紀念區的“彩虹和獨角獸采石場”發現了一組暴龍化石。這幅圖中描繪的是同種暴龍的頭骨,它在該遺址以北3公裡處出土。攝影:ALAN TITUS, BLM

  Titus甚至認為這個遺址可以作為暴龍合作捕獵的證據。“這些大型陸地食肉動物的集體行為更像是一群狼和一群獅子,這是很令人震驚的,”他說道。

  但正如Titus和其他專家所說,真正的群體狩獵在現存的掠食者中很少見。捕食者之間的社會行為包括對另一個個體最基本的容忍,以及相互配合的群體攻擊等等。

  這些新化石并不是第一批在同一地點發現的暴龍化石,但對該地區的地質曆史進行細緻重建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它們是成群死亡的。不過有一個問題非常令人困惑,他們到底在一起做什麼。

彩虹和獨角獸采石場

  彩虹和獨角獸采石場遺址距今有7500萬年曆史,是美國南部的首個同類遺址。然而,它并非唯一一個表明暴龍群體聚集的遺址。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處骨床中,有12到14具阿爾伯塔龍(Albertosaurus)的屍體,它們似乎是在一次洪水事件中聚集在一起的。在蒙大拿州,一個約有半個網球場大小的區域包含了至少三隻懼龍(Daspletosaurus)的遺體。即使是在南達科塔,著名霸王龍Sue的化石發掘地,也有其他霸王龍個體的遺骸。

  化石足迹也為這一現象提供了證據。2014年,科學家們宣布,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的岩石保存了三隻暴龍的腳印,它們在短時間内朝同一方向走動,但可能不是同時走動的。研究人員認為,該遺址可能指向社會行為,甚至為暴龍群提出了一個集合名詞:一個“恐怖群體”。

  這項關于怪獵龍群體的新研究仔細檢查了其骨骼内和周圍的沉積物。研究小組懷疑這些恐龍是在一場季節性洪水中一起死亡的。然後,它們的屍體被沖進一個低窪的湖泊,埋在細泥中,這些泥土顆粒進入了骨頭暴露的角落和縫隙。

  後來,湖泊幹涸了,再後來,附近的一條河流改變了路線,流過了它們被埋葬的地方。湍急的水流攪起了這些骸骨,并将它們分開,重新掩埋在沙子裡,直至被Titus的團隊發現。

  該遺址的沉積物中還含有木炭微粒,這意味着恐龍遺骸被重新掩埋的那段時間曾發生過森林大火。

暴龍社會化

  由于有很多證據表明暴龍有時會生活在一起,為此,研究人員開始研究恐龍的近親,以推測它們聚在一起做些什麼。

  威斯康辛州基諾沙迦太基學院的古生物學家Thomas Carr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說,發現更多群居恐龍的迹象并不一定會讓人感到驚訝。已經滅絕的恐龍屬于一個更大的類群,稱為初龍類(archosaur),其中就包括群居動物,如現代鳥類、短吻鳄和鳄魚。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暴龍科恐龍可能是群居動物)3

大樓梯-埃斯卡蘭特國家紀念區的猶他州景觀鳥瞰圖,暴龍骨骼就是在這一地區附近發現的。攝影:ALAN TITUS, BLM

  現存的初龍參與多種社會行為。有時短吻鳄和鳄魚會投機取巧,追逐同一獵物但不不攻擊對方,或者它們會把魚趕到對方嘴裡。金雕(golden eagle)有時會成對狩獵。但這些行為要麼是極其罕見的,要麼就是不依賴于現代狼群所具有的嚴格的社會結構。

  初龍群體中真正合作狩獵的例子很少。也許最好的例子是栗翅鷹(Harris’s hawk),一種生活在美國西南部的猛禽。在它的部分栖息地内,三到七隻鷹組成的群體一起築巢和狩獵。但在一些栖息地,這些鷹隻成對築巢。

  即使已滅絕的恐龍确實以群體方式捕獵,現代的群體捕獵者也可能不是其完美的類似物。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中,古生物學家Joseph Frederickson領導的團隊對伶盜龍(Velociraptor)的近親恐爪龍(Deinonychus)進行了研究,一些古生物學家曾推測恐爪龍是一種類似狼的群體捕獵者。在現存的狼中,幼狼以成年狼的獵物為食,所以為了測試恐爪龍是否也做同樣的事情,Frederickson測量了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大小恐爪龍牙齒中的化學痕迹。

  這兩組牙齒在化學上有明顯區别,這意味着幼年恐龍和成年恐龍的食物并不一樣,這給恐爪龍是真正群居獵手的觀點潑了冷水。

  那麼怪獵龍聚在一起做什麼呢?“盡管我很喜歡測試這些東西——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很酷——但我不确定我們是否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威斯康星大學韋斯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Frederickson說道。“對我們來說,恐龍行為可能一直都會有一點神秘。”

恐龍的大腦

  科學家了解暴龍行為的另一種方式是利用我們對其大腦的了解。 Carr說,與它們的近親相比,暴龍有相當複雜的大腦,與平衡和嗅覺有關的區域更大。但就體型比例而言,暴龍的大腦比現代鳥類的要小,更接近現代短吻鳄和鳄魚的大腦。

  短吻鳄和鳄魚是群居動物,并且經常生活在高密度的環境中,但不會定期成群捕獵。如果真如一些研究人員所說的那樣,它們會協同捕獵,那隻能說明這種情況很少被觀察到。

晚期與霸王龍一樣厲害的恐龍(暴龍科恐龍可能是群居動物)4

彩虹與獨角獸采石場出土的暴龍化石被一層又一層的石膏和麻布裹住,準備運往猶他州卡納布的帕裡亞河區古生物實驗室。攝影:Alan titus, BLM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鳥類大腦進化的進化生物學家Amy Balanoff表示,也就是說,要重建動物的大腦并不容易,更不用說确定它可以實現什麼樣的行為。“歸根結底,大腦實在太複雜了……這關乎大腦的大小,關乎連接點,以及連接點的大小。”

  Balanoff 補充說,盡可能多地了解暴龍的行為将有助于填補細節問題,比如它們是否孵卵。

  也許猶他州的彩虹和獨角獸采石場将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恐龍行為。Titus和同事們計劃對怪獵龍(Teratophoneus)遺址進行更多的研究,可能包括牙齒中的化學痕迹分析。

  他們還計劃進行更多的挖掘--不僅僅是挖掘恐龍,還包括其他化石。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淡水湖和河道,埋藏着巨大的淡水龜的骨頭,還有巨大的古代鳄魚恐鳄(Deinosuchus)的遺骸。

  Titus一直在熱情地談論這個遺址,他的同事開玩笑說這個遺址的名字太美好了,不像是真的,裡面有“彩虹和獨角獸”。但現在,“我覺得這個名字幾乎低估了它的價值,”他調侃道。(譯者:孫文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