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1 19:18:23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唐詩宋詞品鑒的第401首古詩詞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1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2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3

《離思五首》元稹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4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钗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古詩今譯:

其一

愛在早晨的鏡子裡欣賞殘妝,钗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其二

山泉繞着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着小樓。

我(在樓上)悠閑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着沒有起身,隔着水晶簾看(你在妝台前)梳頭。

其三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着秦吉了(一種類似鹦鹉的鳥)花紋的紗布染着酒曲一樣的嫩色。

(你說)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别處的水相形見绌;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霭,就覺得别處的雲黯然失色。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于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其五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隻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5

注釋解說:

⑴篸(zān):古同“簪”。⑵須臾(yú):片刻,很短的時間。⑶散漫:慢慢的。⑷慵(yōng):懶惰,懶散。⑸水晶簾:石英做的簾子;一指透明的簾子。⑹吉了(liǎo):又稱秦吉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樣的嫩色。⑺纰(pī)缦(màn):指經緯稀疏的披帛。⑻“曾經”句:此句由孟子“觀于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意思是已經觀看過茫茫大海的水勢,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⑼“除卻”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賦》裡“巫山雲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稱不上彩雲。⑽取次:随便,草率地。⑾緣:因為,為了。⑿發:開放。⒀白人:皮膚潔白的人。詩中指亡妻。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5

品鑒鑒賞:

其一

其一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态。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态。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钗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其二

元稹這首詩的一、二句,也給人以超凡絕塵之感。碧山清泉漫流,萬樹桃花掩映,已非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樓中麗人定是美豔絕倫的仙姝無疑。置景由遠及近,敷色自淺人深,焦點漸次凸現,為人物登場設置了懸念及具體環境氛圍。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如果兩者與規定戲劇情景渾融,就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絕佳藝術效果。

三、四兩句推出人物,工筆細描閨中“畫眉”故事,對照着筆,角度則從一方眼中寫出,此亦有助于豐富潛在的戲劇因素與人物心理層次。“閑讀道書慵未起”,“道書”不管是緻用明道的儒家經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閑”字傳神地刻畫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層深曲對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憐,又流露無限呵護摯愛深情,是二層深曲對比;風光旖旎的閨房之樂出以如此潇灑高雅筆緻,是三層深曲對比。“水晶簾下看梳頭”也有許多曲折:水晶簾與美人妝,一層;情人眼裡看與被看,又一層;好景不長,水月鏡花,則更深一層。蘇轼《江城子》詞雲:“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同樣以“樂境寫悲哀”,同樣表現對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長思念,同樣打破并濃縮了時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蘇詞托之以夢,入而即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元詩則沉浸一往情深的回憶,仿佛在銀幕“定格”,癡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簾下看梳頭”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導讀者走向真善美詩境,從而具有普遍的道德價值與美學意義。

其三

這首詩運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寫著壓的紅羅總是追逐新穎的花樣,就好像别的女子總是一個比一個動人。繡着秦吉了花紋的輕紗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樣的嫩色,你不要說紗太薄,因為隻有這樣的紗才是最好的。正是因為亡妻韋叢典雅淡泊,賢惠端莊,詩人才把她比作經緯稀疏的紗布才是最好的,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卻也隻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現出這種天長地久的真摯。

其四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别處的水相形見绌。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雲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别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曆過“滄海”、“巫山”,對别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隐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 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裡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緻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春天裡百花齊放,詩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與自己的妻子,那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鬥豔,詩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就好像那潔白的梨花,靜靜地在枝頭綻放。可是,妻子已經過世,滿樹的梨花凋謝了,隻剩下綠葉,孤零零地度過殘春。詩人把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綠葉,抒發了對亡妻的無盡懷念。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5

創作背景: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笃。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5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禦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于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叙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于情趣。後期之作,傷于浮豔,故有“元輕白俗”之譏。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5

筆者小劄:

這組詩中第四首最為出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千古名句,在之前,已經略為分享過;本次,由于讀者留言,覺得隻有其四不過瘾,想看全組詩,故而分享,請您查收!

編輯:小孤鹜;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唐詩精讀離思元稹(古詩詞賞析離思五首元稹)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