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中華民族的重要圖騰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象征意義。中國人對龍之崇拜的起源,具體時間以無考證,但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曆史悠久。
龍在進入封建社會後,演變為天子的象征。
在這古老、悠久的曆史長河中,龍的崇高地位亘古不變。“天子布德,将緻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
古人除了崇拜龍,也崇拜鳳,也指皇權的象征。但在曆朝曆代中,論對鳳的崇拜,怕是誰都不能與楚人較之。
楚國800多年的曆史中,最醒目、普遍存在的圖騰就是鳳。楚人“荜路藍縷,以啟山林”,為後世創下了無數燦爛的文明遺産。
随着考古學家所科學發掘出的各類楚國文物所知,楚人崇鳳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 這在青銅器、漆器、玉器、木器、絲織品等均可見。
如漆繪上的人神雜糅、織繡上的龍蟠鳳逸、青銅器上斑駁陸離的色彩,體現出楚人文化精神上無礙于物,參考今湖北省博物館所展陳的鹿角立鶴、虎座鳳鳥架等。
但今天要分享的一件楚國文物,不僅體現了楚人崇鳳尚赤、喜巫近鬼,更體現了楚人自由、生動的美學想象力,驚人的浪漫與狂放。今天湖北省博物館“楚國八百年”展的一件戰國彩繪漆木棺令人歎為觀止,驚豔無比。
楚國貴族使用的棺一般都會髹漆彩繪,漆棺紋飾體現了楚人信巫好鬼的風俗特征。這件漆棺于1986年出土于荊門包山2号墓,長184cm,寬46cm,高46cm,為楚國左尹邵的親屍之棺。
此棺的蓋闆、側闆、擋闆、底闆均為整木,側闆、擋闆、底闆之間以燕尾榫接,蓋闆與棺身子母扣合。
棺外圖騰紋飾為用紅、黃、金三色彩繪龍鳳紋。蓋面及兩側闆的主體部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分别繪四龍四鳳,或龍雙鳳。
龍為一首雙身,黑身金鱗,盤繞成圓角方形。鳳展翅卷尾,用黑紅兩色勾描,黃身黑羽。整體圖案為四方連續結構。頭、足擋闆均繪變形龍鳳紋。
此棺彩繪構圖嚴謹,線條流暢,以黑、紅、黃為主色。鳳凰色赤,與楚人尚赤崇日相互呼應。
個人認為是目前出土的所有戰國漆棺中最是養眼的一件,比曾侯乙棺椁更富有色彩和想象力,是我國保存最好的龍鳳彩棺,色彩上的鮮明對比,顯得既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顯然,這是一個愛美的民族,充滿浪漫、瑰麗的想象,不論是活着,還是死去,對随身之物的講究從不含糊。
鳳于随葬品中的體現,更是說明了楚人充滿了脫離俗世的力量,對美、對藝術、對青銅冶鑄、對音樂、對文學的演繹和追求達到了與同時期的古希臘文化交相輝映。
楚人對鳳的尊崇,其來源說法頗多。一有楚祖祝融”其精為鳥”;二是楚國巫觋的”動物夥伴”的密切聯系等等。
從中原遷出的楚人,在極度崇鳳的同時,也保留了對龍的崇拜。龍、鳳在楚物中的表現十分典範。參考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青銅器。
而在今天,常聽聞的一句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中的“九頭鳥”就源于楚人的九鳳神鳥,出自戰國至漢初時楚人之手的《山海經》,是記載九頭鳥形象的最早文獻。
九鳳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鳳,神鳥也……見則天下大安甯”。據傳,少昊、周成王即位時就有鳳來祝賀。
随着發展,鳳在楚人的精神圖騰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還演變于一種智慧象征。在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鳳比作傑出人物的記載,如《論語·微子》、《莊子·人間世》都有記載。
可見“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則有湖北人的聰明才幹之意,同時也表示湖北人勇猛無畏的品質。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統治力愈發低微,諸侯國開始混戰,楚國是其中最為兇猛的一個國家,是當時的南方大國。
楚王問鼎之後,“九頭鳥”也成為了楚人的霸道與好鬥,如“楚人不服周”的氣勢,造就了今天湖北人”敢為人先“的精神。
楚人崇鳳,淵源頗深,時至今日,鳳在楚地依舊有着燦爛的文化和文明傳承。而博物館所陳列的楚國文明之遺産更是令人大飽眼福,楚國文明給考古學以至藝術史學界帶來空前的驚喜。
楚國八百年,楚人自商末從中原遷往南方後,終至雄踞一方,問鼎稱霸。推薦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定是令你難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