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為什麼活着?
一提起這個問題,大部分人覺得有些沉重,不願去想,認為有忌諱,認為隻有悲觀主義才會提出這個厭世的問題。釋加摩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了家,得到的結論是人活着為了涅磐。
其實不然,作為已到了中年的我們,人生已過去一半,讨論人為什麼活着,隻是已經理性地看淡了生死,明白世上每個人最終都會死去,坦然的面對生死的可能,才會去思考活着的意義。
古語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後,要思考活着的意義,才會去梳理過往的人生哪些失敗和成功,哪裡是走了彎路錯路,後續應該如何走,可否調整優化,是否有更好的人生目标還沒有去實現,從而逐步地制訂和落實計劃,去實現人生的目标,完善人活下來的意義,把後半段的人生走好。
就好像,足球比賽分成上半場和下半場,中場休息時,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體力,并且梳理一下上半場正确失誤表現,做好優化準備和下半場的規劃。我們不能因為,這場球賽最終肯定會踢完的,而不去踢下半場吧。我們也盡力去踢好,争取最好的比賽結果;即使比賽結果是平局,甚至輸局,但并不影響我們可以下半場踢得更精彩一些,不可以嗎。
向死而生,明白人生終結的不可抗拒,那麼就會考慮怎麼樣更好地過完餘生。
2.
有一次,與幾次同事聚餐,小酌了幾杯,席間微醺,談興正濃。
一兄台提問:人,為什麼活着?衆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雖然也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不成體系。
那一位仁兄自己說出自己的看法,其一,因為慣性;其二,因為責任和愛;其三,因為希望。
我明白這個仁兄的意思,大緻如下:
有很多人象踩着命運的西瓜皮,滑到哪裡就走到哪裡,随遇而安,在困頓人生中,沒有想到自己人生的種種困難的起因,或者無力改變自己的人生的現境,隻能按慣性而活着,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也不想未來如何。
還有一些人,上有老下有小,上面有老人需要服侍,需要贍養父母;下面有家要支撐,要小孩要培養教育。生活的重擔壓力山大,但是作成大部分成年人得扛起來。有些時候,不止是為自己活着,也是為家裡人活着。網傳段子,企業老闆可以任意責罵80後,80後唯唯諾諾不敢反抗;如果責罵90後,90後調頭就走,不予理會;如果責罵00後,結果老闆被打進醫院搶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背負了責任和愛,再苦再累,再多委屈也得活下去。
可能是大部分人,面對未來,都充滿了希望,相信未來可以更美好,自己終會收獲人生幸福,事業家庭子女各項事務都會慢慢好一些。因為有希望,所以心中有光,所以擁有繼續向前的勇氣和信心,這也是大部分願意活下來的緣由。如果一個人,沒有了指望,也沒有希望,那麼他會喪去活下去的欲望。
其實,這個仁兄,沒有想到還有一類人,就是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第一類人是慣性活着,這一類是随性活着,無責任,不看希望,享受今天,能享受就享受多久。這類人因為随性而活着。
3.
那麼,我為什麼活着?
梳理一下過往,分成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年少時期。從小體弱多病,在幼兒時有幾次差不多救不活,上小學時頭上長過瘡,至今有兩個大疤;摔斷過手臂;身體差不多上初中才慢慢好轉。
家裡極其貧困,營養肯定不良的,對這個沒有太多記憶,小時候食欲不強。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暴躁脾氣,以及傷人的刀子嘴。雖然他很偉大,勞心勞力,為家人撐起了天空。但我小時候并不懂,受父親的兩個缺點影響很深。暴躁脾氣讓我初中與同學吵架,高中也與同學吵架,甚至大學時還與同學吵架。父親的刀子嘴,讓小時候的我對父親很畏懼,長大後我自己也發現自己思想會有一些極端,到我大學畢業後一段時間,我認為活不過三十歲,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而是因為思想極端,有可能會做出來不理智的事情啦。
第二階段,青年階段。因為大學時代戀愛結束,以及工作和社會的磨練,讓我自己在反思二十年來的經曆,對自己進行剖析,反思自己的人性弱點,然後對自己進行修正調整,有效改正了自己的暴躁脾氣,克服了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工作後經濟獨立,也比較寬裕,買房、買車、結婚、育子各種積極的因素,滋養了我的心神,也讓我的極端化思想得以徹底改變,看人做事不那麼偏激。在這個階段,應該是積極和享受的人生态度,玩攝影,打羽毛球,旅遊,教育小孩,體會人生活着的精彩,也沒空去想人為什麼活着這麼深奧的問題。
第三階段,初步中年階段,事業有起伏,家庭也有波折,再回歸正常,二寶出生,父親出世,人生真正意義考驗都在這個階段陸續發生。更要命的是,身體健康也發生嚴重的挑戰,在開始的痛風随身後,打羽毛球導緻腰椎盤突出,腰傷讓人全天疼痛難安。為了治腰傷,我去做理療,一周一次或兩次,連續做了一年時間才好轉。這個階段讓我悲觀,趴在理療床上,老是在想人為什麼活着的一些人生哲理。那個時候,其實也沒有想明白,我隻知道,我不要這病痛随身的人生。如果六十餘歲,盡完自己的責任,自己願意早點離開這個世界。
第四階段,正在進行中。如影随形的痛風,讓我必須要找到合适自己的身體煅練方式,打羽毛球不行啦,腰傷随時複發,跑步走路也會讓腳踝受傷,觸發痛風。從去年接觸八段錦,經常在辦公室做,但有間斷停頓。今年端午節過後,早晨在家裡做八段錦,為了自己不間斷,所以在朋友圈打卡,在打卡時發現寫一些文字很有感覺,後續就持續寫文章也打卡。朋友圈完成100篇文章,現在開始公衆号寫文章。現在,腰椎盤突出的理療也有做,去調理腎經,遏制痛風,理療師建議我去遊泳。遊泳時發現很多六十多歲的老人也在堅持遊泳,有時候他們竟然談笑風生地去談女人。這給了我很大希望,如果到這個年紀,我還有心,還有力氣去談女人,我覺得我活久一些,活得超過70歲也是不錯。寫文章讓我思考得以梳理提升,而煅練逐步給我更多的勇氣和信心。
我為什麼活着,通過這100多天寫文章的思考和梳理,我覺得應該是:
首先我要讓自己活得好一些,讓身體、精神、心理、經濟實力各方面的狀況都得以向上的良性向上地發展。
其次讓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讓家人活得更好,這也是我的責任和愛,以及希望所在。我沒辦法像那些強人,偉人那樣,可以讓更多人活得好一些,可以讓國家和社會發展更好一些。達則兼顧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先顧好自己和家人。
最後,人活一世,了無痕迹。如果能留下一些思想的精神的東西,會不會更有意義一些。所以我撰寫文章,發布自媒體,想通過努力,能夠達到出書的目标。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4.
活着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這句挺繞口的話,你是不是覺得挺耳熟的?
耳熟就對了,這是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的名言。
主人公許三多,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強硬暴躁,母親在電視劇沒有見到,所以許三多從小懦弱,沒有主見。聽從父親的安排,勉強參軍啦,軍訓結束後,卻被各方連隊挑剩不要,打發到一個被遺忘的邊防站坐冷闆凳。
被遺忘的邊防站裡都是一些被人放棄和遺忘的人,在這個環境,許三多如一股清流,每日執行内務,執行軍務,按軍人的要求做好自己的事,按父親的囑咐去做有意義的事。室友們無法忍受一個無法同化的人,一根筋的人,慫恿他去修一條路。沒有機器,沒有材料,隻有自己去草原上去撿石頭,最後真的修成一條路,也讓大部隊記起來這裡還有一個邊防站。雖然一直跌跌撞撞,但許三多都是咬緊牙關,做有意義的事。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為了不暈車,去練單杠,創造記錄地完成了333個;成為解散連隊的唯一留守人,堅持幾年的内務和軍務;家裡人出事,整個部隊伸出的援助之手。最後,許三多成為特種部隊的兵王。
就像打牌一樣,許三多抓了一手爛牌,最後慢慢打着,怎麼一幅牌慢慢變好了呢。
許三多是王寶強主演的,現實中的王寶強,比電視的故事更為精彩。看了電影《少林寺》,王寶強8歲時說服家人,獨自一人去了少林寺,成了一名少林寺俗家弟子。14歲離開少林寺,想做大俠,結果隻能打零工。18歲拿了自己攢的800元,前往北京追尋明星夢,成為衆多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北漂演員中的一員。别人會假摔,王寶強會真摔;群演的收入養不活自己,王寶強就去工地兼職做農民工。2年時間,終于讓他等來了機會-——《盲井》。《盲井》拍攝時,劇組經常要在幾百米深的礦井裡工作,條件實在太艱苦,不少演員都中途退出了,而隻有王寶強一直堅持。整個中國電影界都沒有想到,就是這部"農村戲",王寶強的完全本色演出,最終拿了台灣電影大獎--金馬獎新人獎,正式進入世人的目光。馮小剛在尋找《天下無賊》的“傻根”一角時,看到《盲井》時眼睛一亮,就定王寶強了。随後大家都知道了,《哈喽,樹先生》、《士兵突擊》、《我的兄弟叫順溜》、《人在囧途》、《唐人街探案》都有非常精彩的演出。而從開始的沒牌,接連馮小剛、劉德華、劉若華、陳思誠都成為他的貴人,現在成為最好的牌。
最不可思議的,2016年王寶強申明馬蓉出軌,賺的錢都被馬蓉掏空啦,打官司都沒有錢,陳思誠借了幾百萬,第一時間把稅先納上。馬蓉作為枕邊人,爆出的黑料沒有一項是真的。全網一邊倒地支持王寶強,這劫,竟然讓王寶強給度成功啦。這個世界,誰能被人肉,被全網人拿放大鏡來查看,沒能查出來一個黑料,王寶強卻做到了,成功度了劫。
這就是為什麼活着,在弱小時,沒有放棄自己,去打拼和創造事業;在強大時,沒有被危機攻陷。不管自己有什麼牌,努力去打,慢慢的積累和發展,最好成就自己一把好牌。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這是電影《阿甘正傳》的經典台詞。阿甘,單親家庭,智障兒童,腿腳不方便,“Run,Forrest run”,青梅竹馬的呼聲,讓阿甘成為跑步高手,校園運動高手,軍人模範,國家英雄,最終成為商界成功人士,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襲。
也許有很多人,出生之時就拿到一手爛牌,或者一手中等牌,終其一生都都實現不了王健林先生說的一個小目标,但并不妨礙我們,盡自己的力,慢慢地改善人生的條件,最後讓自己的牌變得越來越好。這個把爛牌變成中等牌,把中等牌變成好牌,把好牌變得更好,這或許就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5.
我是潤粉的一員,很喜歡“劉潤”公衆号的文章。他也發布一篇關于如何理如何活着的文章,在一篇《到底怎麼過,才對得起這一生?》講到:
要過好這一生,開始認為是追求快樂,讓自己開心快樂的過完這一生;
随後發現,快樂不是我的目标,自由才是,要追求身體、時間、财富、精神上的自由。
那怎麼樣去追求自由?延遲滿足感,體悟生命的藝術。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是這一輩子,我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想明白了,人生要自由。
這篇文章,有一個留言,被置頂:健身十四年,從240多斤的胖子到6%體脂,經常被人問是否是健美運動員,事業也在穩定發展;自由是自律的結晶,延遲滿足是快樂的長期源泉。
留言就得到了598個贊。
6.
人,為什麼要活着?
無論是追求快樂,還是追求自由;或者是許三多說的”活着就是做意義的事,做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着”;又或者是我說的,讓自己活得好一些,讓家人活得好一些,并做一些有思想流傳的事情,他們相通的根本宗旨就是,好好活着,把一生活得越來越好。
被動來到這個世界,将來也會被動地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珍愛這次生命的機會,理解生命的意義,改善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條件,讓自己,和自己看重的人,越活越好;讓自己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
生命的機會隻有一次。
既然讓我們擁有了這一次生命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好好活着,活得越來越好!
這也許才是人為什麼活着的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