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

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09:05:23

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開考最後幾天,财會君問了群裡的很多同學複習的怎麼樣了?大家都說經濟法背不下來,怎麼辦?财會君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幹貨了,希望對各位有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經濟法基礎114個核心考點)1

經濟法基礎2022知識點彙總

開考最後幾天,财會君問了群裡的很多同學複習的怎麼樣了?大家都說經濟法背不下來,怎麼辦?财會君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幹貨了,希望對各位有用!

1、法的本質與特征:

1.本質:統治階級 國家意志

2.特征: 國家意志性、強制性、規範性、明确公開性和普遍約束性

2、 法律關系主體:

1.自然人 :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

2.組織 :法人 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組織、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

3.國家

3、法律關系内容:

1.權利

2.義務:積極、消極

4、法律關系客體: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價物人身人格

2.非物質财富 :知識産品、榮譽産品

3.行為:生産經營行為、經濟管理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

5、行為能力:

1.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精神狀态

2.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 8 周歲(<8) “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包括 8 周歲以

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為能力:8 周歲以上不滿 18 周歲(8≤X<18)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滿 18 周歲(≥18)

6、法律關系客體的适用範圍:

1.物

2.行為

3.人格利益

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實:

1.事件: A:絕對事件(自然現象)

B:相對事件(社會現象)

2.行為:

(表現形式)積極行為與消極行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幾方表意)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特定形式)要式行為與非要式行為(主體參與)自主行為與代理行為

8、法的形式:

憲法

法律

法規: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規章:部門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則:

上位法優于下位法

特别法優于一般法

新法優于舊法

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殊規定不一緻

10、法的形式:

1.憲法:全國人大 國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法

3.法規 : A:行政法規 國務院 ××條例

B: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地方××條例

4.規章:A: 部門規章 國務院各部委 無“上位法”依據,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範,不得增加自身的權力或者減少自身的法定職責 ××辦法 ××條例實施細則

B:地方政府規章 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辦法

11、法的分類:

"根據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劃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據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劃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據法的内容劃分:實體法和程序法

根據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或對人的效力劃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據法的主體、調整對象和淵源劃分:國際法和國内法根據法律運

用的目的劃分:公法和私法

12、民事行為能力劃分:

1.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 8 周歲(<8) “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包括 8 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8 周歲以上不滿 18 周歲(8≤X<18)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3.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滿 18 周歲(≥18)

13、行政訴訟管轄一般由什麼法院管轄:

一般由基層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14、行政訴訟判決生效規定:

一審判決——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 日”内不上訴一

審裁定——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 日”内不上訴" 15、民事訴訟實效:

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 3 年

最長訴訟時效期間 “權利被侵害”之日起 20 年

【注意 1】超期喪失“勝訴權”(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注意 2】當事人不能約定,法院不得主動适用

16、不能仲裁的有:

①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②行政争議

17、仲裁裁決:

開庭、不公開、執行回避制度、可和解亦可調解但不能違背一裁終局原則;調解書自“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注意】區分仲裁庭未能形成一緻意見和未能形成多數意見的處理措施

18、地域管轄:

(1)合同糾紛——合同履行地;

(2)保險合同糾紛——保險标的物所在地;

(3)運輸合同糾紛——運輸始發地、目的地;

(4)票據糾紛——票據支付地;

(5)侵權行為——侵權行為地(行為實施地 結果發生地);

(6)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地(最先到達地、最先降落地)

(7)公司設立、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公司住所地。【注意】以上訴訟均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19、會計崗位的範圍:

①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

②出納

③财産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财務成果核算、資金核算、往來結算、總賬報

表、稽核、檔案管理等。

④開展會計電算化和管理會計的單位,可根據需要設置相應工作崗位,也可以與其他工作崗

位相結合

20、會計法律文件:

1.全國人大常委會 《會計法》

2.國務院 《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财務會計報告條例》

3.财政部 國家檔案局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4.财政部 《代理記賬管理辦法》

21、單位會計工作管理:

1.單位負責人: 法定代表人、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

2.責任 :對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注意】單位負責人是責任主體,但不要求事必躬親辦理具體會計事項

22、正确采用會計處理方法:

不得“随意”變更

23、原始憑證違規處理流程:

不真實、不合法:不予受理 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不準确、不完整:退回,要求更正、補充

24、會計檔案僅保存電子檔案條件:

(1)來源真實,以電子設備形成和傳輸;

(2)電算化系統完善;

(3)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完善;

(4)能防止被篡改;

(5)已備份;

(6)非需永久保存或有重要價值

25、會計檔案移交時應:

由“會計機構”編制檔案移交清冊

26、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

永久和定期

27、會計檔案不得銷毀的情況:

(1)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

(2)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

(3)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

28、政府監督内容: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

【注意】沒有對“稅”的監督

29、會計崗位設置要求:

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 30、機構負責人任職資格:會計師“或”“3 年”工作經驗

31、授意、指使、強令他人僞造、變造或隐匿、故意銷毀依法應保存的會計資料應承擔的行事責任:

(1)罰款(5000~5 萬元)

(2)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32、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打擊報複應承擔的行事責任:

構成打擊報複會計人員罪,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3、支付結算的出票日期規範

(1)“必須”使用中文大寫,小寫銀行不受理(2)日期的中文

大寫方法:漢語規律,數字構成,防止塗改

34、支付結算的簽章規範

(1)單位、銀行:财務(彙票)專用章(公章)+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簽名或蓋章(2)個人:本人的簽名“或”蓋章

35、僞造與變造責任:

僞造人不承擔“票據責任”,而應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僞

造人亦不承擔“票據責任”

36、票據的當事人:

基本當事人: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非基本當事人:

承兌人、背書人、被背書人、保證人

37、誰可以行使票據的追索權:

票據收款人;最後的被背書人;代為清償票據債務的保證人、背書人可以行使

38、銀行彙票提示付款期:

自“出票”之日起“1 個月”,提交“彙票 解訖通知”兩聯;超過付

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付款銀行”不予受理

39、支票授權補記事項:

(1)金額;

(2)收款人名稱。

40、稅法十大要素:

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稅收優惠、法律責任

41、進項稅不能抵扣的情況:

(1)“外購”貨物用于簡易方法計稅的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2)管理不善 被執法部門依法沒收、銷毀、拆除,造成的“非正常損失”;

(3)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4)接受貸款服務向貸款方支付的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等;(5)按簡易辦法征收;(6) 一般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或銷售額超過小規模标準未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注意】(1)(2)(3)為考核重點

42、小規模納稅人判斷标準:

生産型≤50 萬

非生産型≤80 萬

提供應稅服務≤500 萬

今年都統一為 500 萬"

43、視同銷售主要情況:

(1)委托代銷貨物;

(2)銷售代銷貨物;

(3)異地(非同一縣市)移送

(4)“自産、委托加工”的貨物無論“對内、對外”均視同銷售

(5)“購進”的貨物隻有“對外”才視同銷售

44、不征收增值稅情形有:

(1)資産重組

(2)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3)“滿足條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4)非在境内提供(“提供方在境外”并“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應稅服務

(5)“無償”向“公益事業”提供運輸服務

(6)存款利息

(7)保險賠付

(8)代收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45、即征即退的條件:

一般納稅人提供“管道運輸”、“有形動産融資租賃”、“有形動産融資性售後回租”服務,實際稅負“>3%”的部分

46、小微企業特殊規定:

月銷售額≤3 萬元,免征(其他個人出租不動産适用小微企業免稅規定)

47、超豪華小汽車特殊規定:

超豪華小汽車,在生産(進口)環節征收消費稅的基礎上,在零售環節“加征”消費稅(單一環節納稅的例外)

48、高檔化妝品不包括:

演員用的“油彩、上妝油、卸妝油”

49、小汽車稅目中不包括:

大客車、大貨車、箱式貨車;“電動汽車”;沙灘車、雪地車、卡丁車、高爾夫車;企業購進貨車改裝生産的商務車、衛星通訊車等“專用汽車”

50、電池稅目中不包括:

無汞原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锂原電池、锂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

51、消費稅已納稅款的扣除規定:

1.扣除條件

(1)必須用于“連續生産應稅消費品” (2)按“當期生産領用數量”扣除

2.扣除範圍

(1)不包括“酒類産品、表、燒油的、電池、塗料”;

(2)納稅環節不同不得扣除;

(3)用于生産非應稅消費品不得扣除

【注意】不定項選擇題中增值稅與消費稅的結合

52、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包括:

包括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注意】不包括個體

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

53、居民企業納稅規定:

就其來源于我國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納稅

54、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

25%

20%

55、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15%

20%

56、應納稅所得額等于: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57、企業所得稅不征稅收入

(1)财政撥款

(2)依法應納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58、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

(1)國債利息收入

(2)符合條件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

(3)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注意】與免稅收入進行區分,不征稅收入不屬于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

59、企業所得稅不得扣除的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3)稅收滞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财物的損失

【注意】區别“銀行罰息”與“簽發空頭支票罰款”

(5)超過規定标準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及所有非公益性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内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内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60、企業所得稅免征具體政策:

"農、林、牧、漁;居民企業“500 萬元”以内的“技術轉讓”所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内轉讓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産所得【注意】“農”不包括“部分經濟作物”;“漁”指遠洋捕撈

61、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具體政策:

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海水養殖、内陸養殖;居民企業超過 500 萬元的技術轉讓所得的“超過部分”

62、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具體政策:

(1)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注意】企

業“承包經營、承包建設”和“内部自建自用”上述項目“不免稅”

(2)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

63、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具體政策:

研發費用 一般企業加計扣除 50%;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 75%殘疾人工資 加計扣除 100%

64、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規定:

綜合利用資源生産産品取得的收入,減按 90%計入收入總額

65、個人所得稅居民和非居民的劃分:

居民:有住所、無住所但居住滿 1 年 無限納稅義務非居民:無住所又不居住、無住所居住不滿 1 年 僅就來源于中國境内的所得納稅

【注意 1】居住滿 1 年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内”居住滿 365 天

【注意 2】在居住期間“臨時離境”的一次離境不超過 30 日或多次離境累計不超過 90 日的,不扣減日數,連續計算

66、個稅(工資)的計算:

工資 月工薪收入-3500(4800)元定額 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按月計稅

應納稅所得額×适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67、個稅(财産租賃)的計算:

(1)每次(月)收入不超過 4000 元=(每次收入額-其他稅費-修繕費用)-800 元

(2)每次收入 4000 元以上=(每次收入額-其他稅費-修繕費用)×(1-20%)

【注意】每月修繕費扣除以 800 元為限;判斷是否超過 4000 的基數為淨收入

68、個稅(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的計算:

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計算方式:

(1)每次收入不超過 4000 元=每次收入額-800 元

(2)每次收入 4000 元以上=每次收入額×(1-20%)

69、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的情況有:

(1)年所得“12 萬元”以上

(2)從中國境内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3)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70、房産稅的納稅人:

【總原則】受益人納稅(所有人、出租人、承典人、代管人、使用人)

【注意】房屋出租的,“出租人”為納稅人,但納稅人“無租使用”房産,由“使用人”代為繳納房産稅

71、房産稅征稅範圍:

(1)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的房屋,“不包括農村”(2)确實是房屋

72、房産稅應納稅額計算:

從價計征 全年應納稅額=應稅房産原值×(1-扣除比例)×1.2%

從租計征 全年應納稅額=租金收入×12%

73、房産稅稅收優惠中免征的有:

(1)國家機關、人民團體、軍隊“自用”的房産;

(2)由國家财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單位所有的“本身業務範圍”内使用的房産;

(3)宗教寺廟、公園、名勝古迹“自用” 的房産;

(4)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産;

(5)租金偏低的公房出租;

(6)公共租賃住房;

(7)高校學生公寓;

(8)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産;

(9)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産

74、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計算:

已測定——以“測定”面積為準;未測定——以“證書确定”面積為準;沒證書——“據實申報”,核發證書後再作調整

75、耕地占用稅加征規定:

(1)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發達且人均耕地特别少的地區,加征“不超過50%” (2)占用“基本農田”的,加征“50%”

76、印花稅納稅人:

書立、領受、使用人

77、房地産企業出售新房扣除規定:

扣除項目 5 項

【注意】(1)判定利息是否明确;(2)印花稅不單獨扣除;增值稅不得扣除

78、土地增值稅免稅規定:

(1)納稅人建造普通标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 20%的;

(2)轉讓舊房作為公共租賃住房房源“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 20%的;

(3)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産;【注意】因上述原因而“自行轉讓”比

照國家收回處理;

(4)居民個人轉讓住房

79、車船稅納稅人:

車輛、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擁有并使用)

【注意】從事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的“保險機構”為扣繳義務人

80、車船稅應納稅額計算計稅依據: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定額稅率

81、車船稅免稅的有:

捕撈、養殖漁船

軍隊、武警部隊專用車船、警用車船(白牌)

外國駐華使領館、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及其有關人員的車船(黑牌)

82:車輛購置稅準予申請退稅的情況:

(1)車輛退回生産企業或經銷商;

(2)符合免稅條件但已征稅;

【注意】自“辦理納稅申報之日”起按“已繳納稅款年限”,每滿 1 年扣減 10%計算退稅,不滿 1 年的全額退稅

83、環境保護稅征稅範圍:

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

84、關稅納稅人是:

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入境物品的所有人或持有人;進口個人郵遞物品的收件人;

【注意】不包括代理人

85、關稅稅率有:

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關稅配額稅率、暫定稅率

86、關稅計稅依據:

從價:一般貨物從

量:啤酒、原油等

複合:廣播用錄像機、放像機、攝像機

87、關稅免稅規定:

(1)一票貨物關稅稅額在人民币 50 元以下的;

(2)無商業價值的廣告品及貨樣;

(3)國際組織、外國政府無償贈送的物資;

(4)進出境運輸工具裝載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飲食用品;

(5)因故退還的中國出口貨物,可以免征進口關稅,但已征收的出口關稅不予退還;

(6)因故退還的境外進口貨物,可以免征出口關稅,但已征收的進口關稅不予退還

88、資源稅征稅範圍:

原油

天然氣

煤炭

其他非金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礦原礦;固、液體鹽

89、資源稅從量計征應納稅額計算:

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90、資源稅從價計征應納稅額計算:

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91:資源稅計算(以原礦為征稅對象):

煤炭銷售額=洗選煤銷售額×折算率

92:資源稅計算(以精礦為征稅對象)

精礦銷售額=原礦銷售額×換算比

93:煙葉稅征稅範圍

晾曬煙葉(包括名錄内和名錄外)、烤煙葉

94、納稅申報方式:

自行申報

郵寄申報數

據電文申報

95、稅款征收方式:

查賬征收、查定征收、查驗征收、定期定額征收

96、稅務行政複議管轄:

1.計劃單列市 地稅局 省稅務局或本級政府 國稅局 國家稅務總局

2.稅務所(分局)、各級稅務局的稽查局、所屬稅務局

3.兩個以上稅務機關共同作出 共同上一級稅務機關

4.稅務機關與其他行政機關共同作出 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

5.被撤銷的稅務機關在撤銷以前所作出 繼續行使其職權的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

6.逾期不繳納罰款加處罰款

A,對加處罰款不服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

B,對已處罰款和加處罰款都不服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

97、稅務檢查權利有:

查賬、場地檢查、責成提供資料、詢問、交通郵政檢查、存款賬戶檢查

98、偷稅行為特征有:

以造假或不申報等手段,不繳或少繳稅款

99、騙稅法律責任:

追繳稅款,并處稅款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罰款,在規定期間内停止辦理退稅

100、建立勞動關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用工之日

101、無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是:

欺詐、脅迫、乘人之危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

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

102、無固定期限合同的界定:

(1)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 年”的

(2)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 10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 10 年”的

(4)連續訂立 2 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法定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

有能力、無過錯)

103、帶薪年休假的規定:

1.滿 1 年不滿 10 年 5 天 病假累計 2 個月以上不享受

2.滿 10 年不滿 20 年 10 天 病假累計 3 個月以上不享受

3.滿 20 年 15 天 病假累計 4 個月以上不享受

【注意】帶薪事假累計 20 天以上;享受寒暑假超過年休假天數均不享受

104、特殊情況的工資支付:

1.部分人放假節日 有工資無加班費

2.平時加班 ≥150%

3.周末加班 ≥200%(或調休)

4.法定休假日加班 ≥300%

5.罰則 責令支付,逾期按應付金額 50%~100%加付賠償金

6.扣工資 “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 20%,剩餘工資部分不得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标準

105、試用期的規定:

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或者不滿 3 個月 不得約定

2.3 個月以上,不滿 1 年 不得超過 1 個月

3.1 年以上,不滿 3 年 不得超過 2 個月

4.3 年以上固定期限 、無固定期限 不得超過 6 個月

【注意 1】試用期“隻能”約定一次

【注意 2】試用期工資不得低于“約定工資的 80%”

【注意 3】違法約定試用期已履行,以“正式工資”為标準,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支付賠償金

106、服務期的規定:

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服務期長,合同順延違約賠償以培訓費為限并扣除已履行服務期比例【注意】若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數額超過上述計算結果,則約定的違約金數額無效,若低于計算結果則以約定為準勞動者原因解除合同照賠單位原因解除合同不賠

107、約定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 “2 年”

108、補償金的規定:

1.法定情形 【注意】無論合同解除還是終止,隻要不是在試用期間,勞動者無過錯且非主動提出離職就應當給予補償,這是單位的社會責任!

2.年限 看本單位工作年限:滿 1 年算 1 個月;6 個月以上不滿 1 年的,按 1 年計算;不滿

6 個月按半年計算

3.基數 最低工資标準≤月平均工資≤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3 倍

【注意】“高薪職工”(月工資>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3 倍)支付經濟補償的年

限“最高不超過 12 年”

109、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争議的仲裁規定: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争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 1 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 1 年内提出

110、視同工傷的情況:

與工作有間接因果關系

【注意】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時内經搶救無效死亡(此疾病非工作造成)

111、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況:

與工作有直接因果關系【注意】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

主要責任交通事故傷害

112、傷殘待遇: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都有)

(2)生活護理費

(3)傷殘津貼

【注意】1-4 級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支付,5、6 級傷殘津貼由用人單位支付,7-10 級傷殘隻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而無傷殘津貼(4)辭退補助(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113、工亡待遇:

(1)喪葬補助(6 個月工資)

(2)遺屬撫恤金

(3)一次性工亡補助(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注意】1-4 級傷殘,停工留薪期滿死亡,可以享受(1)、(2)

114、失業保險享受條件:

已繳保費“滿 1 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