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9 09:13:59

北平是古代禹貢冀州的地方,在颛顼時代名幽陵,帝堯時代名幽都,帝舜時代名幽州,夏、商都名冀州,周代也名幽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國,秦為上谷、漁陽二郡。漢代初為燕國,又分置涿郡,到了元鳳初年,改燕國為廣陽郡,本始初年,改為廣陽國。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齊如山)1

三國魏改為燕郡,晉名燕國。以後苻堅、慕容垂、慕容隽,曾在此地建都,後魏也為燕都。隋初廢郡,仍名幽州,大業初年,改名涿郡。唐初又名幽州,天寶初年名範陽郡,唐末為劉仁恭據有,後唐也名幽州。石(敬瑭)晉初年,歸于契丹,改名南京幽都府,又改為燕京析津府。宋宣和初年,改為燕山府,金仍名燕京析津府。廢主亮改為中都大興府。蒙古初為燕京路,至元初年,名大都。

明代初年名北平府,永樂初年建北京,七年改為順天府。北平有險峻的關山,有流通的川澤,形勢雄強,号為天府。周代的召公初封于此,享受國柞八百年,開辟千裡的國境。漢代以後,幽燕都是國家的重鎮,東漢光武借幽燕的兵力,恢複漢業。

後來慕容隽竊據此地,便兼并河北。唐代中季,漁陽鼙鼓,藩鎮叛亂,一直和唐代相終始。石晉以燕雲十六州,奉與契丹,跟着便有出帝之禍。宋代雖然有意恢複燕雲,但是力量不夠,靖康的恥辱,又和石晉相像。自從契丹、女真,以及蒙古,前後建都燕京,而中原受其控制達數百年之久。金代粱襄曾說: 燕都地處雄要,北倚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皇,而俯視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諸關,東西千裡,險峻相連,近在京畿,據守尤易。

元代木華黎又說:

幽燕之地,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駐跸之所,非燕不可。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齊如山)2

所以從明成祖在燕都建藩,就憑借這一地理形勢而統一全國。或者有人說:燕都北方有邊防要塞,南方和齊趙相通,固然成為用兵之地,但飛刍挽粟,非跋涉數千裡之外不為功,似乎不是萬全之計。元代虞集曾說:

京師之東,瀕海數千裡,北極達海,南連青齊,萑葦之場也。而海潮日至,淤為沃壤,宜用南人法築堤,捍水為田,召富民耕之,三年而征其稅,可以衛京師,可以防島夷,可以省海運矣。

後來至正初年,脫脫做宰相,就用此一策略,立分司農司,西面從西山起,一直到南方的保定、河間,北面到檀、順,東面到遷民鎮,都設法開墾和屯兵,後來又停頓了。

明代徐貞明說:

京東諸州邑,皆負山控海,負山則泉深而土澤,控海則潮淤而壤沃;自密雲以東至薊州永平之境,河泉流注,疏渠溉田,為力甚易。而豐潤境内瀕海之田,幾二百裡,與吳越沃區相埠,國家據上遊以控交合,而遠資東南數千裡難緻之饷,近棄可耕之田為污萊沮澤,豈計之得者乎?

現代的北平,是遼、金、元以來的故都。舊志:

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為南京,亦曰燕京,改築都城,其地在城西南内為皇城——金廢主完顔亮改燕京為中都,命增廣都城——至元初,于舊城東北改築都城,亦建皇城于其中。明永樂初,建為北京,四年,營建宮殿,百度維新。嘉靖二十三年,又築重城包京城南面,轉抱東西角樓;四十二年,又增修各門甕城,是後以時修治,所謂京邑翼翼,四方之極也。

北平是我國故都中,最近海而足以供吐故納新的都會,它的鐵道,四通八達,平津間二三小時即到,雖不濱海而幾等于濱海。縱使大沽口冬天成為凍潛,然另外有一秦皇島的不凍港,也是北甯路所經過的所在。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齊如山)3

國父《實業計劃》,嘗以青河口和灤河口距離渤海深水線比較近,要在此兩口間築一個北方大港,如果實行,那麼秦皇島離北平更近了。

以上所說的是北平的曆史沿革和地理形勢。從前曾和友人談到北平,我說:“北平實在太美了,中西合璧,貧富鹹宜,各安所安,各樂所樂的社會環境;宮阙嵯峨、湖山明秀、園林整潔、寺觀幽深的地理環境,有很多為别處找不到的特色。”友人的看法,則又不同,當時他說:“你這些都是一種消閑享樂的看法,北平實在沒有一點蓬勃的生機,而充滿了深沉的暮氣,籠罩着偌大的城池。

在中國曆史上不知埋葬了多少的青年志士。我看它隻是葬送曆代皇朝的墳墓,而不是創業垂統的源泉,雄麗的皇宮,雖值着欣賞,而淪落的皇子王孫,尤令人悲憫不已。煤山的柏樹,是缢死崇祯的工具;南海的瀛台,是囚死光緒的監牢。曆史上的悲劇,很多都是從那裡演出,殘渣剩滓,有何值得贊美和留戀呢?”友人這番說法,不無有多少憤激的成分,然而就中國地勢而論,北平的重要,是不能忽視的,他是控制東北數省,以及熱河、察哈爾、綏遠、外蒙,對内對外軍事交通的樞紐,是國防上的重鎮。同時河北省境内,儲有相當富厚的鐵和煤;四鄰各省,無論礦産和農産,都以北平為集散地。所以在經濟方面,也是适宜于建設輕重工業的區域。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齊如山)4

因此我對于北平,不是重視它的陳舊靜止的曆史,而是重視它重新創造的将來。……北平,我們既珍惜它的往史,更重視它的形勢,自應該将它好好的重建,使之在我國國防上和文化上更具有優越的地位。‍

齊如山的為國感人故事(齊如山)5

齊如山(1875—1962),名宗康,河北高陽人,戲曲理論家、民俗學家。19歲入同文館習外語,通德、英、法文。後留學西歐,涉獵外國戲劇,辛亥革命後回國。與梅蘭芳為契友并為他編寫劇本,曾任北平戲曲音樂分院副院長、《戲曲叢刊》和《國劇畫報》主編,發起組織北平國劇學會,出版《戲曲大辭典》等,為京劇的發展、普及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後居住在台灣。戲曲理論著作有《中國劇之組織》《國劇概論》《國劇漫談》等。曆史著作有《北平三百六十行》《故都瑣述》《北平零食》《北京土話》等,晚年撰《齊如山回憶錄》包羅萬象,在海外有“文豪”之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