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杭之争”由來已久,南京和杭州同為省會城市,毗鄰上海都會,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雙翼,孰強孰弱争論不休。伴随南京都市圈成為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城市之争已上升到都市圈之争,杭州都市圈擦掌磨拳。我們多維度比較分析兩圈的發展情況,從核心城市的引領到都市圈的均衡,兩圈頗有各自風采。
根據《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揚州、鎮江、淮安、宣城、馬鞍山、滁州、蕪湖八座城市和常州的溧陽、金壇(為方便讨論,縣級市不列入後文地級市的對比)。
根據《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衢州、黃山六座城市。
1、都市圈概覽
南京都市圈總量規模更大,但杭州都市圈在城市發展質量、市場培育以及城際聯系度等方面表現良好。
各項指标對比(2021年) | ||
面積 |
5.32萬平方公裡 |
6.54萬平方公裡 |
常住人口 |
3008萬人 |
3422萬人 |
流動人口 |
420萬人 |
63萬人 |
GDP總量 |
37737億元 |
44303億元 |
城均GDP |
6289.6億元 |
5537.9億元 |
世界500強企業 |
阿裡巴巴、吉利控股、海亮集團、恒億控股等 |
蘇甯易購 |
上市公司 |
326 |
169 |
獨角獸企業 |
21 |
11 |
從規模總量看,南京都市圈在圈域面積、常住人口和GDP總量上超過了杭州都市圈,這與它圈内城市數量較多有關。但杭州都市圈在城市質量表現更好,城均GDP和流動人口數分别高于南京都市圈751.7億元和353萬人。從市場實力看,杭州都市圈世界500強企業、上市企業數和獨角獸企業數均超過南京都市圈,企業創新培育和産業引領能力較強。目前,杭州都市圈已培育21家獨角獸企業,累計估值1.3萬億,涉及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物流等行業,分别為南京都市圈的1.9倍、8.6倍,區域企業創新實力凸顯;此外,杭州都市圈也擁有9家世界500強企業、326家上市企業,總量和市值上也高出南京都市圈,企業引領能力較為顯著。
區域經濟關聯度對比 | |||
城市關聯 |
區域關聯 |
城市關聯 |
區域關聯 |
杭州/嘉興 |
466.4 |
南京/揚州 |
416.6 |
杭州/湖州 |
287.7 |
南京/鎮江 |
571.9 |
杭州/紹興 |
1362.8 |
南京/淮安 |
92.6 |
杭州/衢州 |
31.6 |
南京/宣城 |
58.6 |
杭州/黃山 |
14.1 |
南京/馬鞍山 |
460.8 |
南京/滁州 |
698.1 | ||
南京/蕪湖 |
261.1 | ||
杭州都市圈區域關聯度 |
432.5 |
南京都市圈區域關聯度 |
365.7 |
從城際融合度看,杭州都市圈區域經濟聯系度顯著高于南京都市圈,但城際融合水平出現較大差異。杭州都市圈平均區域聯系度為432.5,較南京都市圈高出66.8。細分來看,杭州都市圈組内差距較大,杭嘉湖紹抱團緊密,而衢州、黃山與杭州的經濟聯系度極低,僅為杭紹之間的0.02和0.01;南京與安徽各城的聯系度較強,南京-馬鞍山、南京-蕪湖的經濟聯系度顯著高于整圈平均水平,看來“徽京”的戲稱也不是空穴來風。
2、圈民生活水平
南京都市圈人均産出水平較高,但城際之間差距較大;杭州都市圈“藏富于民”特征延續,但城市服務品質有待提升。
我們将兩圈十四城按經濟總量分成三個梯隊。其中,GDP>10000萬為第一梯隊,杭州和南京列入;GDP在4000萬-10000萬之間的為第二梯隊,杭州都市圈的紹興、嘉興列入,南京都市圈的揚州、鎮江、淮安、蕪湖列入;GDP4000萬以下的為第三梯隊,杭州都市圈有3個城市列入,南京都市圈有3個城市列入。就居民生活質量,我們選取相關指标進行比較,基本得出一個結論:一線城市繁華、二線城市安逸、三四線城市差距較大。
人民生活水平對比 | |||||
指标名稱 |
人均GDP(元) |
全體居民可支配後入(元) |
房價收入比(平米)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
都市經濟差異度 |
杭州都市圈 | |||||
第一梯隊(杭州) |
152465 |
59261 |
2.0 |
5973 |
0.25 |
第二梯隊(嘉興、紹興) |
113680 |
50182 |
3.3 |
2231.6 | |
第三梯隊(湖州、衢州、黃山) |
82676 |
41864 |
2.7 |
881.2 | |
南京都市圈 | |||||
第一梯隊(南京) |
165681 |
57630 |
2.0 |
7203 |
0.34 |
第二梯隊(揚州、鎮江) |
128908 |
40043 |
3.5 |
1260.6 | |
第三梯隊(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 |
78942 |
30381 |
3.5 |
992.7 |
從人均GDP看,南京都市圈人均GDP均高于杭州都市圈,平均高出超7461元/人。按照人均2萬美元以上屬于初等發達國家的标準來算,第一梯隊的杭州和南京已達标,第二梯隊的揚州和鎮江也已接近2萬美元,但紹興和嘉興還有一定差距。而當我們計算出都市圈的經濟均衡程度時發現,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經濟差距大于杭州都市圈(南京0.34,杭州0.25),區域發展相對不平衡,第三梯隊城市群落後于整體水平太多。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杭州都市圈三大梯隊均領先于南京都市圈,其中杭州都市圈第三梯隊的平均收入較南京都市圈第二梯隊仍高出 1821元。“藏富于民”一直是浙江地區的傳統,杭州都市圈一直是胡潤百富榜名單上榜人數最多的城市群之一。從居民支出看,南京都市圈普遍比杭州都市圈舍得花錢,杭州圈民的消費能力或被高企的住房消費所束縛。杭州與南京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差無幾,但南京的社消規模卻是杭州的1.2倍。除核心城市外,杭州都市圈城市的房價普遍高于南京都市圈,多數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小于3。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杭州都市圈整體購房壓力大,三四線城市消費被房價擠壓的現象尤為明顯。
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對比 | ||
杭州都市圈 |
南京都市圈 | |
985/211院校(所) |
1 |
11 |
三甲醫院(家) |
29 |
51 |
公路密度 |
1.22 |
1.42 |
從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看,杭州都市圈在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和交通資源上均不及南京都市圈。一流院校上,杭州隻有浙江大學一所985/211高校,而南京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衆多名牌大學;三甲醫院上,杭州都市圈少于南京都市圈22家,杭州擁有量占比達72.4%,高于南京11.6個百分點;路網密度上,杭州都市圈整體水平為南京都市圈的85.9%,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是整個華東地區最重要的高鐵交通樞紐。
3、城市産業結構
杭州都市圈已開啟服務經濟的年代,新經濟新模式層出不窮;南京都市圈制造經濟基礎紮實,城際間同質化競争性較為明顯。
産業結構對比
|
從産業結構看,兩個都市圈均是“三二一”産業結構。杭州都市圈的服務業占比更高,達56.2%,這與浙江這些年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有關;南京都市圈的第二産業占比更高,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先進制造領域在經濟發展中地位更重。
區位熵對比 |
|
從區位熵看,兩個都市圈呈現的産業專業化基本相似。核心城市杭州和南京在信息經濟、金融業上上專業化程度更高,高新産業和金融機構集聚水平顯著高于周邊地區;周邊城市集聚較多的工業、商貿、住宿餐飲企業。
産業結構相似度對比 |
|
從産業結構相似度看,杭州都市圈的産業結構相似度逐年下降,杭州和周邊城市産業占比差異度從2015年的0.965下降至2019年的0.923,區域分工程度越來越深;反觀南京都市圈,近年産業結構相似度不降反升,從2015年的0.945緩增至0.959,可以看出南京與周邊城市還存在較高的産業同質化和競争性,分工協作水平有待提升。
4、總結
南京都市圈的國字号認證,可以理解為增強長三角腰眼部位的力量,這個區域是我國從東部向中部的過渡,是長三角發達地區向内陸地區的過渡,是打造第二大型都市圈的必然選擇。南京本身經濟實力雄厚,設施配套完善,但未來仍需破解省際城際發展不平衡、底部城市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杭州都市圈是長三角地區相對強勢的都市圈,市場活力充足,人民生活富足,“都市圈”的味道更濃一些。從本身的杭嘉湖紹抱團發展,到現在的六城畫圈,杭州都市圈未來應該更多關注西向的經濟融合、産業協作、人口互補等狀況。
最後,各位朋友,以杭州為首的都市圈和以南京為首的都市圈,您更看好哪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