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天暑氣已去寒冬未至

秋天暑氣已去寒冬未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0 13:51:25

【網絡中國節·詩畫節氣】

大暑:盛夏農事忙 珍重待秋風

作者:侯楠楠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将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陸生螢火蟲産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變來的。大暑節氣正值“三伏”的中伏階段,此時桑拿天到來,大地就像蒸籠,悶熱潮濕。但“七下八上”的時節,北方陸續進入雨季,雨水帶來些許涼意,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俗語雲“冬吃蘿蔔夏吃姜”,盛暑時節,山西、河南等地有“曬伏姜”的習俗。人們在三伏天時将生姜切片或榨汁,與紅糖拌勻後裝入容器,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後食用。夏季貪涼,吃過伏姜後,身體會發熱出汗,帶走身體裡的寒氣,是種反向的養生智慧。

秋天暑氣已去寒冬未至(大暑盛夏農事忙)1

(點擊圖片觀看動态海報)

《敦煌二十四節氣》原畫出自《不可思議的敦煌·與萬物共生長》創作展——最佳創作團隊獎「豆莢創意」小朋友們的集體創作。動畫制作:滿晨

除了曬伏姜,廣東人會在大暑時吃仙草,而在清代京師地區,時鮮佳肴就更多了。據載,京師“盛暑食飲,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調冰,佳人雪藕……總以白蓮為上,不但果菜皆宜,曬粉尤為佳品也。且有鮮菱、芡實、茨菇、桃仁,冰湃下酒,鮮美無比。其蓮藕芡菱,涼水河最勝,有坊曰十裡荷香。”

大暑所在的農曆六月也稱“荷月”,此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荷花開得正盛,是盛夏時節最清涼美好之所在。蘇州一帶還将農曆六月二十四作為荷花的生日,人們在這一天泛舟賞荷,消夏納涼。

除此之外,浙江台州葭芷一帶還有送“大暑船”的習俗。據民間傳說,清同治年間,當地有病疫流行,大暑日前後尤為嚴重,人們認為是五位掌管瘟疫的神仙帶來的災禍。葭芷地處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商定在大暑日這一天集體供奉“五聖”,将滿載供品的“大暑船”送至椒江口外,以求送走瘟疫,保佑人們身體健康。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大暑時節到底有多熱?北宋書法家蔡襄寫有标題就很直白的《暑熱帖》:“暑熱,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複。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缰鎖如此,可歎可歎!”什麼心靜自然涼,都是騙人的,根本沒地方可躲好嗎?

米芾就不一樣了。他也有一件書法作品,叫《逃暑帖》:“芾逃暑山,幸茲安适。人生幻法中,為虐而熱而惱。諺以貴所同者熱耳。訝摯在清之中,南山之陰。”米芾當時擔任一個閑職,上班不用打卡,所以幹脆在暑熱之時“逃”進深山之中,樂得清淨又享得清涼。

還有更機智的王鉷,在家也能“人工降雨”。唐代《封氏聞見記》中記載唐玄宗時期禦史大夫王鉷家裡建有“自雨亭”,“從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王鉷讓人通過水車等将水引到屋頂上,水沿着屋檐流下,如同降雨一般,涼快卻也奢侈。

不過,人們“苦夏”,農作物卻“樂夏”。從氣象物候可以看出,大暑的節氣特點是高溫濕熱,這樣的氣候對稻作農業豐收大有好處,是農作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農諺曰:“稻在田裡熱了笑,人在屋裡熱了跳”“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不酷熱,五谷不多結”。雖是大暑時節,農人一刻也不得閑,特别是對于種植雙季稻的地區,“早稻搶日,晚稻搶時”,此時人們要及時收割早稻,還要兼顧種植晚稻,才能确保糧食豐收。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吃得簡單、不社交也不買衣服,白居易過得很“低欲望”,好像做什麼都沒有心氣。實際上,大暑伴着蟬鳴,是盛夏的最後樂章。夏季獨有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已經準備退場。想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酷暑都有些值得珍惜了?

光明網×敦煌畫院出品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