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8:26:41

2017年伊始,AMD 的Ryzen 銳龍系列逐漸從傳說變成現實,給予Intel以強烈的沖擊。在整個上半年,我們能夠看到I/A兩家競相推出自己的桌面級新品處理器,在架構和規格上将CPU市場推上堆核大戰的高峰。桌面處理器已經核戰白熱化,在這個暑期,移動端的戰争也已經悄然來臨。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

8代酷睿首測 4核8線程!i5 8250U移動CPU

今天,Intel 第八代酷睿解禁,代号為Coffee Lake的新一代架構群即将與廣大消費者見面。相比于日趨死亡的DIY市場,筆記本領域一直是Intel CPU的重中之重關注要點。

此次八代酷睿依舊首發筆記本平台,我們将借助聯想潮7000 13英寸筆記本為讀者做第一時間的解讀,進行i5 8250U 四核心八線程移動處理器的對比測試。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

制程逐漸逼近極限 Tick Tock 無以為繼

自2006年Tick-Tock的架構/制程輪換節奏确立以來,Intel一直在CPU領域占有優勢,但随着摩爾定律逼近失效,這種技術演進路線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先是14nm自身難産導緻第四代酷睿延壽衍生出了Haswell Reflesh家族,後是14nm的排頭兵Broadwell幾乎缺席桌面陣營(服務器大量存在,桌面僅有兩款PGA型号),Tick-Tock有夭折的危險。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3

八代酷睿 變通之道 繼續進步

面對擾亂路線圖的後果和10nm制程研發方面的困難,英特爾迅速調整了技術路線,決定将14nm制程延伸使用,采取優化叠代的方式,連續推出KabyLake 與Coffee Lake兩代新架構處理器,後者就是我們今天将要提到的主角。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4

Intel 最新架構路線圖 10nm的Cannon Lake 将與Coffee Lake并存

相比KabyLake主要優化制程的特點,Coffee Lake 的變化在于增加核心數量。桌面端i3 8000系列将解鎖四個物理核心的新成就,i5、i7 系列将化身六核心處理器,獲得大幅度的性能增強。

在移動端,首發的i5/i7 8x50 U 低電壓系列破天荒地在15W功耗基礎上加入了完整四核心八線程規格設計,為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實惠。

i5 8250U等CPU規格

由于是首發測試,相關的白皮書我們還沒有拿到,目前我們将根據實物和媒體信息為您總結第八代酷睿已知型号的基本信息。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5

i5 移動系列得到破天荒增強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6

Coffee Lake -U 規格驚人

同此前一樣,Coffee Lake -U全系列都是低電壓處理器,TDP熱設計功耗均為15瓦。

與之前不同的是,Coffee Lake -U 已知四顆X50結尾編号的處理器全部都是四核心八線程的“真i7 ”規格,其中兩顆i5 的三級緩存為6MB, 兩顆i7 的三級緩存為8MB。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7

對比前輩的進步幅度

Coffee Lake -U 系列中,i5 8250U到i7 8650U 依次提升100MHz 基準頻率,i5 8250U 的單核睿頻為3.4GHz,i7 8550U 的單核睿頻為4.0GHz,體現出Intel 驚人的制程工藝水平。

相比于前代i7 7000U 系列,i5 8000U 系列同定位價格要稍微低一些,核心數一概增加兩個,頻率基本維持一緻,屬于近年來稍有的加量降低價格的誠意定位。

測試平台和内容方法

我們的測試平台是聯想潮7000 13英寸筆記本,這款筆記本搭載了MX150 新銳低功耗獨立顯卡,與i5 8250U 一道構築了輕薄高性能的獨到優勢。

為了對比驗證i5 8250U 的技術實力,我們找到了幾款對比平台——搭載i5 7200U CPU、同屬聯想的YOGA 910 二合一筆記本,将i7 7500U實力發揮到極緻的華碩U4100UQ 輕薄本 ,以及i5 7300HQ 座駕聯想自家的拯救者R720 遊戲本。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8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9

平台對比信息

幾款平台中,聯想潮7000 隻配備了4GB單通道内存,其餘平台為8GB DDR4 内存,在這方面i5 8250U 的Photoshop 成績可能會受到影響。

本次測試分為理論測試、渲染測試、應用測試和應用測試四個方面:

一:理論測試包括Wprime 圓周率計算、3DMark Firestrike 物理測試、國際象棋整數運算和 CPU-Z 1.80.1 X64 Benchmark。

二:渲染測試包括X264 HD Benchmark、X265 HD Benchmark、Adobe Media Encoder 2017 HEVC轉碼測試(将2560X1440 分辨率46Mbps 2.39GB視頻轉為H265編碼 1080P 5Mbps視頻)。

三:解壓縮使用Winrar 5.40 x64 将Adobe Photoshop CC 2017的安裝文件打包計時對比;Photoshop 環節使用14張D750 RAW 文件導出加堆棧降噪處理,計時對比。

處理器頻率功耗考察

由于目前的AIDA 64等軟件對Coffee Lake支持有限,我們無法得知其理論上的睿頻規則(Aida 64 隻能讀出最大睿頻)。我們使用Cinebench 15 工具結合監測軟件進行了一系列嘗試。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0

Cinebench R15 系列測試對比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1

解鎖TDP 設置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2

默認情況下滿載頻率很低 CPU占用率百分之八十三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3

CPU-Z 規格參數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4

AIDA 64 規格參數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5

AIDA 64 規格參數

AIDA 64 5.92無法識别i5 8250U 的睿頻規則,隻能看出其最大單核睿頻34倍頻。

在Cinebench R15 實際測試中我們發現,這款處理器的默認滿載頻率低于其基準頻率1.6GHz,實際上是1.5GHz, 由于TDP限制的極其明顯,我們隻在某個偶然的條件下跑出了450分還算不錯的多核成績。

我們嘗試與聯想進行了溝通,聯想工程師表示i5 8250U 在Miix 5模具上大約也是這個分數,應該為理想狀态。

但是實際測試中,無論任何電源模式,這個分數出現的概率都不高,甚至出現了越跑越低的情況。

i5 8250U 的最低成績已經趕不上i7 7500U ,所以我們後續的測試中除了高性能電源模式,還加入了Throttole Stop 強制解鎖TDP 的“雞血模式”,以探尋其性能上限。

經過一系列對比我們可以确認,i5 8250U 默認15瓦狀态下單核3.4GHz睿頻很難維持,滿載約為1.5GHz; 強制解鎖TDP到2.5GHz,i5 8250U 可以在2.9GHz附近維持數秒,消耗掉瞬時短睿頻的時間後下探到2.3GHz 附近,在軟件強制約束下穩定運行。

後文中,我們将嚴格區别i5 8250U 的默認和“滿血”成績,為您詳細解讀其性能。

多平台理論計算測試

首先我們來看看理論測試部分,I5 8250U 的頻率其實和雙核的i5 7000U 系列差不多,那麼結果如何呢?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6

Wprime 測試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7

國際象棋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8

CPU-Z 理論測試

可以看到在CPU-Z理論測試環節,默認的I5 8250U 與i5 7300HQ 多核相差不大,雞血版可以直接追上他,領先前輩雙核幅度很大;單核方面i5 8250U 相比其他處理器有相當的弱勢。

國際象棋對架構不敏感,标準電壓的i5 7300HQ 非常強悍,i5 8250U 相比雙核前輩多出三分之一,雞血與否區别不大。

Wprime 比較考驗長時間負載的能力,i5 8250U 比雙核快了不少,雞血後可以接近四核I5 7300HQ。

2D渲染項目詳細測試

2D渲染項目包括Cinebench R11.5/15系列和Corona Benchmark 1.3 Benchmark,都是業界知名引擎的代表測試工具。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19

Cinebench R11.5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0

Cinebench R15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1

Corona Benchmark

可以看到,在Cinebench R15/11.5中,頻率負載比較“健康”的i5 8250U 可以大幅度抛離規格隻有自己一半的i5/i7 7000U 系列。

但是,Corona Benchmark 這款軟件的測試時間比較長,i5 8250U 相對功耗限制最寬松、最強悍的i7 7500U 優勢不大,也隻是略微領先桌面雙核的奔騰G4560處理器。

解壓縮圖像處理應用測試

日常應用的代表是Winrar 和Photoshop ,我們先用Winrar 把Photoshop 壓縮,後安裝Photoshop 進行堆棧。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2

Adobe Photoshop CC 2017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3

Winrar 測試

Adobe Photoshop CC 2017 的導入環節是完全充分多核優化的,堆棧環節則更加依靠單線程。

在PS 中,i5 8250U 表現很不理想,原因大概在于我們手中的平台隻有4GB内存,小于堆棧這麼多張NEF的最低要求,以後我們會盡量使用大容量内存的其他平台進行充分對比測試。

Winrar 本質上更加依靠頻率,i5 8250U 戰勝了i5 7300HQ,也比第七代雙核前輩更快。

H264/H265視頻轉碼測試

對于15瓦低電壓雙核處理器來說,視頻轉碼屬于重度負載,測試時間很長,是嚴峻的考驗。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4

Adobe Media Encoder CC 2017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5

X264 HD Benchmark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6

X264 HD Benchumark

在Adobe Meida Encoder 2017中,多核優勢比較明顯,i5 8250U 接近i5 7300HQ,雞血後甚至直接超越之。

X264 HD Benchmark 負載較高又依賴頻率,i5 8250U 無法抛離雙核i5 7200U,和i5 7300HQ 差距較大。

X265 HD Benchmark 的結果介于兩者之間,i5 8250U 表現較好。

數據評價與Coffee Lake布局

我們将所有測試項目數據彙總如下,為您呈現: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7

測試數據彙總

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計入單線程成績的彙總對比中,i5 8250U 默認領先i5 7200U 約百分之20的性能幅度。如果去掉兩者相差不大會攤薄優勢項目比例的單線程部分,i5 8250U 相比i5 7200U 提升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

二:移動低電壓處理器的總TDP有限,四核心處理器在15瓦範圍内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通常情況下會損失很大幅度的單線程性能,總的性能水平也達不到桌面級“四核八線程”的統治力。

三:移動低電壓四核心Coffee Lake 如果解鎖TDP,在25瓦功率上,可以反超i5 7300HQ 這種3GHz 左右的第七代酷睿四核移動處理器。

如果和桌面平台相對比,大概略強于i5 2410、i5 3335S、i5 4440、i5 6500T, 強于I3 7100, 和I3 7350K 默認比較接近。

展望未來:

酷睿cpu參數對比表(8代酷睿首測4核8線程)28

Coffee Lake 系列處理器代表未來

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的架構基本沒有變化,在同樣制程條件下在有限的TDP範圍内加入了更多的處理器核心,對筆記本平台來說是巨大的進步。

雖然i5 8250U 為代表的第八代酷睿四核八線程處理器無法像他們的規格那樣讓人感到驚喜,實打實的性能提升比例受到功耗限制瓶頸明顯,但對多線程有需求的輕量級視頻、圖像、乃至遊戲用戶将會非常喜愛他們。

i5 8000U 系列如果放到強力的遊戲本模具中,解鎖放寬TDP後完全可以當成長續航的遊戲CPU使用,對輕量級遊戲本是重大利好。

i5 8000U系列極強的能耗比,可以說為即将登場的桌面Coffee Lake 系列奏響了勝利序曲的第一個音符,相信這一代産品的誠意将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