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課程内容安排,是八年級學習力學,九年級期中之前進入電學的學習,表面上看似是兩個體系,不過用到的物理思維總是有一些相似。
力學入門
一、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标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二、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m/s;km/h。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沿着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三、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時間的測量工具:鐘表、秒表(實驗室用) 單位:s min h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長度單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着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厚的刻度尺的刻線要緊貼被測物體。(4).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确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隻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别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示意圖。
五、牛頓第一定律
亞裡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态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隻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
二
電學入門
1、靜電現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體帶電,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⑵摩擦起電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物體顯示出帶電的狀态。
⑶正電荷: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相同,叫正電荷;負電荷: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叫負電荷。
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體是否帶電,可使用驗電器;驗電器的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⑹閃電是一種瞬間發生的大規模放電現象。
2、電路
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連接起來組成的電的路徑。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電源:供電;開關:控制電路通斷;導線:連接電路,形成電流的路徑;
⑵短路:導線不經過用電器直接跟電源兩極連接的電路,叫短路。整個電路短路是指電源兩端短接,這時整個電路電阻很小,電流很大,電路強烈發熱,會損壞電源甚至引起火災。做實驗時,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電時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畫的電路圖說明注意事項:⑴用統一規定的符号;⑵連線要橫平豎直;⑶線路要簡潔、整齊、美觀。
⑷通路是指閉合開關接通電路,電流流過用電器,使用電器進行工作的狀态。斷路是指電路被切斷,電路中沒有電流通過的狀态。
⑸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區别
(識别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方法:⑴路徑法⑵拆除法⑶支點法)
3、電流
電流是指電荷的定向移動。電流的大小稱為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符号為I),國際單位是安培,符号為A。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自由電子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⑴電流表的讀數: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讀數。
⑵電流表的接法:①電流表必須串聯在電路中;②使電流從電流表的“ ”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通過電流表的電流不能超過其量程;④嚴禁将電流表與電源或用電器并聯。(注意:①在不超過最大測量值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較小的量程測量,對于同一個電流表來說,量程越小測量結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計被測電流大小的情況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試觸,根據情況選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并聯電路幹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4、電壓
電壓的單位:伏、千伏、毫伏。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使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見的電壓值:一節幹電池電壓1.5V;一節蓄電池電壓2V;我國生活用電電壓220V;對人體安全電壓≤36V。
⑵串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并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的電壓相等。
5、電阻
物理學中把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叫電阻。電阻的符号:R
⑴電阻的單位:歐姆;符号:Ω
⑵單位換算關系: 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電阻相關特性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⑴長度相同、橫截面積相同,材料不同,電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長度相同,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橫截面積相同,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⑷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7、電阻分類
保持阻值不變的電阻簡稱定值電阻。可以調節變化的電阻簡稱可變電阻
8、滑動變阻器的結構:
⑴金屬杆:金屬杆的電阻很小,其兩端接線柱間的電阻值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
⑵電阻絲:圓筒上纏繞的是表面塗有絕緣層的電阻絲,其阻值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電阻絲兩端接線柱間的電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屬杆上左右移動,滑片的上部與金屬杆相連,下端通過電阻絲的接觸滑道(刮去絕緣層的部分)與電阻絲相連通。
⑷接線柱:有四個接線柱,一上一下接入電路時,能起到變阻作用。連接電路時,要斷開開關,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調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
9、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公式:I=U/R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式:U=IR R=U/IR
10、歐姆定律意義
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揭示了“導體中的電流由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決定”這一制約關系。
11、伏安法測電阻:
把導體接入電路,使導體中通過電流,用電壓表測出燈泡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燈泡的電流,再用歐姆定律公式算出燈泡的電阻。
恭喜你又學完了一份知識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