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詞量是根本
詞彙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甚至有人說,“得詞彙者, 得天下”。于是,各種詞彙記憶法為拯救我們于“記了忘,忘了記”的水深火熱中,使出了渾身解數。
發音記憶者有之、聯想記憶者有之、思維導圖記憶者有之、諧音記憶者有之、口訣記憶者有之、編故事記憶者也有之、拆解單個字母者有之。
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綜觀這些主流的、非主流的詞彙記憶法,都是在詞彙的聲音、外形、拼寫等表面上做文章,難以企及詞彙的内在。而詞根、詞綴記憶法雖然在小範圍内被認可,卻又陷入了“蜻蜓點水”的誤區,陷入了詞根、詞綴難記、難懂的僵局。
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真正能讓人們值得花時間去學習,值得人們去驗證其有效性?
二、漢字的發展過程
在記憶英語單詞之前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漢字6000多年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甲骨文- 金文→小篆-隸書- 楷書→行書
(商)(周)(秦)(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漢字主要分為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三類。
一類: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狀的。這些是狹義上的象形字。
二類:會意字:如兩個“木”組成一個“林”字,兩個“火”組成一 個“炎"字。指用會意法造出的字。
三類:形聲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通常是兩個字符組成的複合 體,由表示意義範疇的形旁(意符)和表示聲音類别的聲旁(聲符)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 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形聲字是最能量産的造字形式。
我們現在所學的漢字絕大部分都是形聲字!!
三、英語的發展過程
我們再來看看英語的發展過程:
1、古英語時期(又稱盎格魯-薩克森時期公元450-1100年)
由于全國長期沒有統一,所以古英語時期存在着多種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種:西薩克森語,肯特語,莫西亞語和北恩布裡亞語。
2、中古英語時期(公元1100-1500年)
在中古英語時期,英語曆經了劇烈變化。詞尾變化大多消失,名詞的詞性也消失了。詞序,虛詞和語調成了表示句子關系的主要手段。
3、現代英語時期(1500年)
如果說閱讀中古英語以前的英語仿佛是在讀另外一種語言(歐美國家普通的人是讀不懂古籍的),那麼十六世紀以後的英語與當代的英語的差别也就不那麼明顯了,隻有詞彙不斷地擴大和豐富。
印歐語系為世界上主要語系之一,包含上百種語言與方言,現在世界上現存的印歐語系的語言有大約445種(數據來源:Ehnologue)。 母語人數超過一億的印歐語言為西班牙語(Spanish)、英語(English)、 印地語(Hindi)、 俄語 (Russian)、孟加拉語(Bengal)等。
英語的發展就是歐洲文化的大融合,互聯網時代英語更成為來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單詞的數量呈幾何數量增長。
有研究發現,以英語為母語者經過 23-24 周(半年)的學習,即可熟練掌握荷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等語言。中國人在同樣時長的學習後,通常連美國動畫片都看不太懂。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就應該能夠明白,漢字和英語根本就不屬于同一個語系,他們的組成方式、思維方式、語法形态與漢語根本就毫無關系。中國人學英語,與其說是在學英語,還不如說是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這就是我們學英語為什麼那麼難,那麼痛苦的原因。
面對浩瀚如煙的英語單詞,面對五花八門的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到底我們如何做出取舍?
英語單詞的終極記憶法到底是什麼?
限于篇幅,咱們下期再細細分析,下期分析現有單詞記憶法的優缺點。
關注小編不迷路,感謝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