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因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近現代白話散文中最脍炙人口的了。可是,對于許許多多小夥伴們來說,可就不那麼賞心惬意了,因為課後習題之一是要求全文背誦的。
首先,這篇文章并不算短,一千多字總是有的,還有一些用“通感”手法寫成的句子讓人琢磨不透,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就更增添其難度。再加上當時也不明白這篇課文究竟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因此,朱自清先生在我的印象中,其實并沒有多少的好感。
時隔多年之後讀這篇文章,我才忽然間體會到其中的妙處;然而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橫亘在我的面前,就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一句中的“田田”兩個字不知是什麼意思。——當年不成為問題的,現在卻是最大的問題。
手機浏覽器上查找的結果是這樣的:
“意指蓮葉,形容荷葉相連、盛密的樣子,又引申出形容鮮碧的、濃郁的意思。現代漢語中多以形容詞為主,來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應用見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這就讓我很不能滿意。我因為讀不懂這篇文章中的文字而查找資料,你卻用這篇文章中的文字當作資料,這不是拿着“?”去化解“?”,最後剩下的還仍然是“?”嗎?
再查,大多是如此說法。
還好,我早就知道這裡的“田田”其實是出自漢代的樂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既然如此,那我就查這首詩好了。
然而,然而,查找到的結果仍然是大同小異,——是“荷葉茂盛相連”的意思。
我難道不知道“田田”是指“荷葉茂盛相連”的意思嗎?但是,這是引申義,而不是其本義,我想知道的是“田田”究竟為什麼會有“荷葉茂盛相連”的意思。
不得已,我隻有自己試着求解了。
我認為要求解“田田”的本義,就必須先了解“田”字的本義;要了解“田字的本義,最好的辦法還是先從甲骨文入手,看一看“田”字最初的情形是什麼樣子的?
那麼,我就來上圖片:
這三幅圖片都是我在網上查找到的。
從這三幅圖片我們可以知道,“田”字本來就是農田土地的象形畫。最初寫作“囲”的形式,慢慢簡化成“田”。由此看來,今天“田地,水田”依然是幾千年前的造字之本義。
那麼,“田田”怎麼就成了荷葉茂盛相連的意思呢?
我認為這完全是一些人不動腦筋的牽強附會和“想當然爾”。
“田田”其實就是“田”的疊加态,本義指田地多或廣大。引申義就是“很多,一眼望不過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本來的意思是說江南的蓮葉“很多,一眼望不過來”。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也完全是遵從這個意思借用過來的。
不信,我們可以用“替代”法試試: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很多’的葉子”——替代文(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葉子”——替代文(二)。
怎麼樣?後面這兩個句子讀起來也還算順暢吧?
也許有人會說,這恐怕也隻是你自己的牽強附會和想當然爾;那麼,我就來舉旁證。
《禮記·問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三日而斂,在床曰屍,在棺曰柩,動屍舉柩,哭踴無數。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氣盛,故袒而踴之,所以動體安心下氣也。婦人不宜袒,故發胸擊心爵踴,殷殷田田,如壞牆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這一段文字不難理解,意思是說:親人(父或母)死後,要等到第三日才能入斂,沒入斂時是屍體;入斂到棺材裡就是“柩”。在入斂和擡起棺材準備入葬時,要一邊哭一邊頓足,表示自己的悲傷之情很盛大,(男人)還要脫掉自己的一支衣袖,不這樣不足以宣洩哀情。婦人不宜袒露,就隻能一邊頓足,一邊捶打自己的胸口,“嘭嘭嘭嘭”的聲音,就像是房倒屋塌一般,哀痛之情到了極點。
在原文中,形容婦人捶打自己的胸口發出的聲音時用了“殷殷田田”四個字。那麼,什麼是“殷殷田田”呢?
我的解釋是:
“殷殷”就是急切的樣子;如“殷切渴望”,“殷切教導”之類。
“田田”就是多,重複再重複。
“殷殷田田”就是婦人捶打自己的胸口又急又猛,發出的聲音就像倒掉了土牆一般“轟轟隆隆”。
這裡的“田田”與“蓮葉何田田”的“田田”是一個意思,都是指代“多,很多”。
那麼,結論出來了“蓮葉何田田”的“田田”隻是指荷葉的多,很多,一眼望不到邊,并沒有茂盛的意思。
但是,一旦荷葉多到一眼望不邊,茂盛的意思自然就存在了,也難怪有人會當作“茂盛”解。
我們讀書作文,要像曹雪芹一樣“追蹤蹑迹,不可稍加穿鑿附會。”又要像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一樣,要“處處留心,萬不可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
不然的話,會讓人笑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