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村企融合發展的思路

村企融合發展的思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06:38:18

村企融合發展的思路(村企融合興産富民)1

小朋友在河北永清縣“神農文化園”中遊玩。劉向攝(中經視覺)

村企融合發展的思路(村企融合興産富民)2

在廊坊市廣陽區南漢村的一家仿古工藝品工廠,工人在手工雕刻産品。

本報記者 陳發明攝

近年來,河北省廊坊市通過聚焦“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人居環境整治、補齊農村民生短闆”四項重點工作,大力推進村企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了讓農村經濟強起來、讓精品示範亮起來、讓村容村貌美起來、讓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好起來。

前不久,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縣柳泉鎮北房上村的7戶高端民宿院落開始試營業。

“這是由我們企業租用閑置農宅出資改造而成的,農戶年收益可達1萬元。”楓林莊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長華說,依托北房上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和生态、區位優勢,2017年以來,楓林莊園已累計接待來自北京及周邊城市的遊客超80萬人次。

楓林農莊原本是一家苗木種植企業,近幾年,企業與北房上村合作,采取“村街 企業 農戶”的運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打造觀光度假、休閑體驗、科普研學為一體的多元化鄉村旅遊示範區。去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

“近年來,在廊坊市湧現出一大批像北房上村一樣通過村企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村街。”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告訴記者。

因地制宜興産業

見到周洪俊時,他剛從北京送貨回來。客戶拿到的是他用小葉檀為原料制作的用于陳列玉石的小屏風。

“這塊屏風雖小,但使用了傳統的百寶鑲嵌技藝,原料和手工加在一起賣了5.8萬元。”身懷絕技的周洪俊自稱是個“手藝人”。在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像他一樣的省市非遺大師有10多個,他們在上世紀70年代從北京琉璃廠的老技師手裡,學到了多項傳統宮廷家具制作技藝。

如今,仿古家具在南漢村被周洪俊他們做成了産業,以宮廷“憶述”小鎮為依托,村中有72家企業從事仿古宮廷藝術品加工。目前相關從業人員達1300餘人,年産值近億元。

在廊坊市,像南漢村一樣挖掘自身優勢資源,做強鄉村經濟、培育富民産業的村子還有很多。安次區的第什裡村是中國宮廷風筝的發源地、傳承地、生産地,當地政府依托第什裡風筝小鎮的建設,将周邊3個村街連片打造,整體規劃、設計、布局和建設,建成面積約11平方公裡的第什裡旅遊文化休閑農業景區。依托南馬莊蠟杆産業、石橋村宮廷禦繡産業和梨園以及南郭莊果蔬基地等,全方位打造出一個涵蓋文化、生态、旅遊、産業四位一體的特色小鎮。

廊坊市永清縣遠村現代農業園區因地處京津之間,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因産業不斷壯大而聞名。

“園區内共有6家企業,總投資30億元,形成了以蔬菜種植及加工、河北香菊種植及菊王茶加工、紫花苜蓿籽粒苋種植及飼草加工、生豬養殖及屠宰加工、有機肥生産加工和旅遊觀光六大主導産業。”遠村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少志說,這個園區優質牧草種植加工、無抗生豬養殖及特色旅遊三大産業總産值達11.5億元,占産業園總産值的70%以上。

數據顯示,廊坊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居河北全省前列,2018年達到16865元,今年上半年達到9902元。随着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廊坊廣大農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生态優先美鄉村

位于北運河畔的香河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譽,448平方公裡的縣域内,坐落着300個行政村,農村人口近23萬人,是典型的“小城市大農村”。

“修街整路、刷牆種樹,這些‘面子’工程不難做到,難的是真正改變農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香河縣委書記李桂強說,他們以優化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加大投入補齊農村發展短闆,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記者在香河縣梁家務村村民段寶有家中看到,廚房水池和洗衣機下方的排污管伸進地下,直接連通屋外的污水井,再通過管道彙聚到村裡的污水處理站。在污水處理站,污水經過化糞池攔截去除較大的雜質後,進入調節池,再經過生物氧化和MBR膜處理,達到一級A标準的清水排入北邊的河渠。梁家務村黨支部書記田立華說:“這裡日處理污水可達150噸,處理後的水可用作綠化灌溉。”

為讓村容村貌美起來,廊坊市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決勝年”活動,投資24.5億元,實施10個專項行動,打好廁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戰役,推進3條高鐵、8條高速和1條重要普通鐵路沿線環境集中整治。

同時,廊坊市對環城、環開發區村莊,就近納入城鎮管網集中統一處理;對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對集中的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對布局分散、污水不易收集的村莊,建設小型濕地單戶或聯戶分散處理。目前已高标準完成污水治理村莊500個。

馮韶慧說,廊坊市縣兩級安排1.8億元專項資金對20.9萬座廁所進行改造,做到退街、進院、入室,夏防蠅、冬保溫。在全域推行垃圾治理PPP模式的基礎上,廊坊年内将實現2個項目建成投産,争取4個新建、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文化引領新風尚

前不久,占地1800平方米、能容納350人聽戲的固安縣周家務戲苑正式投用。

“别看是個村劇場,來我們這裡登台的大腕名角可不少。”周家務村黨支部書記張健告訴記者,作為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驗基地和北京京劇院實驗劇場,周家務劇場平時是村裡的劇團演,周末節假日的時候,登台演出的都是專業劇團。

一個小小的村莊劇場為啥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原來,從1884年起,“周家務子弟會”業餘班社曆經四代傳承發展從未間斷,至今已有135年。百餘年來,不少京劇名家都曾有過在周家務村學習的經曆。

為了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周家務村近年來把發展戲曲文化當成了一項事業。村裡置辦了各種戲曲行頭、樂器,定期請戲曲家到村裡唱戲、交流。戲曲則為周家務文化振興注入了活力,目前“農業種植 戲曲文旅 鄉村精品民宿”的周家務文化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已初步成型,它以産業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體驗為活力,為城鄉良性互動創造了可持續發展模式。

為倡導鄉村文明新風,推進文化振興,廊坊市大力挖掘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建起了西坨村影劇院、太保莊村文化禮堂等一大批農村文化設施,大廠評劇團等一批文化團體,豐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湧現出“十星級文明戶”29萬餘戶,創建“美麗庭院”28.4萬個。(陳發明 宋美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