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23:20:30

弱冠:男子二十歲,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這時眼舉行加冠禮,即頭上戴帽子。但二十歲的男子還比較年少,身體還不強壯,社會閱曆還不豐富,故稱“弱”,所謂冠就是帽子。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國學年齡别稱二)1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挑花粉紅,李花潔白,象征女子的嬌好容貌,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出自宋代範成大的《元夕後連陰》“夜飲厭厭非老伴,春陰漠漠是愁媒。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後來人們常常用來形容年輕貌美的女子,

摽梅之年:女子出嫁時的年齡,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出自《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而立之年:三十歲,意思是到了能夠自主生活,獨立承擔各種家庭、社會、國家責任的年齡、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國學年齡别稱二)2

不惑之年:四十歲。意思是,人到中年,經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社會閱曆豐富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天命之年:五十歲(,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聽天由命,而是努力作為,但是對結果看待的相對五十歲以前看淡很多,雖然仍然是廢寝忘食,但更加看重的是copy一切随緣。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出自《淮南子·鼠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幹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幹支,因而稱作“六十幹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稱作“花甲之年”。

還曆壽:是古代的一個年齡稱謂,指61歲的壽辰。由于按幹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曆”。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國學年齡别稱二)3

耳順之年:六十歲,因為這時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曆,見的人和事多了,有了足夠的經驗教訓,聽别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故稱六十歲為耳順之年。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之年: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因為社會生産力不發達,人們常常無力抗衡各種自然災害和傳染病流行,加之戰亂頻繁,人們的壽命長期在30~50歲左右徘徊,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很少,所以用古稀之年來指代七十歲。

喜壽,七十七歲的雅稱。因"喜"字的草書 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寫作“傘”,形似“八十”。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國學年齡别稱二)4

卒壽:90歲壽辰。因“卒”字的草體是“九和十”。

米壽:米壽是我國傳統的壽稱之一: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

白壽: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于養,故曰頤。”

國學八個方位叫法(國學年齡别稱二)5

茶壽:一百零八歲。之所以是一百零八歲的雅稱,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這些富有文化氣息的年齡别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表達了人們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健康長壽的不懈追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