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魏征向誰納谏

魏征向誰納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7 19:32:22
魏征:直言進谏讓他名垂青史

世人對于魏征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直言敢谏,特别是犯顔直谏。

其實,魏征的勸谏很講方式,以讓皇帝能聽進意見為宗旨,不是每次都要與皇帝廷争面折,讓皇帝下不來台。不顧一切地盲目勸阻皇帝恰是魏征最為反對之舉。

魏征曾親口對唐太宗說,希望皇帝讓他做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唐太宗問魏征何謂“良臣”與“忠臣”。

魏征回答說,曆史上許多大臣在進谏君主時隻知道犯顔直谏,而不講究方式,結果自己被君主所殺,君主也背負上濫殺的惡名,導緻國家敗亡,這些人隻可以稱作“忠臣”。而“良臣”在勸谏時講究方式,讓君主聽得進自己的忠言,不但使自己名垂青史,也能讓君主百世流芳,最終達到利國利民的目的。

這是魏征能在執掌生殺大權的君主旁作一名鐵骨诤臣卻一生安如泰山的重要原因。

魏征向誰納谏(直言進谏讓他名垂青史)1

有一次,唐太宗發現鄭仁基的女兒既美貌又有才華,準備将她納為嫔妃,連手續都已辦好了。這時,有人提出此女早已許配人家。

在此為難之際,魏征向唐太宗進谏道:“陛下身為百姓父母,居住亭台樓閣時,應當考慮到百姓是否有住房;品嘗珍馐美味時,應該考慮到百姓是否溫飽;看到自己嫔妃時,應該考慮到百姓是否有家室。現在鄭氏已經有了婚約,陛下再把她納為妃,這是為人父母之意嗎?”唐太宗聽罷此言感到非常羞愧,立即下诏停止。

魏征向誰納谏(直言進谏讓他名垂青史)2

有一天,唐太宗臨幸九成宮,随從仆役被安置在其他宮舍。不久,尚書仆射李靖和侍中王珪也來到了此地,宮舍官吏便騰出了宮人所住之屋來招待兩位重臣。太宗生氣地說:“這些人竟然如此作威作福,膽敢輕視我的宮人?”于是下诏審問此案。

魏征見狀後上疏太宗:“李靖、王珪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宮人不過是負責打掃的仆役。大臣出巡時,地方官要向他們咨詢朝廷法度;回京時,陛下要向他們聽取民間疾苦。官府的館驿,本來就是李靖等人面見官吏的場所,地方官不能不拜見朝廷重臣。宮人則不是如此,隻需要供給他們食物,沒有參拜之事。如果以此為由處分官吏,恐怕會讓天下人吃驚。”太宗幡然悔悟,收回了诏令。

魏征向誰納谏(直言進谏讓他名垂青史)3

後來太宗巡幸洛陽,駐跸昭仁宮,對當地招待很不滿意,多次責備有關方面。

魏征勸谏太宗說:“隋朝皇帝隻知道責備地方不進貢佳肴美器,奢侈而無節制,最終敗亡。陛下繼承天命,正應當克勤克儉,怎麼能以供奉不奢為由責備人呢?如果對現在的條件感到不滿足,那麼比這好一萬倍的供奉也不會覺得滿足。”

太宗忙答道:“要不是您,我怎麼能聽到這些忠言?”

魏征向誰納谏(直言進谏讓他名垂青史)4

魏征廉潔奉公,克己守法,一生向唐太宗進谏多達兩百餘次,捍衛法制尊嚴,堪稱國之棟梁。唐太宗曾對群臣說:“稱帝以後,對我進獻忠言,糾正過失,保佑國家長治久安者,隻有魏征而已。”

諸葛亮才兼将相,是很難匹敵的政治家、軍事家,可唐太宗認為魏征勝過諸葛亮。他說:“魏征追求仁義,匡輔國君,天下得以太平,堪比堯舜之治,即便是諸葛亮也難以匹敵。”

貞觀十七年(643),六十四歲的魏征病逝,唐太宗悲痛地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内防己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

時至今日,魏征的政治智慧仍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