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馬戲團 | 文
注:涉及相關作品劇透。
《愛死機》第三季播出已經快半個月了,這個科幻動畫曾被人稱為神劇,可惜到第二季,質量垮了。
好在第三季的口碑回升,引得很多人做了劇集剖析。關于第三季的内容解析,已經有太多人讨論過了。所以我們今天從一個有點特别的角度去聊聊這部劇,關于愛死機,但又不止關于它。
說到《愛死機》第三季的變化,我們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其質量的回升,限制級的風格也回歸了一半。不過你發現了嗎,其實這一季還有個變化——它對人類的否定,變得愈發明顯。
沒錯,幾乎每一集,好像都在否定人類的某一方面。
比如第一集,它承接第一季的故事:三個機器人在人類滅絕的地球上遊蕩,從骸骨和廢墟,來推斷人類是如何滅亡的。
第一季中,三個機器人還有點可愛,諷刺也是佐料。這一季裡,它們對人類的嘲諷卻直接拉滿,極為憤世嫉俗。三個機器人嘲諷政治、階級差距,嘲諷人類的AI和太空技術,仿佛人類的滅絕隻是個笑話,甚至帶點複仇般的快意。
這種嘲諷,延續到了《迷你亡魂之夜》。這是一個模仿《活死人之夜》的短片,說了人類被喪屍團滅的故事。短片全程用加速的方式拍攝,讓人類的末日顯得極為滑稽,像是《發條橙》裡用加速拍攝的某個片段。
最後,人類嗝屁,視角拉到宇宙的尺度上,發現人類文明的覆滅不過是個屁——它真的用放屁的音效去展示了這一刻。讓人想起艾略特的詩:“世界就是這樣終結的,不是一聲巨響,而是一聲歎息。”
隻不過現在,連歎息都不是了。
這種對人類的嘲諷和否定,是科幻和恐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在《愛死機》前兩季裡也有很多。但這一季裡,它的含量有點過濃。
我們可以看看這一季中,其他幾集裡對人類的否定。
第二集《差勁旅行》裡,一船人除了勇氣十足的船長,全是自私懦弱的人,為了自己活命,不惜将怪物引向小鎮,不在意會不會引發屠戮。
第三集《機器的脈動》足夠浪漫,說了一個人将靈魂與機械星球的AI融合的故事。但就像是這類作品的巅峰《索拉裡斯星》,它說的不止是靈魂的永恒,還有對人類一貫存在方式的質疑,認為它是原始的。不過這一集可能是反人類含量最低的了。
第五集《殺戮小隊開殺》是個沒什麼内涵的番茄醬片,說了一群美軍士兵和機械熊對抗的故事。然而這些士兵粗鄙、自大、弱小(相比于機械);當機械熊進攻時,士兵的第一反應是潰逃,友方機器人卻選擇以死相搏。士兵臨死前還要玩個ntr的爛梗,最後,就算士兵“戰勝”了機械熊,也被一顆手雷同歸于盡。
考慮到這集裡有一堆《拯救大兵瑞恩》的彩蛋,它的嘲諷度簡直拉滿了。
然後是《蟲群》:人類自大地想奴役看似原始的蟲族,卻觸發了蟲族的保護機制,喚醒了智力超高的母蟲,瞬秒主角。而當母蟲說,曾有多個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想要奴役蟲族,卻都反被奴役了時,主角依舊認為隻要人類戰隊趕來,蟲群就會被打敗。
《梅森的老鼠》裡,世界經過了三戰,一群老鼠在谷倉中進化。一個老頭為了清除這些老鼠,買了台殘忍的機器,對老鼠們大殺特殺。直到老鼠讓他想起自己曾經曆過的戰争,讓他反水幫老鼠打壞了自己的機器。
這個短片倒是以老頭和老鼠的和解結束了,看似光明。但就是讓人想起那些糟糕的笑話:當列強停止入侵,他們就相信自己變成了恩人。然而如果人類放任老鼠飛速進化,那人類的未來又難以預料。羅馬和迦太基的模闆——這是文明一直以來的困境。
第七集《隧道墓穴》雖然給了一個含糊不清的結局,但不論怎麼解讀,它的大部分都(又)是在借一群士兵,凸顯人類的自大和脆弱。最後當那個看着像克蘇魯的boss出場時,我們又回到了克蘇魯故事最标配的“人類的存在渺小如沙”。
讨論度最高的《吉巴羅》,起初被認為是對拉美曆史中征服與掠奪的隐喻,後來導演澄清自己隻是在展示扭曲的兩性關系。而不論它到底拍的是什麼,都改變不了它展示的是人性的醜陋:虛僞和貪婪、弱小而愚蠢。最後,自然是以人類的敗北結束,主角一路摧毀,直到沉入前人的骸骨堆。
看出來了吧,這一季的《愛死機》裡,雖然也有對人性之光的塑造,但它大半時間都在刻畫人類的愚蠢和自大,對人性,以及人類社會花式否認。因為短片本身長度所決定的局限性視角,讓這種立場沒顯得太悲觀;但它好像真挺不爽人類的。
所有這些情節,都能被歸納成如今很多年輕人喜歡說的一句口頭禅:“累了,毀滅吧”;想更貼切一點,可以在前面再加上一個“md”。
其實,這個現象,還不止發生在《愛死機》第三季身上。仔細想想,近五年來,好像越來越多的作品都開始走這個路線了。
當然,不是說之前沒人寫這種故事,或者它一定在變多。既然有人能在150年前寫出《馬爾多羅之歌》這種熱情似火,又極度反人類的詩集,這種主題肯定不是新東西。我也沒法做個數據統計來證明這種傾向。
隻是說,從體感上來看,這類作品的數量好像在增加。
比如,2016年,我們有主角拯救小鎮被毀的《你的名字》,2019年,我們看到了“幹脆讓人類面對災難吧”的《天氣之子》。
13年,大家在為《進擊的巨人》爆燃;去年,我們看着艾倫發動地鳴滅世。就算幸存的人,最終也走向了一個虛無主義的結局:一切都是沒意義的,人類注定困在互相毀滅的輪回裡。
以前的災難片,講的是人類如何面對天災求生,偶爾出幾個反派,可能都要展示下一閃而過的人性之光。
而最近最火的災難片,是同為網飛的《不要擡頭》。它說的是愚蠢的人類和政客就是不願相信有隕石要撞擊地球了,于是,電影變成描述人類一路作死,作到讓人咬牙切齒,最後終于毀滅——人類的滅絕被拍成了爽片裡的發洩點。
而且,這題材不止是數量在變多,性質好像也變了,它變得更憤世嫉俗,更虛無主義。
在科幻的黃金時代,對人類的否認就是個流行的主題,但當時它是不一樣的。阿西莫夫和克拉克代表了當時對這種主題的兩種處理方式:阿西莫夫喜歡用人類自身的潛力,襯托當下的人類有多原始,就像《永恒的終結》。
而克拉克,則喜歡用一個強大的外部力量來襯托人類的渺小,比如《與拉瑪相會》。就算人類變得更高級,也會徹底擺脫現有的存在方式,比如《童年的終結》。
《太空漫遊2001》也是
然而他們很少否定人類的意義,更不會把人的末日描繪成一個笑話,讓人類的滅亡顯得像複仇。
《進擊的巨人》中,不少東西其實有點像漫畫版的《風之谷》:末世、巨神兵、被改造過的人類、地鳴和王蟲海嘯,以及最初是個正派,最後卻在某種程度上滅世的主角。
地鳴
《風之谷》
漫畫版的《風之谷》和電影版完全不同,其實很緻郁。它和《進擊的巨人》一樣,把人類放到了一個幾乎注定滅絕的困境中。可《風之谷》選擇了就算在絕境中,人類也要延續自己的存在,在一個絕望的開放結局中,為生命賦予了意義。
就連賽博朋克都變了。現在提到賽博朋克,大家好像就覺得很消極,就像《上行戰場》和《賽博朋克2077》:所有人都被無形的資本力量壓迫,社會無法改變,一切都是徒勞的,你隻能帶着心傷逃離夜之城,雖然你其實無路可逃。
這幾年很火的賽博朋克漫畫《東京幽靈》,更是直接否定了科技的意義,它把靠高科技生活的人,以及科技本身,都刻畫得危險又醜陋。
但你去看早一點的賽博朋克,比如《雪崩》《神經漫遊者》和《黑客帝國》,它們的結尾,都迎來了某種進步,也有某種東西被治愈。這種風格的開山作《真名實姓》結局更是震撼,而且它開創了《機器的脈動》這類故事的先河:一個臨死的人類(艾莉)将靈魂獻給AI,使它覺醒。
“幾年、幾十年、上百年之後……是千年盛世和艾莉”——我至今依舊記得故事的最後一句話,仿佛在向蕭瑟的未來宣戰。
就連罐頭遊戲大哥育碧,好像都沒逃過這個潮流。雖然《孤島驚魂》系列一直就在讓主角當工具人,混淆反派和正派的邊界,但其主基調是代表善的一方對抗罪惡,隻是有時善會被利用。哪怕在《孤島驚魂5》這種人類差點玩完的劇情裡,善其實也沒被毀滅,隻是被打倒了,你能在衆多同伴身上看到正義。
可到了《孤島驚魂6》,你面對的是一個毫無希望的拉美國家,從頭到尾,你看不到這個國家的出路,它隻會繼續下墜,無法被拯救。你的隊友、敵人,都是自私且虛僞的,隻剩下一副虛無主義的人類繪卷。
這份名單還可以繼續,但應該沒必要了。可能真的從某一刻開始,我們對現代社會,對未來,甚至對人性,乃至人類生存的現狀都産生了失望。這種失望是全人類的,所以它影響了這幾年我們看到的各種作品。
疫情、戰争、紛争、蕭條……陰影在宏觀尺度上籠罩,被高科技支撐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我們好像沒變得更幸福;而信息攝入渠道的升級,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負面信息。
回到微觀,生活的壓力和壓抑轉為人之間的争吵,攻擊性和無力感在網絡和現實彌漫,人們魔怔到了甚至把魔怔這個詞都變得随意。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怎麼會不失望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做什麼?或者說,能做什麼?
首先,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做,擁抱這份虛無主義。
對于疲憊的人來說,躺平是最好的選擇,但躺平隻是個烏托邦,甚至末日沒準都是個烏托邦。俄國作家安德列耶夫曾在《撒旦日記》中寫過一句話,大概是:他害怕的不是人類将滅亡,而是他們将永遠墜向末日,永遠到不了終點,永遠堕落。
就像是博斯著名的《幹草車》:三聯畫中,左邊為天堂,右邊為地獄,而中間是背離了天堂,向着地獄進發的人間。然而畫是凝固的,人間永遠到達不了地獄,隻會停滞在那永恒的亂舞群魔中。
或者,我們可以直面這份警示,然後嘗試改變。
如果這世上真的存在預兆,那它肯定不是從天而降的青蛙雨,而是藏在我們創造的故事裡。而現在我們從預兆中看到的東西,不怎麼好。
很多人說,《愛死機》第三季該改名了,它隻有死亡和機器人,沒有愛。但沒準,它的愛就在這份愛的缺席中。
辛辣的嘲諷源于憤怒和失望,如果不是對那些被摧毀的美好事物抱有遺憾,誰會如此盡力地嘲諷呢?
但憤世嫉俗和虛無主義真能導緻什麼好結果嗎?互聯網上大量侮辱性和攻擊性的“抽象文化”,難道最初不都源于對某種惡劣現象的不滿?但它們最後總是隻剩下歹毒的惡意,沒有改變任何事;它讓人發洩,同時讓更多人變得需要發洩。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厭倦這些自我嘲諷和否定的。自嘲總是無法擺脫無力感,那種對改變命運的無力。但既然這麼多人都開始自嘲和自我否定,那是不是其實,已經有足夠多的人無法忍受現狀,願意做出改變了呢。
應該沒人知道到底該做什麼,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但至少,在我們觸手可及的範圍内,不要展現那麼多的惡意,不要抛灑這麼多的憤怒,不要對溫和和信任這麼嗤之以鼻,可能真的會有用。
這是個非常天真的想法,但至少它比讓老人和老鼠坐下來喝啤酒要成熟一些。
透過《愛死機》第三季,我們好像看到了一個有點糟糕的東西:虛無主義正在蔓延,雖然我也希望這是錯覺。看完這九個短片,我确實有點懷念那些沒這麼虛無主義的末世作品,哪怕它們同樣在描繪人的醜陋和毀滅。
在《尼爾:機械紀元》中,人類早已在謊言背後滅絕,留下的隻有一句空洞的“為了人類的榮耀”。但在遊戲的credit中,遊戲卻用一個奇妙的方式,發掘出了玩家心中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你會在那首三個人種合唱的《Weight of the World》中,想起那句原本空洞的口号。所以我想哪怕是橫尾太郎這種刀片專業戶,也沒那麼虛無主義。
我們是玩遊戲、看漫畫的一代,在傳統的觀念下,“不願長大”、“過于天真”這樣的标簽和我們如影随形。那既然我們如此天真,身負這麼多虛幻的英雄夢,沒準恰恰更該相信那些天真的英雄和希望:災難可以被拯救,世界能被改變。
說到底,不過是又一次信仰之躍罷了,和《機器的脈動》中一樣,選擇躍向勇氣,躍向改變。
時代可能會變得更糟,但這些老派的光明,要是依舊能有人孜孜不倦地講述它們,該有多好。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