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中,我們總能聽到很多農諺,它們看似沒有太多的道理,但卻是對生活現象的一種概述,深入的理解,大家就能知道,在這些俗語中有着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從中總結出深刻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對俗語有了更深的認識。那麼大家是否聽過“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農業諺語呢?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
2020年作為金鼠年,從農曆年來看有2個4月,第一個農曆4月對應的日期是4月23到5月22日,而第二個農曆4月即為5月23到6月20日。今天已經是5月23日,也就是說閏四月的第一天已經到來。閏4月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時間點,一般間隔8年或者11年就會循環一次,但下一次閏四月則為38年後,也就是2058年,從這一點來看,閏四月還是挺難得的。
2020年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不管是陰曆還是陽曆都為閏年,畢竟今年的2月份為29天,全年則為366天;從農曆庚子年來看,今年有384天。很多人可能問,為何會有閏年這一說法呢?其實每4年就會迎來一個輪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長則是365天5時48分46秒,不過我們所計算的一年時間為365天,這樣的話就會比公轉一年的時間短上0.24天,4年則是短了0.96天。
因此在4年後人們就會額外的增加一天,這就形成了閏年,此時的2月份會比以往多一天,也就是29天。不過農曆的閏月就顯得很是複雜了,閏哪個月需要和對應的節氣共同判斷。
“閏四月吃樹葉”的涵義“閏四月吃樹葉”其實說的就是這一年閏四月的話,那莊稼的收成就會變差,此時隻能依靠吃樹葉謀生了,也就意味着當年出現了荒年,莊稼的收成不是太好,通常來說,在每年的4月份剛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此時新的糧食還在生長中,但陳糧食卻已經剩得不多了。但大家需要多儲備30天的糧食才可以。
對于老農來說,聽到閏四月很是膽怯,畢竟在很多年份裡,四月都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而閏四月就意味着倒春寒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這一時期降溫,對農作物的打擊是非常大的。要知道4月時萬物已經重新散發新生命,此時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旦出現了大降溫的話,自然是讓莊稼減産減收,嚴重的可能會絕收。
在古代那個民以食為天的年代,一旦天氣不是太好,那對農民的生活影響可就非常大了,畢竟本身的糧食産量都低,再遇到減産,一整年都難有太好的收入。
今年的北方天氣還真的不是太好。冰雹、倒春寒的天氣頻頻來犯,即便是5月份了,可山東已經經受了3次冰雹的打擊,不少水果受到打擊,以至于紛紛掉落,殘次果太多,農民對此很是頭疼。
不過即便是出現了倒春寒,以今天的農業技術,也不需要擔心會“吃樹葉”,畢竟我國的糧食儲備非常大,且我國幅員遼闊,華北地區受災,其他地方受影響就很少了,大家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