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男人說話不算數意味着什麼

男人說話不算數意味着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10:08:40

誠信兩個字是大家經常挂在嘴邊的詞彙,是最基本的道德範疇,但又是最難得到集體踐行的。作為為人之道、立身處事之本,卻在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處處以失信為表現,所以這是一種詭異的現象。國家社科重大課題負責人、四川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互鑒書院山長蔡尚偉于2020年6月14日對誠信這一話題進行了系列詳細的解讀。

男人說話不算數意味着什麼(主治各種說話不算數)1

▲蔡尚偉于四川大學銀杏樹下給書院弟子講誠信

●失信行為的普遍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中,誠信作為國家主張被頻繁提及、廣泛而深入地宣揚。教師、家長在充當教育者的角色時,會不遺餘力地宣傳誠信的精神,給學生、子女講一些誠信的故事,但在很多時候,很多人在實際行動上卻是有失誠信精神的,都做出過不少違背誠信的事情。當自身角色從教育者向其他角色轉移時,約束自身誠信的标準就會不自覺地降低,就按照反誠信的方向做了違背承諾的行為,知行不合一,事實上就是不誠信、失信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與親人、朋友、老師的交往中,這種現象很普遍。在職業生涯中,經常會出現和領導、同事交往中的不誠信行為。作為權力的占有者、社會資源的掌握者,在政治活動中會出現不誠信。作為企業家、作為文化學者、作為教育工作者等這些文化領域的人物,也會出現不誠信的現象。實際上,這些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經常能夠看到。

●馬上就到

有個段子這樣講,中國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麼?馬上就到。而事實上它對應的現象事實,就是說馬上就到的人,基本上都不可能馬上就到,都可能是要在約定的時間或大家期待的時間之後很長時間,甚至完全不确定什麼時間才能到。所以它也很有趣地說明了一些人的一種集體的行為特征,一種文化習慣。文化對一個民族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很難改變的習慣。所以說我們曆代的基因才特别強調要雙向思考,要換位思考,要将心比心和仁者愛人,要從兩個人的關系中去思考。我個人一直強調人與人之間以誠信為本,以誠待人,以信處事,對大家來說真的都會更好一些,可以減少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心理成本,可以讓人生過得更加輕松,更加愉快,讓文化也更加的優秀。為了國家發展也好,自己的人生要過得更幸福也好,我覺得總的方向還是向更加誠信的方向努力。

●團隊建設中的失信

在團隊建設的過程中,不誠信會帶來大量的團隊内部人員的精神損耗。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現象搬出來,以誠信的精神來塑造人、塑造團隊,那麼我們就可以從正面來大大提升人生的價值,提升整個社會的價值、提升生活的品質、發展的質量。從我們團隊的角度來說,我經常說誠不誠信,首先從守不守時這一點來檢測。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約定,最常出現的就是時間約定,比如9點到四川大學南門出發,到什麼地方去,或者說和老師約好10點30分在某個地方見面談事。在日常生活中高頻次出現了各種約定,那麼就看我們用什麼态度去對待它。有的人可能經常是處于這麼一種狀況,約好的10點,然後11點都還沒到,也沒有任何說明。11:30到了,然後要麼根本想不起自己違約,要麼輕描淡寫不好意思對不起,我遲到了,馬上就把這事搞忘了,又開始說其他的事情。如果按照我們将心比心、換位思考的原則,整整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的錯位,假設你是等待的人,你想想你怎麼來看待這件事。特别是和重要人物的約定,别說一個半小時,可能就是半個小時,他都會安排另一場重要事情,也許會簽一個合同,也許會決斷一個重大的事項,也許會關聯到不同的事情、不同梯次的時間安排的連鎖反應。

對自己來說,也許這一個半小時覺得就在什麼地方逛逛街,好像不知不覺就可過去了,但對對方來說,這一個半小時就牽扯到用同樣的時間可能會處理掉多件事情。那麼因為一個半小時的浪費,造成的損失實際上是非常大的。但自己卻渾然不覺,然後覺得不外乎就是這一個半小時,我稍微晚了一點,略微有點過意不去,瞬間就忘在腦後了。那麼這種無意識或潛意識中的對不誠信後果的忽視,也許本身就是我們精神之根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不去考慮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給别人帶來的影響。所以本質上還是部分人與生俱來的、不加約束的自私本性。

男人說話不算數意味着什麼(主治各種說話不算數)2

▲2020年蔡尚偉在望江樓公園開設講壇

●守信與初心

另外還有一些現象,人們有了約定以後,當約定的那種曆史條件,那種情景事過境遷以後,慢慢地就被約定中的某些人所淡忘,甚至最後對當時的那些情景表示否定。比如我們常說的考博士這件事。在正式進入了博士研究生的體制學習之前,所有人的心态都是覺得這個博士對我很有價值,我非常渴望讀博深造,自己也明白考博面臨着巨大的競争壓力,有很多競争者在自己前面排着隊,自己覺得要非常珍惜這個機會,讓自己也明白來之不易的機會,如果能夠得到,那麼我願意承諾或者願意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付出我所有的努力,去對得起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不過當得到博士的通行證以後,有些人的這種認知還是能夠堅持下去,有些人可能就在兩三個月以後或者半年、一年半以後,就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意志消解了,初心也抛在腦後了。他會認為,第一,我身邊有這麼多博士,好像博士也不怎麼樣,博士也沒多大價值,你說競争壓力那麼大,但是我進來了說明我很優秀,你說老師起多大作用?學校起多大作用?肯定談不上,主要是我優秀嘛,這個老師我看得起他,我才選他當博導對吧?這個是他欠我了,憑什麼他還對我要求那麼多,為什麼我還要給他做課題?對我有什麼好處?我憑什麼?這個老師師德不好吧?有社會影響對吧?這完全是個壞人,我憑什麼要跟他混?這所學校差得很嘛,别以為它是排名全國前幾名的,實際上學校根本就不行,我為什麼要遵守和它的約定?我雖然承諾了,我現在也寫了承諾書,我雖然當時也真心地說了要維護學校的榮譽,要感恩學校,感恩老師,但我現在我進步了,我思想升華了,我認清了這些人,我認清了這個學校的low了,我為什麼要誠信?當然不用誠信啊,對吧?我不誠信更說明我自己的精神境界,說明我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說明我更有水平等等。于是通過妖魔化對方的約定,來神聖化自己的行為,當然不一定說是有的人一定會神聖化到這種荒誕的程度,但是這個方向很明确。因為妖魔化對方,神聖化自我,把功勞歸于自己,把責任、把過失歸于别人,是一個心理規律,它很容易讓人釋放心理壓力,包括誠信也要有心理壓力的。自己說話不算數,如果老是盯着要誠信的原則,就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都被它所壓迫了,自己本身不想誠信,或者自己無法實現諾言,在心理上就會産生焦慮,産生各種不适的感受。甚至有的人完全無法承受這個壓力,那麼就變通一種策略,通過把對方說得一塌糊塗,把他妖魔化,當然自己的心理,壓力自然就釋放了。這種從維護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還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

我也主張我們要珍愛生命,不能讓所有的壓力積累到損害生命、損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程度,在這個意義上我是能夠理解通過妖魔化對方、神聖化自我的這些方式來減壓的,但是這都是消極減壓。我主張的是“增壓—減壓法”,一方面既要減輕壓力,同時另一方面又要堅持誠信,而非說話不算數。我不理他,不理過去的約定,不理我的承諾,忘掉他,忘掉所有的承諾,忘掉所有的恩情,忘掉所有的初心,然後來降低自己的壓力,這條路可能還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我覺得堅持誠信原則,要降低壓力,用好“增壓—減壓法”,通過提高能力,提升素質,把事情做好,把約定好的事情做好,這樣才是真正地讓自己思想得到升華的最好辦法。就是這麼一個環節,在提升的過程中要有勇氣去挑戰自己的慣性,矯正自己過去行為中的錯誤或者低效的環節,讓自己的方法論變得最優化。提高質量,提高效率,做好事情,維護和諧的關系,踐行自己的承諾,踐行雙方的約定,将之統一起來,那麼自己的人生也會過得輕松自在,雙邊的關系也會和諧融洽,團隊的氛圍也會友好和睦,積極向上。

●自然性的遺忘

關于不誠信的情形,原來我們說過大體上可能有幾種。一種是自然性的遺忘,另外就是選擇性的遵守,還有就是蓄意曲解,還有半途而廢、臨陣脫逃。比較嚴重的就是背叛,還有反栽,就反過來說對方不誠信。那麼這幾種在程度上是從弱到強的順序。

所謂自然性的遺忘,就是這個行為主體并沒有明顯的蓄意失信的意圖,的确是出于記憶的自然機理,随着時間的流逝,對約定的内容、對承諾的内容,它有一個自然的遺忘、淡化的過程。還有是因為自身的誠信意識不足,把本身應該牢記的一些約定的内容、承諾的内容也慢慢地讓他随風而去,但是在動機上行為人沒有明顯的失信動機。

●選擇性的遵守

所謂選擇性的遵守,就是對自己的承諾、雙項的約定,他也不是說完全不想去遵守,而是更願意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從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選擇一些内容,強化一些内容,或者選擇一些角度,強化一些角度,而有意識的或者無意識的就淡化了另外一些内容、另外一些角度。甚至他淡化的那些内容和角度,對雙方的約定來說,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乃至是核心的,但是因為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可能會要付出自己的心理成本、時間成本或者做起來有技術難度。所以有的人就在各種心理機制的作用下,有着較為強烈地選擇傾向,從而造成了事實上有些内容無法得到踐行,造成事實上的失信。

●蓄意曲解

蓄意曲解,就是原來我們反複說的,對于雙向的約定、單方的承諾,甚至對已經形成了文字的契約,它也可以從這個詞義的歧義出發,朝着顯然不符合當初約定的初心、初衷的方面去做純粹的字面上另一種解釋,還振振有詞。那麼實際上就是明顯地有意為之,是故意的失信,但有時候自己騙自己還被自己勸服,覺得這個字、這些話是有可能有這些意思,又沒有明确說明它不是這些意思。所以說這種複雜的心理機制,最終導緻的行為就是明顯的失信行為,同時是自欺欺人的,混沌暧昧把自己都搞糊塗了,最後還覺得自己在道義上是對的,還理直氣壯地指責對方的過錯。

男人說話不算數意味着什麼(主治各種說話不算數)3

▲蔡尚偉在川大銀杏樹下撫琴

●半途而廢,臨陣脫逃

半途而廢,臨陣脫逃。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可能覺得這種情況不是很嚴重,但事實上是非常嚴重的。有的人對一些約定、一些承諾,并不是說自始至終都不去踐行,而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執行得挺好,但到後面因為種種因素、主客觀的因素而出現半途而廢、臨陣改變、臨陣脫逃的這些現象。不管是說在學業上的承諾,做一個課題,或者推進一個項目,或者說是工作以後,答應了領導的某些事,答應了單位的一些事或者是朋友相處等等,前面都做得挺好,但可能越到後面越發現事情壓力比較大,或者說有其他事情幹擾,反正是基于種種因素,然後當事情做到一半,甚至事情發展到最緊急的時候,突然逃離工作崗位,撂挑子不幹了,原因有種種,尤其是心力孱弱、畏難情緒,怕事情做不好,甚至有的是一種善意的擔憂,怕做不好給對方帶來損失,給雙方帶來損失,給團隊帶來損失。于是在最需要自己去踐行承諾、踐行約定的時候,提出退出或改變,以為這樣自己就沒有失信的行為,就不會給别人、給團隊、給項目帶來傷害,于是自己覺得心安理得,覺得你看我是說了我不行嗎?我不能做嗎?我怕做不好嗎?我也不想給大家帶來損失,于是我就不做了,再怎麼我也不做了。于是請大家感謝我,看我多麼的為你考慮、為團隊考慮、為項目考慮,然後躲到一邊去。

這種半途而廢、臨陣脫逃的嚴重性在于哪裡?一個人沒有契約精神、沒有誠信引領下的責任意識,這樣消極地退出總會丢下一個爛尾工程、一個爛攤子。這個爛攤子對于甲方、對于團隊是個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要收拾這個爛攤子,可能要投入的資源比從頭開始來做這件事情都還要多得多。并且因為時間非常緊迫,給大家帶來的精神壓力、溝通成本、物力壓力、組織壓力等非常之大,比你一開始就不做都還要大得多。所以在客觀上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後果,但很多人可能并沒有完全認識到這一點,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失信的行為,半途而廢、臨陣脫逃、糜不有初、鮮克有終?這種現象是非常嚴重的。

●背叛

至于這個過程中離開團隊,甚至是把團隊的各種機密信息洩露,或者利用團隊、反攻團隊、給團隊帶來各種損失的那種叛徒,隻是說需要防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就看《三國演義》,不管是呂布的三姓家奴,還是貌似正人君子的劉備,實際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背叛的行為,所以說背叛的心理機制也是很複雜的。《三國演義》面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良禽擇木而栖,良士擇主而侍”。每一個背叛的人,每一個叛徒,他一定都會為自己的背叛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把背叛的行為包裝得金光燦爛。但不管說的怎麼天花亂墜,是不是叛徒根本的标志就是用初心去檢測,用承諾去檢測,用雙向的約定契約去檢測。違背了的,怎麼說都是叛徒。我都不主張大家走這樣的道路。

如果你認同這樣的道路,你就要想一想,你經不經得起别人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你作為被叛徒傷害的那一方,你怎麼想?實際上所有的道德問題都是這樣來的,你要怎麼做?你就想想别人對你這麼做,換位思考,用你的感受來評判這種行為的正當性。

●反栽

那麼除了這種背叛以外,還有的人會變本加厲,還會反過頭來栽贓别人不誠信。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教育系統中,極少有把不誠信、把失信行為作為當然的合乎道德的事情,所以說在各種場合大家受到心理暗示,會覺得不誠信不守約、沒有契約精神,總的來說都不太妥當,所以大家也不太願意就是從總體上或在社會的評價中,把自己的行為定性為失信行為。所以當自己出現了失信行為以後,總是會有另外一種心理機制,就是不斷的來重新定義自己的行為,重新解釋自己的行為,重新給自己的行為定性。那麼為了讓自己不誠信的行為、失信的行為顯得有道德上的正義感,有的人會選擇另一種極端的方式,就是栽贓别人、栽贓對方,說對方不誠信。也許事實上兩個人之間并沒有某種約定,也沒有任何關于某種約定的證明材料,不管是書面的還是錄音的、錄像的各種材料,雖然沒有,但是自己的心理上受不了,被自己譴責、被别人譴責不誠信的壓力。于是在各種臆想、在各種心理壓力之下,就幻化出了或者被誘導出了某種幻覺也好、某種捏造的東西,最後編造的東西說久了就當做了真相,非得說别人也搞忘了。捏造對方給自己承諾了什麼東西、對方給自己形成了某種協議,之所以我不誠信,我背叛是因為對方把約定、把承諾先行違背了,所以說我是正當防衛,我是迫不得已,我是被迫地在對方失信在先的前提下,然後我被迫的應對,實際上我還是誠信的。這種心理機制實際上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問題。有的人是受心理機制的客觀作用的影響,成為規律的奴隸而形成的這種心理機制。而更多的是帶着主觀上蓄意攻擊對方的預謀,那麼這種性質就更為嚴重。反正就是這種帶着明顯的主觀傾向性的、主觀預設性的、栽贓性質的反責行為,反栽對方不誠信,宣傳對方不誠信,混淆視聽,然後讓自己心安。這些不誠信的行為,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去反思、值得我們團隊去防範的。我也是希望大家不斷地去反思各種不誠信的現象、不誠信的心理機制,提醒自己,警惕别人。做一個誠信的人,做一個誠信的團隊,然後去推廣誠信的文化,真正地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獲得心安理得。

●結語

所以我是非常希望大家認真地去反思誠信這個問題,反思自己和誠信的關系,進一步用誠信這種精神來維護彼此的關系,保證自己心靈的和諧,保持團隊關系的和諧等。那麼這樣的話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自己也好,團隊也好,都會得到一個很大的改善,最終通過我們傳播的力量、示範的力量,再去帶動更多的人、更多的團隊,朝着更加誠信的方向上走。那麼無形中我們也為民族、為國家的誠信文化建設、為人類文明建設也做了一定的貢獻,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功德。(文字整理:周曉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