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

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04:14:52

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張偉平在做講座 宗琪琪攝,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孜孜探尋數學之美)1

數學之美與一般的美學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偉平在做講座。 宗琪琪攝

人物名片

張偉平: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3月生于上海,1988年起攻讀南開大學南開數學研究所(後更名為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3年獲博士學位後在南開大學工作至今,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主要從事整體微分幾何中的阿蒂亞—辛格指标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曾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陳省身數學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榮譽。

“很多人說我不像個研究數學的……”張偉平笑着對記者說。确實,眼前的張偉平,挎一個帆布包,白襯衣、西褲、休閑鞋,笑容可掬、精神勃發,談吐睿智而又風趣。

“為中國數學鞠躬盡瘁,是陳省身先生1985年在南開數學研究所成立大會上的發言,也是他身體力行的準則。”與張偉平的對話,從他的老師、數學泰鬥陳省身開始,“把中國建成數學大國、數學強國,是陳省身先生的夙願。為了這個目标,一代代數學研究者前赴後繼。”

“數學是一門純粹而美麗的學問,值得畢生求索”

1988年,24歲的張偉平考取了南開大學南開數學研究所(後更名為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博士,成為陳省身的關門弟子。1990年,在陳省身的推薦下,張偉平前往國外留學,并提出了數學界著名的“比斯姆特—張定理”。留學期間,張偉平收到過陳省身的一封信,其中有句話“讓中國的數學站起來”,一直銘刻在他的心底……

1993年,張偉平取得博士學位,選擇回到南開大學,從助教做起,“愛國應該是科學家最重要的精神氣質之一。”張偉平說。2004年11月,陳省身出席一場數學界的活動,他呼籲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為國家無私奉獻。老師這段話的錄音,張偉平保留至今,以此自勉,沉心靜氣,遨遊于無涯學海……

在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蘇廣想看來,“張偉平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源于他對數學研究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比如,如何用微分幾何的方法來證明一個關于葉狀流形上正數量曲率的著名定理,一直是對微分幾何學家的一個巨大挑戰。從2000年開始,張偉平對葉狀流形的正數量曲率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他在研究過程中嘗試了絕熱極限等多種方法,不斷修改研究思路;經過近16年的努力探索,張偉平終于給出了這一定理的微分幾何證明,得到國内外同行的高度認可……“數學是一門純粹而美麗的學問,值得畢生求索。” 張偉平說。

“如果做的是喜歡的事,持續用功就是享受”

與天津中環線一水之隔,南開大學省身樓獨立一隅,有扇窗幾乎每個深夜都透出燈光……這是張偉平的辦公室。長年累月,張偉平夜以繼日地泡在辦公室,沉浸在數學的世界裡;逢年過節,熱鬧與他無關,他經常為了一個新的想法靜靜思考很久……

“數學家每天都是星期天”,這是張偉平常說的一句話。他并不是指數學家的工作輕松惬意,而是說與數學打交道的每一天都令人愉悅。張偉平的日曆上從來沒有工作日與休息日之分,他每天都在精神飽滿地工作。

陳省身曾說:“假如一個數學家說他有偉大的直覺,千萬不要輕信,因為數學成果是一步步算出來的。”張偉平也認為,成果來自長期的用心積累。

2004年,陳省身先生去世,研究所所長的接力棒交到了40歲的張偉平手裡,“責任重大,但責無旁貸,唯有更加努力。”伴随着研究所的發展,張偉平兩鬓添了不少白發。他高興地看到研究所不斷前行:尤建功教授應邀在第二十八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唐梓洲教授榮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數學獎……

“數學研究論證過程中的艱難、困惑、欣喜……個中滋味,一言難盡。如果做的是喜歡的事,持續用功就是享受,而不是吃苦。”張偉平深知,讓中國數學強起來,需要中國數學界的集體努力。他積極參與和組織各種學術活動,支持其他數學家組織學術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訪問講學……他也經常與國際上的數學家開展合作,為中國數學界的發展搭建更多橋梁與紐帶。2014年,國際數學雜志《數學學報》刊登了張偉平與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麻小南教授合作的論文。“我們運用解析局部化的思想,解決了法國一位數學家在2006年提出的非緊空間上的幾何量子化猜想,對于這一猜想,學界之前研究了8年仍無定論。”張偉平說。

“我會更加努力地進行研究探索,培養更多新時代需要的數學人才”

因材施教、“一人一策”,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确定不同的研究課題;為學生作有關數學基礎和數學進展的報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指導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用紮實的學風、嚴謹的治學态度等帶領學生們不斷推進研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張偉平一直很看重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研究所内常見的景象是學生們三五成群,讨論着數學課題。每條走廊都有一面黑闆,便于随時演算,“我從來不強求學生們做什麼,隻要熱愛,他們自然會用功。”張偉平說。

“那是我在南開最快樂的一天。”畢業多年後,在新加坡一所大學工作的學生韓飛仍對導師張偉平的一次表揚念念不忘:攻讀碩士學位期間,韓飛向張偉平提出一個想法,學生在黑闆上演算,張偉平同時在草稿紙上算,一絲不苟,互相驗證。算到柳暗花明處,師生彼此會心一笑……

後來,韓飛提前一年畢業,其碩士論文獲得中國數學會頒發的“鐘家慶數學獎碩士獎”;韓飛還對一個困擾張偉平十幾年的問題給出了新的解法,發表在《微分幾何雜志》上。

談到對年輕人的期望,張偉平說:“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要多關注數學的‘無用’之用。就學術研究而言,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礎上錦上添花,固然值得肯定,但要真正做出原創性成果,才是最難得的。”

在張偉平看來,國内數學研究的發展勢頭很好,“這批年輕人潛力無限,代表了中國數學的未來。”張偉平說,“我會更加努力地進行研究探索,培養更多新時代需要的數學人才。”

■記者手記

帶動更多人愛上數學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谙數學簡潔之美的張偉平院士,要言不煩、條理清晰。對個人學術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他低調謙虛、點到為止;對國家數學學科建設,他樂觀堅定、思慮周詳……在他看來,數學從來與枯燥無關,而是值得一輩子為之付出的快樂之事。面對艱難險阻,他迎難而上、從未止步。

張偉平始終瞄準國際數學研究前沿,不斷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推動數學學科的發展,既是他的老師陳省身先生的夢想,也是他畢生奮鬥的目标。張偉平說,他希望帶動更多人愛上數學,期待更多優秀學子投身基礎科學研究。

如今,張偉平正在研究數學最前沿的狄拉克算子的理論及應用,在廣袤深邃的領域繼續探索,書寫屬于中國數學家的傳奇……《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4日 08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