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購買的熱水壺、餐具、保溫杯等生活用具,其上面常常見到有個标志,寫着“食品級304”,這跟304不鏽鋼有什麼區别?食品級不鏽鋼又是什麼?還有,在選購不鏽鋼餐具時,該選201、304、316還是440食品級不鏽鋼?
a食品級不鏽鋼
有的商家說“304不鏽鋼就是食品級不鏽鋼”,這裡說明一下,一般304不鏽鋼不是食品級的,特殊加工過的并經過國家标準GB 4806.9認證的才是食品級的。
在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中,其實已經做了明确的規定:食品容器可以是奧氏體不鏽鋼,雙相不鏽鋼,鐵素體不鏽鋼。而不鏽鋼餐具和生産設備也可以用馬氏體不鏽鋼來做。
不鏽鋼餐具在日常生活中是直接接觸食物、水的,其中的有害元素遷移量的問題就變得很重要。該文件規定,用4%的乙酸溶液(模拟食物),倒入不鏽鋼容器,煮沸30分鐘,然後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再檢測砷、镉、鉛、鉻、鎳等元素遷移量,結果必須小于一定的數值才符合食品級不鏽鋼。
為什麼這樣規定呢?從表中元素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對重金屬(密度大于4.5g/cm³)的規定。因為重金屬無法降解,進入人體後,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生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會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
b挑選食品級不鏽鋼餐具
根據NSF國際标準,食品設備中使用的不鏽鋼必須是200,300或400系列。不鏽鋼牌号數字越大是不是代表質量越好,更适合作為餐具使用呢?
200系列
200系列不鏽鋼,比如201、202,雖然該系列也被認為是食品級不鏽鋼,卻因含錳成分高、鎳含量極低,變得更容易腐蝕或生鏽,因此一般用于工業制品,不可用作餐具用。
300系列
304、316不鏽鋼為奧氏體不鏽鋼。奧氏體不鏽鋼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較低,可耐多種介質腐蝕,衛生性能和可加工性能較高,可制作食品和包裝機械多數零部件。與 “ 食用 ” 相關的不鏽鋼制品必須使用304、316不鏽鋼。316不鏽鋼比304不鏽鋼少見,是高端版本的不鏽鋼,價格高,多運用在高端設備上,例如航天、食品機械等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食品級不鏽鋼,常見的是304不鏽鋼(也會描述為18/8),其耐酸堿性好、抗腐蝕性強。
400系列
馬氏體不鏽鋼主要為410、420、440。馬氏體不鏽鋼含碳含鉻相對較高,強度、硬度和耐磨性較高,耐蝕性稍差,易于制作刀具,易于保持刀具的鋒利度和鋒利度持久性。
綜合來看,優質的304、316不鏽鋼,比起其他材料,在挑選食品級不鏽鋼餐具的時候,是更好的選擇。
c選購小建議
我們在選購不鏽鋼餐具和炊具時,要看清楚304不鏽鋼是不是“食品級”,還要看看包裝上有沒有“GB4806.9-2016”字樣(表示符合國家食品級不鏽鋼标準),否則要慎重購買。另外,廚房電器如果有和食物、餐具親密接觸的不鏽鋼部件,也要仔細檢查是不是食品級,如消毒櫃、電飯煲、烤箱、微波爐及蒸烤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