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

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1:40:55

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①: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②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③——鄰國之民不加④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孟子解讀梁惠王章句上)1

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實行王道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①: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②。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③——鄰國之民不加④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⑤: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⑥——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⑦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⑧;數罟不入洿池⑨,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⑩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⑪。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⑫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⑬,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⑭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⑮。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⑰,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⑱!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⑲。”

[原文通釋]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夠盡心的了啊:河内鬧災荒,就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内;河東鬧災荒我也這麼辦。考察鄰國的政務,不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鄰國的百姓并沒有越來越少,我們的百姓并沒有越來越多,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作戰,請讓我拿作戰來比喻。咚咚地為作戰的士兵擂起戰鼓,刀刃劍鋒已經碰撞到一起,卻丢棄了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跑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逃跑了五十步就住了腳——因自己隻逃跑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跑一百步的人,該怎麼看?”

惠王說:“不可以,隻不過後面跑的沒達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是逃跑了。”

孟子說:“大王明白這一點,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鄰國多了。不占用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不使左一張網右一張網一個勁兒地進入大塘頻繁地捕撈,魚鼈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采伐山林,燒柴木料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鼈吃不完,燒柴木料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活家口安葬死者沒有怨言了。百姓養活家口安葬死者沒有怨言,就是王道的開始。五畝地的宅院,栽植上桑樹,五十歲的人能穿上絲衣了;飼養雞豬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繁殖生長的時節,七十歲的人能夠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占用耕種人的農時,幾口人的家庭就能夠不餓肚子了;認真地辦好學校搞好教育,反複把孝悌的道理灌輸給孩子們,頭發花白的人就不必在路上肩扛頭頂着東西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絲吃肉,百姓不挨凍受餓,這樣還不能統治天下,不會有這樣的事。豬狗吃着本該人吃的糧食也不知道控制,路上出現了餓死的屍體也不知道開倉赈濟;人餓死了就說‘這不怪我,怪年成不好’,這跟刺人把人殺死了卻說‘這不怪我,怪兵器不對’有什麼不同!大王這裡沒有吃不上飯的時候,這天下的百姓就會來投奔了。”

[注釋]

①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我對于國家,夠盡心的了啊。之,助詞,放在“寡人”與“于國”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于,對于。焉耳矣,助詞連用,增強語氣,這裡可釋作“的了啊”。

②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河内鬧災荒,就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内;河東鬧災荒我也這麼辦。河内,指黃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陽、濟源、博愛一帶,當時是魏國的領土。河東,指黃河以東的今山西省西南部,當時是魏國的領土。河,黃河。兇,出現災害,遭受災害,鬧災荒。其,代詞,第一個“其”代指河内,第二個“其”代指河東。粟,黃米,借指糧食。亦然,也是這樣。亦,又,也。然,這樣。

③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鄰國的政務,(那些國君)不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察,考察。政,政務,這裡指國君治理國家。第一個“之”,助詞,的;第二個“之”,放在“寡人”與“用心”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者,……的。

④加:更加,越來越……。

⑤王好戰,請以戰喻:大王喜歡作戰,請讓我拿作戰來比喻。好,喜好。請,請讓我,請允許我。以,用……來,拿……來。喻,比喻,打比方。

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咚咚地為作戰的士兵擂起戰鼓,雙方刀刃劍鋒已經碰撞到一起,就丢棄了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跑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逃跑了五十步就住了腳。填然,咚咚地。填,震耳的鼓聲。然,助詞,……的樣子,地。鼓,為……擊鼓。既,已經,……之後。接,接觸,交接。甲,铠甲,盔甲。曳,音yè,拖,拉。兵,武器,兵器。而,連詞,這裡相當于“就”。走,跑,逃跑。或,有的。

⑦直:隻不過。

⑧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不占用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違,使……違背,實際是“占用”。勝,音shēng,盡,全。

⑨數罟不入洿池:不使魚網頻繁地進入大塘捕撈。數罟,頻繁用網捕撈。數,音shuò,屢屢。罟,音gǔ,網。入,使……進入。洿池,大池塘。洿,音wū,水聚積的窪地。

⑩斧斤,古代砍伐樹木的工具。斤,《說文》:斫木斧也。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

⑪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這就使百姓養活家口安葬死者沒有怨言了。是,這。喪,辦理喪事,安葬。憾,有怨言。

⑫可以:能夠。

⑬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飼養雞豬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繁殖的時節。雞豚狗彘之畜,大緻相當于今人說的“雞鴨豬狗一類家畜”。豚,音tún,小豬。《說文》:豚,小豕也。《方言八》:豬其子謂之豚。彘,音zhì,大豬。《說文》:彘,豕也。《小爾雅》:彘,豬也。雞豚狗彘,分别用作動詞,飼養雞飼養豚飼養狗飼養彘。失,錯過,錯失。其時,當令,它們繁殖和生長的時節。

⑭奪:失去,錯過,強占。

⑮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認真地辦好學校搞好教育,反複把孝悌的道理灌輸給孩子們,頭發花白的人就不必在路上肩扛頭頂着東西了。謹,謹慎,猶言“認真”。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也泛指實施教育的機構。庠,音xiáng。申,反複告訴,反複灌輸。之,指被教育的對象。以,拿,把。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長。頒白,夾雜着白發,即頭發花白。頒,通“斑”。負,背背,肩扛。戴,頭頂。

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歲的人能夠穿絲吃肉,百姓不挨凍受餓,這樣還不能統治天下,不會有這樣的事。黎民,九黎之民,百姓。王,音wàng,稱王,統治天下。未之有也,沒有這樣的事。“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短語賓語前置。

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豬狗吃着本該人吃的糧食也不知道控制,路上有餓死的屍體也不知道開倉赈濟;知,知道,想到。檢,檢點,制約,控制。塗,通“途”,道路。莩,音piǎo,餓死的人。發,開,打開,這裡是“開倉赈糧”的意思。

⑱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人餓死了就說“不怪我啊,怪年成不好”,這跟刺人把人殺死了卻說“不怪我啊,怪兵器不對”有什麼不同。“非我也,歲也”與“非我也,兵也”都是直接轉述的語言,不是對話語言,不用加冒号,直接加引号。則,就,卻。非,不是,不怪,别怪。歲也,是年成的原因。歲,年歲,年成,這裡用作動詞,怪年成不好,是年成不好。異,不同。刺人而殺之,刺人而緻死。之,代詞,複指“人”。兵也,是兵器的原因。兵,這裡用作動詞,是兵器不好,怪兵器不對。

⑲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沒有怪罪年成不好的時候,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到您這裡來了。王無罪歲,大王沒有怪罪年成不好的時候,實際是說大王這裡沒有年成不好的時候,沒有吃不上飯的時候。罪,歸罪,怪罪,把責任推到……。斯,代詞,這,這樣。至,來到。焉,兼詞,您這裡了。

[解讀與點評]

本章以往被命名為《五十步笑百步》,談論的是仁政與治國的關系問題。

梁惠王自我感覺國君當的很盡心,并列舉了自己采取移粟移民的舉措救災的事例來證實。他委屈地認為,“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他以為,自己這麼盡心國政,理應得到豐厚的回報,言語中大有怨天尤人的意味。孟子的話還是比較委婉的,以“五十步笑百步”道理告訴他不要與其他國家的國君攀比誰更盡心,然後将話題自然轉到用心施仁政上來。由此可見,孟子認為,當國君治理國家,重要的不在盡心不盡心,而在于是否施仁政。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中的破折号相當于“但是”“然而”。“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中的破折号相當于“如果”。

那個時候人們就已經意識到生态可持續的問題,能提出“數罟不入洿池”的主張,并規定不允許捕撈小魚,猶如今天設禁漁期,這是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不違農時”之“違”,使……違,實際是統治者以國家的名義讓農民出勞役,使農民違農時。

無憾,沒有怨言。

“狗彘食人食”中的“人食”意思是“本該人吃的糧食”,言外之意是說,在人還吃不飽的情況下,富人家裡的豬狗卻吃了本該人吃的食物,這是社會缺失公平正義的表現。

“王無罪歲”表面上是說大王沒有怪罪年成不好的事,實際上是說國家治理得好,沒有“狗彘食人食”和“塗有餓莩”的事發生。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的标點,同1.2“~曰‘何以利吾國’”的形式是一樣的,“非我也,歲也”與“非我也,兵也”是整體轉述他人的語言,隻是整個句子的一個成分,并不是直接對話。

把其中的一名話拿出來作語法分析: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我們可以在這個句子的“曰”後加冒号嗎!

文/陳廣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