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ar技術有哪些已經實現的

ar技術有哪些已經實現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18:19:34

ar技術有哪些已經實現的(AR這七年距離下一代計算平台)1

第四屆進博會上愛普生展示AR智能眼鏡。圖/IC photo

近日羅永浩正式官宣其新創業公司Thin Red Line(意為:細紅線)。此前其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并将選擇AR方向再度創業,“我們相信 AR 就是下一代計算平台”。

AR再次成為行業熱點。目前國際互聯網巨頭如Meta、谷歌紛紛布局AR,蘋果也不斷傳出消息正在研發AR,甚至沃爾瑪也宣布将收購AR技術公司Memomi。國内騰訊、字節跳動等也在收購AR公司。

AR(Augmented Reality),直譯為增強現實,是一種能将虛拟信息與真實世界結合的技術,最典型的應用就是各類“變臉”自拍特效。AR也被認為是進入元宇宙的入口之一,在元宇宙的世界,AR技術提供的“沉浸感”不可或缺。

2015年至2017年間,AR技術曾在國内掀起一波創業浪潮,但風口最終消退,一部分AR公司撤資轉行,少部分沉澱下來的AR企業則轉向了B端。不過,能在C端突破更大的市場,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是所有AR公司夢寐以求的目标。

這一天何時能夠到來?貝殼财經記者采訪多名AR行業創業者、從業者後發現,與其他新興技術不同,要想達到由AR技術主導的元宇宙,除了AR技術本身外,還需要海量的三維内容、足夠讓人沉浸的光學技術、與之配套的雲端計算能力,這一切短時間内或難以達成。

從進入國内市場至今,AR技術已經發展了七年,随着近幾年新技術的出現,AR産品正在積蓄力量,準備在元宇宙浪潮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第一把火沒燒多久,融資上億也隻能撐兩年

2015年至2017年間,受一度爆火的谷歌眼鏡和AR遊戲《寶可夢GO》影響,AR技術曾在國内掀起一波創業浪潮。

北京力昇科技負責人東源有過在AR行業創業的經曆,2016年至2017年間,他開發了主要聚焦兒童學習的“AR地球儀”和“AR卡片”。隻要打開手機攝像頭對準地球儀和卡片,就能夠看到相應的動物或者建築物,并配有相應的講解和互動,其實現形式與《寶可夢GO》類似。

不過,目前該産品已經在網購平台下架。東源告訴貝殼财經記者,成本過高是AR産品最大的問題。他算了一筆賬,“我們的AR産品的技術隊伍除了程序員外,還需要模型師、動畫師、美工等,再加上商務、市場、行政,100多人的團隊一個月産生200多萬成本,一年就是兩三千萬的工資支出,再加上運營時需要投入雲服務器等,融資規模不上億連兩年都活不了。”

相比極高的投入,AR産品能夠産生的盈利難以覆蓋成本。貝殼财經記者搜索發現,目前平台上仍然在售的AR地球儀售價大多在100元至500元,購買人群多是以教育目的買給孩子的家長。

貝殼财經記者發現,AR之所以能夠成為熱點,是因為它所帶來的體驗感超過了手機和傳統電腦,對于習慣了當前交互形式的人們而言,AR技術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其限制主要在于仍然不夠舒适的消費體驗和過高的成本。

種種原因下,慘淡的銷量導緻AR行業無法持續,更無法吸引開發者進入,最終整個行業生态逐漸貧瘠,被迫淡出公衆的視野。

“2015年後,國内湧現出了非常多的VR、AR品牌,大部分都是做C端市場的,但後來許多企業都慢慢消失了。”杭州靈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兼EBG事業群總裁向文傑告訴貝殼财經記者,“留下來的企業大部分都在B端找到了新的市場。”

從C端湧向B端,AR技術在慢慢積累

“發現C端的路‘不好走’後,谷歌和微軟開始面向B端和G端提供服務,微軟的AR眼鏡甚至拿到了美國政府218.8億美元的大單。”向文傑表示。

據外媒報道,一個标準版的HoloLens頭戴設備售價3500美元,能夠用來查看實際環境中的全息圖像,并可以使用手勢和語音進行交互,能夠顯示地圖和指南針,通過熱成像顯示黑暗中的人,其潛在應用讓美方心甘情願為AR眼鏡昂貴的價格買單。

在國内,不少AR企業也在B端找到了應用場景,如國内AR軟硬件産品開發平台杭州靈伴科技生産的5G工業防爆AR頭盔Rokid X-Craft,該産品可以“套”在标準安全帽上,利用可視化交互彌補人工缺口、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目前已經被中石油集團應用于油田巡檢作業。

華創證券發布研報稱,從下遊應用來看,AR 可用于工業制造、購物、與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結合等多個場景。“商用市場方面,AR頭盔可以使用于化工、電力、軌交等工人作業領域。”

向文傑認為,從2015年到2022年這七年間,AR和VR行業也産生了相當多的技術積累,包括渲染、分辨率、舒适度、續航等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

以AR眼鏡為例,谷歌眼鏡在最初研發時采用的棱鏡技術存在棱鏡厚度較高,導緻産品難以輕薄、便捷化,難以提升可視角度。此後,光學技術經曆了棱鏡、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導等光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光波導技術已經成為了AR眼鏡的主流解決方案,該技術利用全反射原理解決光學橫向傳輸問題,使産品鏡片薄、重量輕,與普通眼鏡形态相似,目前微軟Hololens和Rokid Glass 2都應用了該技術。

知名咨詢機構Digitimes的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全球AR增強現實産品出貨量有望達到135萬台,同比增長約309%,2022年至2025年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約121.4%。

面向元宇宙,AR産品能否“重回C端”?

要想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AR必須在C端占據一席之地。貝殼财經記者發現,各大AR眼鏡廠商在2022年也紛紛推出了新産品。

7月6日,貝殼财經記者在京東以AR眼鏡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排行前列的雷鳥Air AR智能眼鏡、Rokid Air AR眼鏡價格售價在3000元左右,銷量和評價均達到了1000 ,而微軟的HoloLens2售價達到了接近3萬元,國産AR眼鏡在價格上已經與中端智能手機相差無幾。

“AR眼鏡在2020年開始逐漸重新回到了C端‘戰場’。”向文傑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AR眼鏡将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整個市場會熱起來。”

貝殼财經記者注意到,受元宇宙和數字藏品興起的“帶動”作用影響,目前面向C端的AR産品正在逐漸增多。

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今年與敦煌文創、徐悲鴻美術館合作推出了既有實物,又可以掃碼後觀看三維動畫的AR數字文創産品,在上架後迅速售罄。商湯科技數字空間事業群數字文娛事業部總經理栾青告訴貝殼财經記者,AR是最自然的人機交互,有着巨大的應用空間。但是AR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内容的載體,如果沒有相關的内容生态,也會影響用戶在AR世界的體驗。

正如掃碼AR地球儀出現的動畫内容需要動畫美工與3D建模師,AR内容的呈現需要很高的人工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盈利,也隻有大廠有能力投入,這就形成了非常大的瓶頸。”栾青說。

在她看來,如果AR内容可以通過AI技術替代人工制作,成本就能大大降低,制作周期也能大幅縮減,這也是商湯科技希望通過AI進行“降本增效”的方向之一,“AR在許多場景都有着非常好的應用,包括文旅方面的探索和文創藝術方面的應用,這存在着一個教育市場的過程。近兩年我們看到客戶對AR的體驗和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公司也一直在努力推進上下遊産業鍊的布局,包括硬件生态和内容生态。”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對AR産品的發展表示謹慎。目前,在元宇宙路上走得最深的當屬已經改名為“Meta”的Facebook,但其在大規模投入VR、AR等相關産品後,業績和股價表現并未盡如人意。

6月22日,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台發表預測稱,Meta 推遲了2024年之後的所有新耳機/AR/MR硬件項目,将2022年的出貨量預測從1000萬-1100萬下調至700萬-800萬,下降25%-35%。

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不是代替而是增加

AR 眼鏡以其輕量化、便捷化優勢廣受關注,華創證券認為,AR 技術與近視鏡片相結合,未來将有希望發展為手機、電腦之外的個人“第三塊屏幕”。

向文傑表示,AR眼鏡即便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或者“第三代計算終端”,也不能代替手機和電腦的作用,“雖然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但我們的很多工作仍然需要在電腦上完成,AR眼鏡不會取代手機,而是做了一個‘增量’。”

向文傑預計,在B端,AR眼鏡十年之内就能成為第三代計算終端,C端的發展也不會距離這個時間點很遙遠,“現在AR産品的發展階段非常像2005年到2007年的智能手機,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AR産品帶來的想象空間不僅如此。“我們曾經想開發一個能夠‘掃描萬物’的App,例如通過手機掃描某個物品,就可以跳出關于這件物品的信息提示,以及讓各類應用提供方提供小遊戲、教育、閱讀等内容。”東源說。

在一些科幻電影中,AR技術能夠做到的更多,例如直接使用三維投影将遠方的人像投射到現實空間。目前不少文藝晚會的現場已經能夠做到使用AR技術讓三維動畫人物與真實人物“同場獻藝”,但這隻能通過鏡頭看到。“在現實場景中重現全息投影是很受限制的,這在太陽底下幾乎完全無法做到,而且光線受空間環境影響也很大,因此目前許多AR場景隻能在手機中呈現。”東源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

“AR産品的信息交流界面是三維、立體的,它的信息濃度更高,因此我認為它會在下一代互聯網中帶給大家更加沉浸的體驗。”栾青告訴記者,“如果單單限制在手機上,是無法突破視場角的限制的,其最理想的狀态是實現透明介質的空間投影,但這方面的技術限制仍然很多,目前AR産品的硬件載體還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狀态,我們整個上下遊産業鍊還在不斷突破和努力的過程當中。”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徐超 校對 李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