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60歲,長高都不是夢”
“往腳底穴位一貼,一個月就能長高”
“用上4盒能讓你長高5-10厘米”
……
如今網絡平台上
被商家吹得神乎其神的增高貼
真有這麼神奇嗎
2021年12月以來
《中國消費者報》曆時1個多月
對增高貼産品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
宣稱成年人長高不是夢
“見郊”“無校全褪”玩花樣
商家用錯别字規避糾紛
在一家名為“優選私人護理”的網店,《中國消費者報》在其宣傳頁面上看到,有“7天猛長16厘米,一貼就長”的圖片,點擊圖片打開鍊接,标着“成人增高貼外用非激素長高産品”等字樣,還有大量客戶使用後的增高案例:“29歲男士使用7天 10厘米”“53歲的女士使用後增長了7厘米”……
但如此眼花缭亂的宣傳中,卻沒有産品的名稱、生産廠家等介紹信息,隻在頁面底端有産品用法、用量的圖片。
《中國消費者報》聯系該店客服進行咨詢,對方表示:“效果是肯定有的,一般一個療程可以長高5-10厘米不等,2個療程可以長高10-15厘米,使用時間越久效果越好,50歲以内都适用,年紀越小效果越好。”該客服還表示,此産品是純中藥外貼,無副作用,不反彈,且常年使用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
2022年1月3日,《中國消費者報》又在一家知名購物平台上輸入“增高貼”,同樣也出現了大量增高産品,這些産品商标不同、包裝不同,但都宣傳了相同的功能,即,使用後都能不同程度地長高,如“成年人再次長高不是夢”“1米58小個子成功突破1米72”等。
号稱“增高用品暢銷榜第一名”的“效醫師專門健長店”售賣的“效醫師牌健長保健貼”宣稱“增高新技術,當天就長,不高不收費,暴長30厘米”。在該商品的評價中,有留言說“半個月長了4厘米”“使用兩次就長高了3厘米”;另外一家“優尚護理館”銷售的“風火貝康健長助長保健貼”宣稱“可以幫助6-60歲年齡段的人長高,起步增長10厘米……”
此外,還有商家故意利用錯别字來迷惑消費者,例如将“見效”寫作“見郊”,将“無效全退”寫作“無校全褪”……以此規避産生售後糾紛時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使用增高貼長高無科學依據
部分産品或會影響人體激素的分泌
1月5日下午,安徽省合肥長江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丁正東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說,從醫學上來說,這些增高貼的宣傳是沒有道理的,人體的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的分泌和遺傳有關系,靠增高貼刺激穴位吸收來幫助長高,這種作用幾乎為零。
人能長高,主要是生長激素刺激骨骺的生長發育,骨骺一般到18周歲開始閉合,最晚到25周歲,後面就不會再長高了,所以通過增高貼來長高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而且使用含有生長激素的産品還可能會影響人體激素的分泌,導緻爆痘、脫發等。
丁正東表示,影響青少年長高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遺傳,占60%-70%;二是後天通過運動幫助骨骺生長;三是飲食,多攝取蛋白質、綠色蔬菜、鈣類食物等,飲食要均衡,且不能挑食;四是環境、情緒以及充足的睡眠等。
“一些商家宣傳的新技術,如打破生長限制,把閉合的骨骺重新打開是不可能的,骨骺是一種軟骨細胞,完全沒有可能重新打開。”丁正東建議消費者謹慎對待此類宣傳。
增高貼誇大宣傳涉嫌違法
消費者切勿盲目相信
1月4日,安徽省律師協會消費維權專委會副主任、安徽遠緻律師事務所主任方愛國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說,“成年人和老年人使用增高貼後也長高”的宣傳不科學,涉嫌違法。
方愛國律師認為,上述增高産品商家的宣傳行為涉嫌違反《消法》《廣告法》和《電子商務法》中的相關條款,其目的是為了誘導消費者購買,從中獲取不正當利益。按照《廣告法》相關規定,該行為應當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内消除影響,并處以相應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網絡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内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相關法律:
《廣告法》第4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内容的真實性負責”;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2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電子商務法》第17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安徽省消保委秘書長吳瑞卿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表示,安徽省消保委将督促涉事購物平台落實平台主體責任,注重商家資質審核,加大對平台商家虛假宣傳的整治力度,進一步淨化平台消費環境,為消費者營造更加便捷、放心、安心的線上消費平台。
消費者要科學理性看待增高産品,切勿盲目相信商家誇大虛假宣傳,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出科學理性選擇,如遭遇消費欺詐可保存相關證據積極維權。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