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路邊常見的1種野草,民間俗稱“風濕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價值
衆所周知,農村是野草的天下,各種野草不計其數。如果你生長在農村總會認識一些野草,有的野草深受民間百姓的喜愛,有的野草卻令農民深惡痛絕。
像鬼針草、馬鞭草、倒扣草、蒼耳、葎草、鋸鋸藤、大薊、小薊等,這些野草它們身上都長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們刺到,所以農民朋友看到就會繞道走。
這些野草雖然令農民很讨厭,但每種野草都有它們自身的價值和用途。有些看似毫無用處的野草,反而價值更高,作用更大。
圖片來源原創
今天筆者分享一種令農民朋友更加讨厭的野草,它既不能吃,是一種連豬都不吃的野草,而且還自帶臭味,種子又會粘人,可謂是毫無用處,這種野草就是民間大名鼎鼎的粘身草。
因為每次從它身上經過就會被它的花或種子粘在身上,所以大家就叫它粘身草。它跟鬼針草一樣,都令農民非常讨厭。
其實,粘身草的學名叫做豨莶草,又名榄角草、粘糊草、肥豬草、鎮靜草、黃蜂草、粘倉草、珠草、黃花仔等别名,它為菊科豨莶屬一年生分枝草本植物,多野生于山坡、路旁、村旁、田邊等處,尤其是路邊最為常見。
為什麼叫它豨莶草呢?在古代,豨代表豬的意思,而莶是指一些氣味比較辛烈的草,這種植物本身就自帶辛烈的豬臭味,所以古人就把它命名為豨莶草。
圖片來源原創
在衆多野草中,筆者對豨莶草的印象非常深刻,小時候對它也是深受其害,因為它的繁殖能力和生長能力都非常強,生長在路邊到處都是,經常從外面回來褲子上都是它的種子,隻能慢慢弄下來。
豨莶草不僅會粘人,而且氣味還很臭,看起來毫無用處,但它在中醫裡面卻有很大的用途。它全草均可入藥,具有祛風濕、散風熱、降血壓、消腫痛的功效。
在中藥裡可用于風濕、腰腿酸軟、坐骨神經痛、中風不語、口眼歪斜、感冒、流感、高血壓、乳腺炎、痔瘡、瘡瘍、濕疹、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療效。
豨莶草入藥曆史比較悠久,很多醫學書上都有記載,在《本草疏經通》裡面就說道,此草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之效。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為風濕主要藥,所以有些地方的人們把豨莶草稱為“風濕草”。
圖片來源原創
有些老人懂得豨莶草的價值,會在每年夏秋之際采集它的地上部分切斷曬幹存起來,平時可以拿來煲湯、煮水、泡茶等均可,對老年人風濕所緻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四肢麻痹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正如老一輩人說“民間無閑草,用對皆是寶。”有些看似毫無用處的野草,沒想到它的作用更大,藥用曆史更為悠久。
各位朋友,你們家鄉有這種讨人厭的豨莶草嗎?它是路邊常見的1種野草,民間俗稱“風濕草”,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價值,常把它當雜草除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