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解體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其實當時并不是所有加盟共和國都希望獨立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土庫曼這5個中亞加盟共和國就并不想獨立。
中亞這幾個加盟共和國在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中是相對比較窮的,因此在蘇聯時代一直在财政上受到蘇聯中央政府的補貼。當時這幾個加盟共和國其實是想留在聯盟内的,可身為老大哥的俄羅斯卻主動要求分家。一向對領土有執念的俄羅斯這時居然主動放棄500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土地。這件事讓普京現在說起來都心痛。按說主動放棄地盤這種事在俄羅斯的曆史上的确罕見。
與這種主動放棄地盤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在有些領土問題上又是剛性的。比如就曾有人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能容忍14個加盟共和國獨立的俄羅斯為什麼不能容忍車臣獨立?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俄羅斯之于蘇聯存在兩種關系:一方面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繼承了前蘇聯在聯合國等各種國際組織中的席位;另一方面俄羅斯在當年是組成前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
正因為前一種關系的存在使很多人把俄羅斯視為蘇聯的繼承者,但這往往容易使人忽略了俄羅斯與蘇聯之間所存在的組成關系。俄羅斯在當年隻是組成蘇聯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蘇聯領土都是俄羅斯的地盤。蘇聯的行政區劃制度中有一點在全世界範圍内都極為罕見獨特:加盟共和國之下有自治共和國,邊疆區或州之下有民族自治區。這是蘇聯根據本國領土廣袤、民族衆多的國情所制定的。
在蘇聯的憲法框架下各加盟共和國均為平等主體。當時的俄羅斯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是和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加盟共和國平等的主體。因此當蘇聯解體時各加盟共和國要獨立其實是俄羅斯所管不了的,然而車臣在蘇聯時代從來就不曾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而是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下轄的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換句話說車臣在蘇聯時代本身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打個不太嚴格的比喻:俄羅斯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就像是同屬蘇聯大家庭的兄弟姐妹,而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大家決定各自分家單過;車臣本身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這就猶如人體的手足四肢,所以車臣獨立對俄羅斯而言不是分家而是自殘。事實上當初蘇聯解體時獨立的全都是加盟共和國,而像車臣這種加盟共和國之下的自治共和國有任何一個獨立的嗎?
如今俄羅斯仍有包括車臣在内的22個自治共和國以及3個聯邦直轄市、4個自治區、46個州、9個邊疆區和1個自治州。2000年5月13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聯邦主體之上設立聯邦管區。從此俄羅斯的85個聯邦主體分别隸屬于中央聯邦管區、西北聯邦管區、南部聯邦管區、伏爾加聯邦管區、烏拉爾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遠東聯邦管區、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這8個聯邦管區。
這其中遠東聯邦區下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薩哈林州、馬加丹州、勘察加邊疆區、楚科奇自治專區、薩哈共和國九大行政區劃,總面積621.59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29萬。遠東地區是俄羅斯偌大的國土之中距離歐洲本部地理位置最遠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廣人稀、資源豐富。遠東地區的面積占俄羅斯全境的三分之一,大約相當于我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二。
如此廣袤的土地上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裡1個人略多。這塊地廣人稀的土地之下蘊藏着占俄羅斯全國已探明的各種礦物資源總量的80%以上的寶貴資源!在這其中煤炭和淡水資源超過全俄總量的1/3,其他礦産資源如石油、金礦、銀礦、銅礦、鐵礦、鉑礦的總價值超過25萬億美元。當然這僅僅隻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已開發探明的資源儲量。也許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廣袤的地底還埋藏着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待開發。
事實上單單是遠東廣袤的土地就對俄羅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俄羅斯的國徽上繪制的是一隻雙頭鷹,寓示着俄羅斯地跨東西方兩大洲的地理格局。俄羅斯四分之三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上,經濟中心和主要的工業基地也位于歐洲,首都莫斯科以及聖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歐洲。俄羅斯的曆史起源于東歐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國。
因此俄羅斯通常被視為是廣義上的歐洲國家,然而俄羅斯這個歐洲國家卻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國土都分布在亞洲。盡管有待開發的遠東地區在經濟上相對滞後,但廣袤的遠東土地為俄羅斯提供了遼闊的戰略縱深:遠東地區最東端的楚科奇半島與美國的阿拉斯加隻有一海之隔,兩地直線距離不到40公裡,而楚科奇半島上卻又無數導彈瞄向美國,這自然是對作為俄羅斯戰略對手的美國一個極大的牽制。
俄羅斯政府和人民也充分意識到了遠東地區的巨大戰略意義,然而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勢頭卻并不好。俄羅斯的主體部分畢竟是在歐洲。遠東地區盡管幅員遼闊,但開發程度實在有限。稀疏的人口密度和漫長的東西跨度使俄羅斯始終無法擺脫基礎建設和物流運輸的惡夢。在上下遊配套過程中的天量運費足以把俄羅斯一切依賴自由競争的工商業扼殺到賠本破産。
現在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窮小子打腫臉充胖子住了500平的豪華别墅,可結果天天為物業費、采暖費、家政費這些成本糟心。窮小子住豪宅發現裝修的錢都不夠,隻好找了幾間采光通風好的屋子草草收拾一下,剩下的屋子隻好大門一鎖,堆點雜物或幹脆就不管了,然而卻需要為此開支大筆的維護費用。事實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就類似于這樣的雜物間。
既然與歐洲本部相隔遙遠的遠東地區在治理上顯得如此鞭長莫及,那麼當初蘇聯解體時遠東為什麼沒像那些加盟共和國一樣獨立呢?遠東不能獨立的原因在相當程度上與車臣是類似的。遠東地區從來也沒成為過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而是始終處于俄羅斯的管理控制之下。即使是蘇聯解體後遠東地區照樣被囊括到俄羅斯境内,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被分裂出去。
遠東地區不僅在法理上不存在獨立依據,而且事實上也幾乎沒發出要求獨立的聲音。車臣作為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在法理上是不能像蘇聯加盟共和國那樣獨立的,但車臣當地的一些政治勢力為争取獨立還是不惜與俄羅斯政府軍打了先後兩次戰争。換句話說俄羅斯遠東地區本身就沒什麼要獨立的訴求。俄羅斯的曆史發端于東歐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國,而遠東地區是在沙俄時代的擴張過程中被納入俄羅斯版圖的。
這點其實和車臣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車臣的确有一部分人對沙皇時代被征服的曆史記憶深刻,然而遠東地區實際上早就已被俄羅斯族裔同化了,因此遠東地區并不存在像車臣那種對俄羅斯族的排斥情緒。這是因為遠東地區的土著民族本就沒車臣人那樣強勢。時至今日俄羅斯遠東地區依然是地廣人稀。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原住民族人口數量其實是相當少的。
遠東地區的本土民族不僅在人口數量上遠遠少于俄羅斯族,而且這些本土民族本身也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俄羅斯1.4億多人口分成194個民族(這其中俄羅斯族就占了1.16億)。可想而知廣袤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那有限的人口還分成那麼多民族、散布在那麼廣袤的土地上,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與俄羅斯族分庭抗禮。遠東地區的本土民族在被沙俄征服以前也從未建立過成熟的國家政權。
沙俄在征服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過程中所面對的當地民族就正如西方殖民者征服美洲時所面對的印第安人。遠東土著民族在俄羅斯人面前無論人口、政治、經濟、軍力、文化皆處于劣勢,因此他們最終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樣不可避免地被征服者所同化。車臣在被沙俄征服後自己的民族文化還是保存下來了,但遠東的本土民族在被沙俄征服後實際上是邊緣化了。
因此自從沙俄征服遠東以來當地就從未産生過絲毫獨立分裂的土壤。時過境遷以後遠東早已成為被俄羅斯化的土地,因此無論從法理上還是事實上都已不可能再獨立了。遠東地區本身沒能力獨立,而俄羅斯也不可能允許遠東獨立。遠東地區盡管開發程度相當有限,但正如上文所說有着不容忽視的戰略意義。事實上當年俄羅斯非要與中亞加盟共和國分家就有保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意圖。
當時的俄羅斯實際上已沒能力支撐起蘇聯那樣龐大的攤子了。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實際上已是大勢所趨。中亞的幾個加盟共和國盡管主觀上并沒太強的獨立意願,但這幾個加盟共和國向來是靠中央政府的财政補貼過活的。偏偏這時俄羅斯自己家裡還窮得揭不開鍋。既然養活不了這麼多小弟,那麼和平分手也不失為一種務實的選擇。俄羅斯選擇與其他加盟共和國分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集中精力在内部建設上。
俄羅斯在與其他加盟共和國分家後就能把更多的政治資源、經濟資源、軍事資源、科技文化資源用在東歐本部和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開發建設上。集中了俄羅斯主要人口和經濟資源的東歐本部是一定要保住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盡管開發程度較低,但勝在地域遼闊、資源豐富。這裡人口少且與東歐本部不存在太大的離心傾向,所以在治理成本上也相對較低。
放棄中亞而力保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在俄羅斯當時所面臨的客觀環境下是務實的。遠東地區從長遠來看确實是潛力巨大的績優股。2015年9月3日—5日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舉行了第一屆東方經濟論壇。俄羅斯舉辦該論壇就是為了擴大遠東地區的開放程度,從而吸引外國資本注入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此後俄羅斯又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陸續舉辦了第二屆至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
事實上俄羅斯早就感受到了東亞經濟的崛起,同時俄羅斯本身也想搭乘東亞經濟騰飛的便車。這點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表現得更為明顯。2011年俄羅斯創辦了“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發展基金”,次年又成立了遠東發展部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了APEC峰會。随着烏克蘭危機以及西方制裁的形勢愈演愈烈進一步助長了俄羅斯這種戰略東移的傾向。
普京在2015年的首屆東方經濟論壇講話中将遠東表述為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由此不難看出以普京為核心的俄羅斯決策層其實很想以振興遠東經濟的方式打破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孤立排擠的狀态。然而真要發展遠東、建設遠東對俄羅斯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遠東地區的開發時間畢竟太晚,加之當地的自然環境也不夠理想,所以迄今為止遠東仍是俄羅斯國内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
從1911年到2011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已減少了大約22%。在2013年之前俄羅斯的八大聯邦管區中隻有中央聯邦區、南方聯邦區和北高加索區3個區的人口略有增長,而其餘5個區的人口均呈下降趨勢。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恰恰正是人口下降現象嚴重的區域。1991年到2011年期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大約減少了22%。如今位于俄羅斯東北部的苔原地帶的人口密度甚至降到連每平方公裡1個人都達不到。
當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持續下降時來自東亞中、日、韓三國的農民和商人開始湧入這一地區。十多年前普京就曾告誡遠東地區的俄羅斯政府官員:”如果在不久的将來再不采取實際措施發展遠東,那麼再過幾十年後遠東的俄羅斯人口也許将隻會說中國話、日本話和韓國話了“。由此可見遠東地區的發展已成為困擾俄羅斯的一大難題。俄羅斯不是主觀上不想發展遠東,而是客觀條件限制了遠東地區的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