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旱廁改造,咱農民并不陌生。作為近些年來國家“斥巨資”推動的一項農村基礎民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民“髒亂臭”的如廁環境,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居環境。然而,恰恰是這樣一項惠及民生的“福利性”措施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諸多的農民“不買賬”,而導緻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無外乎2點:
①在寒冬季節,室外溫度較低,進水及出水管道雙雙被凍,壓根沒辦法使用;
②下水處容易堵塞,抽糞頻次增多,不但沒有方便生活,反倒增加了經濟負擔。
鑒于這2點,有網友直言:廁改、廁改,不如不改!顯然,國家也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這不在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出要同步設計新建農房的衛生廁所,并因地制宜推動水沖式廁所入室。換言之,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開展旱廁改造的過程中将水沖式的馬桶或蹲便池改到室内,以解決上述現存的2大難題。
從出發點來看,“廁所入室”無疑是很好的,但究竟是否實用還有待驗證。一方面,農村的基礎建設普遍落後于城鎮,且并沒有完善的下水道網絡,在這一背景下,山東、河南等地推動廁所改造隻能選擇新建儲糞池,或定期抽糞;或利用其發酵沼氣。而長此以往,不可避免會導緻糞污氣味回流,形成更難聞的惡臭氣體,影響日常生活和如廁體驗。
另一方面,就現狀而言,沖水式廁所入室并不能解決衛生問題,且農村用水大多來自于自來水或自行挖井。與城鎮明顯不同的是,這兩種用水方式均不能夠形成較大的水壓,換句話說,無法保證為沖水式馬桶提供足夠的水壓。如此一來,馬桶沖洗不淨不僅會造成廁所入室之後更不衛生的問題,反而再需要農民手動沖水,給如廁帶來不便。
因此,鑒于這2點現狀的普遍存在,即便廁所入室這一新的“旱廁改造”方式落地實施恐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髒亂臭的問題。而要想改善這一局面,首先得從農村污水的統一化處理做起。也就是說,隻有農村的糞便污水有了統一處理的更好方式,廁所下水問題才會解決。但實事求是地講,農村污水處理是一個系統化工程,且需要國家強大的資金支持!而就目前多數農村地區并未形成集中居住的現狀來講,恐怕推廣廁所入室也同樣會遭受争議!
當然了,對于現實難題國家也早已考慮在内,在《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當中國家同時提出2項相對應的配套設施,其一是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其二是推進供水入農房。依照專業人士的話來說,随着這2項舉措的出台與落實,不僅可以解決上述我們提及的阻礙“水沖式廁所入室”的問題,還能進一步改善環境,加速鄉村的現代化建設。同時,為農民生活提供便利,為農村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助力。
事實上,農民除了關心廁改的實際體驗之外,對于旱廁改造的補貼标準及補貼方式也尤為關注。但由于目前國家針對農村的廁所改造一直采取的“因地制宜”的措施,并沒有采取統一推進的方式。所以,這也便導緻不同區域的廁改補貼标準并不統一,有的補貼金額較高,但要求先建後補;有的地區補貼金額較低,但要求并不嚴格。不過,甭管金額高低,我們還是呼籲農民在積極參與旱廁改造的過程中,提前了解當地的政策及補貼标準,以免錯失這筆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