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旗艦店、去專賣店、看品牌、看價格、看明星代言等等,就真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羽絨服嗎?什麼店面費、代言費等等,不都得從你身上出;看着一大堆的産品介紹,似乎很專業,實際并不懂,所以如何買到對的羽絨服呢?
1. 細節成本
最直接的材料成本費了,内膽、外料、拉鍊、魔術貼、毛領。
面料:之所以買羽絨服就是計較它的保暖性,不止裡面的絨影響冷暖,面料的作用也是有那麼丁點的,比如棉、錦綸、滌綸(聚酯纖維)等,可塑性錦綸和滌綸>棉,如果要計較靜電,那自然選擇棉這種材質。
拉鍊、魔術貼:魔術貼看是否刺手,好的一般是不刺手且粘性好。至于拉鍊,體驗多了,也就多少能感覺出來點了。
毛領:掉毛肯定不行,在摸柔軟度,有的發澀,那也沒啥好說的!
2. 羽絨
說到羽絨那就涉及到填充量、充絨量和含容量了!買羽絨服首先要注重填充物和含容量,這兩樣直接關系到羽絨服是否保暖。
填充量
填充量即為羽絨的填充物,這裡要區分填充物都有哪些: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
分的卻是細緻,但鴨絨是白是灰就保暖性上沒什麼差距,白鴨絨之所以更貴點,隻是因為白鴨子少從而産量少,物以稀為貴,就是這樣啦!
鵝絨與鴨絨之間,鵝絨的朵更大,分支更緊密,所以蓬松度和保暖性都更勝一籌,鴨絨若想和鵝絨的保暖效果一樣,那同等的空間體積,鴨絨需比鵝絨重三倍才可以。
充絨量
充絨量可以理解為同樣的一件羽絨服裡,塞的羽絨重量。一般來說,短款在100~150g,中長款在150~250g,北方的冬天200~300g也是差不多了,1~10℃的150g左右夠了!戶外的選300~500g可以的。
含絨量
同樣一件羽絨服,羽絨在充絨量裡所占的比重。極好的95%,依次是90%、80%,60%~70%算是中等,再低,根據價格吧,因為算不上羽絨服了
蓬松度
其實和上述三個概念直接挂鈎的就是蓬松度了,有時候去商場标牌上并沒有詳細的數值,咱們可以通過蓬松度來測試這件羽絨服的好壞。
用手掌按壓羽絨服,回彈膨脹的時間,一般恢複得越快,蓬松度也就越高。國際上關于蓬松度的參數設定的是30g羽絨所占的體積。
蓬松度高,這中間被更大可能性固定的體積就可以更好的保暖隔熱,我的理解是類似棉花與紙同樣放進耳朵,想必是棉花的隔音效果更好。
手工費是基本,大牌子還有廣告營銷費,正常來說不比成本翻個六七倍,怕是要血虧,當然,最後都由您來買單。隻求大牌穿着有面子的,咱們就穿起來,有錢任性,這沒什麼好說的是吧。
那你如果說一兩千買的像下圖這樣,鑽絨鑽得就像家裡養了隻經常掉毛的寵物似的,那真沒那必要!
我去了淘寶轉了一圈,越是大牌越是懶得啰嗦,一千五左右的我想找個數據都不太容易,但是三四線品牌的我有的反而能看到,且不說拿到手實際怎麼樣啊,但就信息來說,大牌有點不謙虛。
下面來個例子:
阿迪的出名度不多說,這件用的是灰鴨絨,填充物種類屬青銅類,含絨量90%其實按照上面的數據已經不賴了,但是充絨量卻隻有124g,這樣的羽絨成本在36塊,帽子5塊成本,毛領一看就。。。不真,這樣一小段5塊吧,輔料成本算30塊,人工給70,外觀中規中矩,出場成本不會超過300塊,然而售價???
快到過年了,去商場轉的時候,你能找到方向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